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某院外科作为干预科室,2013年1—2月对干预科室进行基线调查,2013年3月—2014年4月对干预科室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2014年5—6月采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法进行干预后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经过干预,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升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3.32%上升至干预后的6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P0.001)。直接接触患者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方式:干预前以皂液+流动水为主(67.02%),干预后以速干手消毒剂为主(61.08%);直接接触患者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方式:干预前后均以皂液+流动水为主(分别为86.40%和70.41%)。干预前,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干手方式均以工作服擦干为主,干预后,均以干手纸巾干手为主。干预科室的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的3.08%下降至干预后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P=0.005)。结论对干预科室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2022年,某三甲医院感染控制团队对全院医务人员实施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回顾性分析手卫生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病房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从2014年64.98%提高到2022年85.01%(P<0.00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21%下降至0.83%(P<0.05),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369,P=0.027)。各季度不同区域及不同岗位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所提高(P<0.001)。各季度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中,无菌操作前与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小幅波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呈上升趋势;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在2020年之后有所下降(P<0.001)。结论 多模式手卫生干预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手卫生对医院感染成本效益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2月—2014年6月某院神经外科78名医务人员作为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象,进行颅脑清洁手术的325例患者作为医院感染调查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成本,以及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等。结果干预前手卫生依从率为35.24%(216/613),干预后为73.75%(486/659);干预前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5%(50/157),干预后为18.45%(31/168),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091、7.782,均P0.001)。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89 524.90±38 856.70)元,干预后为(61 401.00±29 237.80)元;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6.70 d,干预后为26.9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96、3.511,均P0.01)。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大型医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2年7月开始某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从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建立手卫生文化5个方面采取措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深入临床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观察,将2012年1—6月(干预前)和2014年1—6月(干预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进行比较,观察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5.92%(8 369/11 023)、94.11%(7 782/8 269),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53.67%(5 127/9 553)、83.88%(3 642/4 3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岗位中,医生和护士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工人和其他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接触体液后",其余4个手卫生指征干预前后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通过运用"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采取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以及建立手卫生文化的综合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策略。方法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某内科病房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岗的59名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情况,并对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 59名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为69.6%,五个手卫生时刻的依从率分别为:接触患者前(59.7%)、进行无菌操作前(96.2%)、体液暴露后(97.7%)、接触患者后(56.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42.0%)。不同手卫生时刻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93,P0.001)。接触患者后不同职称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38)。接触患者前及接触患者后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85、16.123,P0.05)。结论护理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低,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强调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手卫生宣传活动对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卫生活动对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ICU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 "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时段2明显高于时段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0,P=0.008),见表1。时段3的手卫生依从率较时段2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5,P=0.013);"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时段1(χ2=11.636,P=0.001)及时段2(χ2=9.398,P=0.002)均明显高于时段3,时段1与时段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7);"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手卫生依从率,时段2高于时段3(χ2=5.851,P=0.016),时段1与时段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P=0.572),时段2中使用ABHR的比例较时段1有明显的增加;"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3个时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87)。时段2及时段3中使用ABHR的比例较时段1有所升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时段1(χ2=20.636,P=0.000)及时段2(χ2=25.687,P=0.000)均明显高于时段3,时段3中,使用ABHR的比例有所下降。结论手卫生宣传活动普及了手卫生相关知识,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评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ICU37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直接与间接法对其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手卫生监测第一阶段中,基线调查期手卫生依从率(46.96%)和干预后观察期(63.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4,P=0.007);手卫生监测第二阶段中ICU手卫生依从率从57.85%上升至88.58%。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725,P0.001),与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83、-0.990,均P0.001),使用含乙醇免洗手消毒剂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391,P0.001)。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和干预需要长期连续性进行,直接观察法与间接手卫生产品消耗评估法相结合,可以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实际情况,探讨改进观察模式和施行手卫生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12月对某院所有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其中2014年10月开始改进手卫生观察模式,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人员由10名新入院实习生组成,分为10组交叉进行调查。2015年4月开始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分别比较改进观察模式前后和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结果改进观察模式前(2014年4—9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4.69%(484/648),改进观察模式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5.63%(401/611)。观察模式改进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1)。实施手卫生干预后(2015年4月—2015年12月),手卫生依从率提高至76.05%,高于干预前(2014年10月—2015年3月)的65.63%(χ~2=24.78,P0.01)。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0.14%提高至干预后的71.12%,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70.79%提高至干预后的8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14、13.78,均P0.01)。结论改进观察模式可减少霍桑效应,获得手卫生依从性的真实水平,强化手卫生干预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方法对某院2015年8月临床科室在岗的医生及护士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征5 109次,执行手卫生3 745次,依从率73.30%。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2.24%(1 319/1 430),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5.94%(2 426/3 679),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72,P0.001)。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3个时刻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普通病房(χ~2值分别为12.264、6.650、37.430,均P0.05)。结论 ICU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利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为基础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科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某院儿科29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2015年4—6月为手卫生本底调查时间,采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查找影响儿科手卫生依从率的各方面因素,2015年6月开始采取干预措施,与2015年7月—2016年3月手卫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比较2014年7月—2015年3月与2015年7月—2016年3月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2015年4—6月为30.86%,2016年1—3月上升至81.94%;手卫生正确率则从68.14%上升至93.7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2 608.626、630.798,均P0.001)。手卫生采样合格率由2015年4—6月的20.69%上升至2016年1—3月的89.66%(χ~2=31.957,P0.001)。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014年7月—2015年3月的7.74%下降至2015年7月—2016年3月的3.62%(χ~2=46.717,P0.001)。结论采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对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和综合干预,提升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了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对控制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方法于2014年1-6月对某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手消毒剂使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半年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概念、意义、指征、洗手方法及手消毒剂使用)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分别为77.92%、76.47%,高于干预前的49.78%和37.72%,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消毒剂使用量从干预前的每床日2.14 mL上升至干预后的每床日4.63 mL, 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97%降至干预后的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基层医院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参与业务院长查房对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方法调查该院2012年1-6月(对照组:院感科未参与业务院长查房)和2013年1-6月(实验组:院感科参与业务院长查房)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各科室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例次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2.01%)(χ2=4.31,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1.56%(3 249/4 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1 914/4 350)。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均高于医生(χ2分别为151.30、179.92,均P<0.001);实验组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由高至低依次为儿科、妇产科、外科、内科。实验组和对照组快速手消毒剂消耗量分别为5.38 mL/床日、1.88 mL/床日,洗手液消耗量分别为11.51 mL/床日、7.03 mL/床日。结论将手卫生纳入业务院长查房内容,取得院领导的重视,可明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在武汉地区20所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促进活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评价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经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直接接触患者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60.59%(143/236)上升至84.08%(243/289)(χ2=36.82,P<0.001);干预科室的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39.33%(118/300)下降至干预后的31.20%(83/266)(χ2=4.0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手卫生促进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了解其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对某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干预前(2012年1-12月)和干预后(干预后第1阶段:2013年1-6月;干预后第2阶段:2013年7-12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共调查4 066例患者,干预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0.03%,干预后第1、2阶段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1.80%和64.57%,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 P<0.001)。干预前,ICU医院感染率为5.48%,干预后第1、2阶段分别为3.86%和3.30%,医院感染率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P<0.001)。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下降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均P<0.001)。手卫生依从率与ICU医院感染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间存在负相关(均P<0.05)。结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4-6月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基线调查阶段,2013年7月开始实施干预,2013年10-12月为干预后效果评价阶段。调查人员利用调查表,隐蔽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结果通过多种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3.86%,显著高于干预前的3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2,P<0.05);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不同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依从率为53.45%(2 044/3 82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1.87%(1 740/4 156)(χ2=107.2,P<0.05);除无菌操作,其余4个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采取积极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采取直接观察法,对该院7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观察404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时刻404次,实施手卫生255次,正确执行手卫生181次,依从率为63.12%,正确率为44.80%。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91.89%)和正确率(81.08%)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60.22%、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5,P<0.001;χ2=5.671,P=0.017)。不同人员类别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73.76%)和正确率(60.18%)最高,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40.90%)和正确率(10.20%)最低;5个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0.00%),“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正确率最高(62.96%)。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高,但正确率较低。不同科室、职业类别和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不同,应重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采用一系列组合式管理措施,对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干预。结果2012年该院手卫生依从性检查共计72次,改造全院非手触式水龙头86个,补充张贴宣传图、洗手流程图420张。2012年手卫生依从率为60.48%,显著高于2011年的34.50%(χ2=458.70,P<0.05);手卫生合格为82.13%,显著高于2011年的60.04%(χ2=188.41,P<0.05)。2012年全院及重症监护室快速手消毒剂每床日使用量分别为3.15 mL、21.82 mL,显著高于2011年的0.39 mL、17.81 mL(t值分别为2.59、2.76,均P<0.05)。结论采取组合式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