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医院组织气氛与护士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组织气氛状况与护士工作倦怠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医院组织气氛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MBI)对银川市3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组织气氛各维度在不同医院属性上得分差异显著(P均<0.01);②已婚者在情感耗竭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婚者,在人格解体方面边缘显著高于未婚者(P均<0.01);③医院组织气氛的5个层面与护士的情感耗竭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与护士的个人成就呈正相关且非常显著,工作责任、工作报酬、支持信任与人格解体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P<0.01)。结论医院组织气氛与护士工作倦怠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和自尊量表(SES)对510名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调查.结果 ①学校心理咨询师倦怠检出率较高,其中轻度倦怠比例为26.1%,中度倦怠为10.8%,高度倦怠为1.2%.②除内外向与耗竭、人格解体没有显著相关外,精神质、神经质、自尊与工作倦怠各维度都有显著相关(P <0.05,P<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是学校心理咨询师耗竭的有效预测变量;精神质、自尊是人格解体的有效预测变量;自尊、内外向是成就感降低的有效预测变量.结论 学校心理咨询师普遍存在工作倦怠问题,其人格特征对工作倦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并探讨其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中国工作倦怠量表(CMBI)为调查工具,对随机抽取的精神病院12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轻度倦怠症状水平的检出率为32.6%,中度倦怠症状水平的检出率为18.9%,高度倦怠症状水平检出率为5.3%.②经过回归分析得出,精神质对耗竭具有预测作用(t=-4.192,P<0.01);内外向对耗竭维度具有预测作用(t=4.841,P<0.01);神经质对耗竭(t=2.929,P<0.01)和成就感降低(t=1.929,P<0.05)均具有预测作用;说谎对人格解体具有预测作用(t=2.794,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状况。方法:以职业承诺、职业倦怠问卷为工具,对福建省123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呈中等程度倦怠,职业承诺整体水平不高;年龄≥35岁的护士在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因子方面低于年龄<35岁者(t情绪耗竭=3.72,P<0.001;t人格解体=3.92,P<0.001;t低成就感=3.36,P<0.001),在规范承诺方面高于年龄<35岁者(t=-2.52,P<0.05);已婚者在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因子方面低于未婚者(P<0.001);继续承诺是情绪耗竭和人格解体的有效预测变量,规范承诺是低成就感的有效预测变量。结论:精神科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职业承诺水平不高,较年轻护士和未婚护士职业倦怠感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2家三甲综合医院的150名护士的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工作倦怠检出率:轻度占25%、中度占21%、重度占4%;未婚、离异护士成就感降低明显高于已婚护士,同时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已婚护士(P<0.05);内外科护士人格解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手术室(P<0.05);职称、科室、婚姻状况、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护士工作倦怠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应当重视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全面考虑工作倦怠护士人群的人口学、社会学特征,加大社会支持在护士工作倦怠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医生集体效能为团体调节变量来探讨医生应对效能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效能量表、集体效能信念量表和中国职业倦怠问卷对11所医院的461名医生进行调查,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与多层分析.结果 1.医生职业倦怠轻、中、重度的比率分别为20.17%、21.47%、25.60%;2.应对效能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607.r=-0.539,r=-0.785,P<0.01);3.应对效能显著负向预测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β=-0.394,β=-0.479,β=-0.572,P<0.01);集体效能对应对效能与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之间关系的正向预测作用极其显著(β=-0.045,β=-0.062,P<0.01).结论 应对效能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集体效能会调节应对效能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玉芳  陈淑新 《海南医学》2013,24(2):293-295
目的了解儿科病区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为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调查某市96名儿科护士,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结果①儿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较常模高,而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较常模低(P<0.01);②合同制护士情感耗竭维度高于编内护士(P<0.05),已婚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的维度低于未婚护士,而个人成就感的维度却高于未婚护士(P<0.01);③护龄10年以下的儿科护士工作倦怠程度高于10年以上的护士(P<0.01);④三级医院个人成就感优于二级医院(P<0.01),但不同等级医院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关注儿科护士群体的工作倦怠现象,给予人性化管理,以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三甲医院内科、外科、门诊和其他科室工作1 a以上(含1 a)的女性护士688名,应用基本情况调查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倦怠情况,比较不同工龄、不同学历、不同夜班频率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并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688名护士中以汉族为主(64.1%),工龄以<5 a和5∽15 a为主。不同工龄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学历水平护士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工作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夜班频率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龄和夜班频率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水平与国外M aslach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职业倦怠受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多夜班工作是发生工作倦怠的危险因素,应当在个人层面加强自身应对和组织管理层面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山市临床护士情绪劳动、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采用情绪劳动量表(ELS)、心理资本量表(PCQ-R)、工作倦怠量表(MBI-GS中文版),对黄山市几所影响力较大的医院48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黄山市临床护士情绪劳动处于中等水平[(52.02±10.20)分],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01.47±15.37)分],工作倦怠处于中等水平[(54.49±11.50)分];临床护士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290,P<0.01)、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103,P<0.05),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成显著负相关(r=-0.550,P<0.01)。情绪劳动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约29.5%。结论 黄山市临床护士情绪劳动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工作倦怠,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工作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加强情绪劳动管理,提升心理资本,对降低工作倦怠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改善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工作倦怠程度。方法按照方便取样,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24)、工作倦怠量表(MBI-G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西安市某军队医院22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士的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在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17,P<0.01),不同职称护士的自我效能和韧性维度得分在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6.17,P<0.01;F=3.06,P<0.05)。除了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维度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相关不显著外(r=-0.072,P=0.316),护士心理资本的其他各维度与工作倦怠的其他各维度都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心理资本整体与工作倦怠整体也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家庭医生团队“过劳”现象屡屡出现,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感可能会提高隐性缺勤水平,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如何避免其高隐性缺勤的发生,预防和控制职业倦怠是关键所在。目的 探讨重庆市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5-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重庆市8 171支家庭医生团队中随机选取593支团队的全部成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马斯勒职业倦怠调查量表(MBI-GS)和斯坦福隐性缺勤中文版(SPS-6)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4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 433份,回收率为95.95%。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各条目均分为(2.55±1.17)分,情感衰竭维度为(2.48±1.49)分,去人性化维度为(1.89±1.53)分,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为(2.47±1.64)分。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为78.93%(10 603/13 433),高隐性缺勤发生率为46.30%(6 219/13 433)。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最高学历、所在机构、平均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择业主要原因、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职业倦怠的团队成员隐性缺勤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是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 (P<0.01)。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和职业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关联关系依然存在,且OR值相对稳定。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和隐性缺勤存在密切关联,即职业倦怠对隐性缺勤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职业倦怠程度越高,隐性缺勤发生率越高,且这种关联不会因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及职业因素的改变而不同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
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为对护士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 护士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69.1%,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4.3%,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0%;社会支持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结论 应当重视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评价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现状,并探讨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方法抽取福建省福州市某两个省级医院临床各科护理人员388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亚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的调查。结果:①低年龄组护理人员的心理亚健康得分最高(P〈0.05);工龄为5~10年的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3个维度得分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及离婚或丧偶的护理人员的的社会亚健康得分较其他组高(P〈0.01);轮班作业护理人员的生理亚健康得分较高(P〈0.05)。②亚健康状态三个维度得分与工作倦怠得分成正相关关系。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工作倦怠是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应积极预防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以改善他们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李小妹翻译的MaslachBurnout Inventory(MBI)的系列问卷中的人类服务版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内特迈耶(Nete-meyer 1996)等编制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托马斯和甘斯特(Thomas&Ganster,1995)编制控制感量表对长沙市10家综合性医院不同科室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500人进行测查。对测查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被研究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比较高,情绪衰竭平均得分为24.5,属于中度倦怠;去人格化平均得分为8.94,属于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平均得分为27.67,属于高度倦怠。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程度较严重,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职业倦怠之间显著相关。结论:护士职业倦怠达到中、高水平,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是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中医体质分布与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临床护士中医体质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旨在为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及马斯勒倦怠量表,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13家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40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高于国内护士群体常模(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中医体质中的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对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P0.01或P0.05)。九大中医体质特征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解释变异量分别增加15.1%、7.1%和1.1%。[结论]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问题较突出,中医体质特征能够有效预测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管理者应把握中医体质与职业倦怠的密切关系,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刘美星  丁静  季燕  陈雪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656-1664
背景 国内外研究表明,家庭医生是职业倦怠高风险人群。家庭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职业倦怠情况直接关系到签约服务的质量。目的 调查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焦虑、抑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综合管理及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5-7月对北京市西城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附属卫生站的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AS、SDS得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本研究中的家庭医生以女性(85.5%,235/275)、已婚(86.9%,239/275)、本科学历(72.4%,199/275)、中级职称(63.6%,175/275)为主。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6.0%(154/27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S、SDS得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S、SDS得分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SAS、SDS得分是情绪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气质类型、收入水平、签约患者总数、医患关系满意度、SAS得分、SDS得分是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P<0.05);SDS得分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减少职业倦怠应关注和干预家庭医生焦虑、抑郁情绪,注重多血质气质类型者稳定性格的培养,适当减少签约患者人数,提高薪资待遇,并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6月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各病区88名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小组式叙事护理干预,应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评分以及阳性比例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轻度、中度、重度的职业倦怠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9,P=0.049)。结论:叙事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GS)和职业压力指标问卷(OSI-2)中的压力源分量表对192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41.7%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有36.6%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远;40.6%的被试者没有职业效能感。(2)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相关;年龄和婚姻状况与职业倦怠没有显著相关。(3)工作负荷对情绪衰竭具有正相关作用;人际关系对情感疏远具有正相关作用;日常烦忧、管理角色对职业效能具有负相关作用。结论部分医务人员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而不同来源的压力源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130名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感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工作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0名合同制护士的工作倦怠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合同制护士处于高度工作倦怠状态,其情感衰竭、去人性化维度高于Maslach常模,个人成就感维度低于Maslach常模(P均<0.01)。合同制护士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主观支持水平较高,客观支持水平最低,其情感衰竭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14,P<0.01),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1、-0.348、-0.296、-0.396,P均<0.01);去人性化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46,P<0.01),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194、-0.273、-0.306、-0.324,P<0.05~0.01);个人成就感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8、0.218,P<0.05~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增强合同护士的积极应对能力,改善其社会支持状况,降低合同制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家庭医生制度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家庭医生团队是家庭医生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其身心健康与服务质量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国内以服务供方角度探讨家庭医生制度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7年5—10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徐州市选取已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家,以其所有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共600例。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调查纳入成员的职业倦怠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68份(包括全科医生165例、护士272例、公共卫生医生131例),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为75.4%(428/568),其中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中重度倦怠占比分别为51.8%(294/568)、34.7%(197/568)、66.0%(375/568),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高于情感衰竭维度、情感衰竭维度高于去个性化维度(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用工形式、职业喜爱程度、自评工作意义、工作压力是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较高,尤其体现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建议通过健全家庭医生绩效考核制度、给予团队社会支持、引导家庭医生团队转变医疗观念等方式降低其职业倦怠检出率,以保障家庭医生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