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8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8例,其中合并假性膜部瘤34例.结果:30例经右房切口,4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剪开隔瓣后完全显露真正的室间隔缺损,室缺直径在0.5~1.8cm,直径>1cm用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结论:术中完全显露真正室间隔缺损,才能完整修补缺损, 避免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女,8岁。生后三个月曾患肺炎。在住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时有心悸与气短,于1986年3月6日入我院。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有收缩期震颤,3~4肋间有Ⅳ级收缩期杂音,P_2亢进分裂。X线示两肺充血,肺动脉段轻度隆凸,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内径正常,室间隔上部回声失落9mm;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于3月7日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常规心脏停跳,切开右心房见房间隔有1.2cm的缺损,作了缝合。经三尖瓣口发现内乳头肌之后,隔瓣下有0.8cm直径大小的膜周小梁部缺损,周围有纤维环,用带垫片褥式缝合2针,心内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20岁。因活动性心悸,气促5年,于92年5月22日入院。体查:胸骨左缘3肋间可扪及收缩期震颤,局部可闻及5/6级收缩期杂音。胸片示肺血多、左室增大。B 超示右室大,膜部有1.8cm 之回声失落。术前诊断为室缺。92年6月9日在体外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探查见左上腔静脉残留及左下腔静脉畸形,左上腔由冠状窦口引流入右房,左、右上腔静脉直径接近,约1.4cm。左下腔静脉(肝静脉)直径约1.8cm,左、右下腔于心包内分别汇入右房。分别行四条腔静脉套带、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5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8例,其中合并假性膜部瘤34例。结果34例均经右房切口,剪开隔瓣完全显露真正的室间隔缺损,室缺直径在0.5~1.8 cm,直径>1.0 cm,用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结论术中完全显露真正室间隔缺损,才能完整修补缺损,避免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自 198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共修补 VSD32 3例 ,术后发生残余漏 2 2例 (6 .81% )。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2 2例中男 13例 ,女 9例。年龄 9个月至 19岁 ,平均 7.8岁。术前缺损直径 0 .2~ 2 .5 cm ,>1.0 cm者 19例。嵴上型2例 ,嵴下型 2 0例。手术直接缝合 3例 ,补片修补 19例 ;不停跳下修补室缺 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 11例 ,VSD伴肺动脉瓣狭窄 (PS) 1例 ,VSD加右室双腔心 (DCRV) 2例 ,法乐四联征 (TOF) 8例 ,术后回 ICU即于心前区闻及 …  相似文献   

6.
邓盛  刘邕波 《医学文选》2002,21(1):37-38
我院自 1 985年 2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 VSD) 2 71例 ,现就停跳与不停跳下行 VSD修补的选择及残余漏发生原因和防治进行讨论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 5 6例 ,女 1 1 5例。年龄 9个月至 35岁 ,平均 1 1 .8岁。缺损类型 :膜部缺损 2 1 5例( 79.3% ) ,干下缺损 5 5例 ( 2 0 .3% ) ,肌部缺损 1例( 0 .37% ) ;VSD伴重度肺高压 ( Pp/Ps>0 .90 ) 2例 ,浅低温不停跳修补室缺 5 6例 ,中低温停跳修补室缺2 1 5例。缺损直径 0 .2~ 2 .0 cm,浅低温不停跳组室缺直径 <1 .2 cm,且均为膜部偏流入道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左室心尖部限制性小切口治疗小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13例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于左心室心尖部少血管区距左前降支1 cm处做一短的“鱼嘴状”限制性小切口,长约1.5-2.0 cm.应用拉钩牵开室壁切口,显露室间隔缺损.所有缺损采用Dacron补片、4-0 prolene连续缝合修补.心尖切口用毛...  相似文献   

8.
乌盟医院外科使牛心包膜加工后修补硬脑膜缺损两例经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例为女性,九个月幼儿,自出生即见枕后有一肿物,约拇指头大小,随发育肿物逐渐增大,于1984年12月11日住院。就诊时肿物有7×7×9 cm 大小,有囊性感,突出皮肤如囊球形,无压痛,皮肤表面正常,质地软、不活动,基底可触到骨缺损裂孔缘。全身发育及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颅骨 x 线光平片提示枕骨后下方正中裂孔样缺区,其表面有软组织肿物阴影。以先天性颅裂、脑、脑膜膨出于1985年1月3日行修补术。术中见硬脑膜缺损4×3 cm,用牛心包片修补硬脑膜,一层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7岁,于1992年8月因弹簧刀刺入左胸而送入我院急救。检查:左胸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0cm处见一1.5cm刀伤口。血压8/6kPa,心率150次/分,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拟为急性心包填塞。受伤后2小时在剑突下切开心包引流,见引流管喷血不止,立即在全麻下经左胸探查。发现右室前壁于房室沟下方2.0cm、距右心缘2.0cm处有一1.2cm破口,用带垫片褥式缝合两针血止。术后伤员生命体征稳定。次晨听诊发现胸骨左缘3、4肋间有Ⅳ/Ⅶ级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超声心动图证实室间隔缺损,直径约0.7cm。于伤后10天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见室间隔于隔瓣乳头肌旁有1.0cm×0.7cm大小缺损,用涤纶补片修补缺损。3周后痊愈出院。讨论凡在心脏损伤危险区的胸部开放伤,出现大出血、休克或心包填塞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涤纶毡片修补巨大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采用涤纶毡片修补巨大腹壁缺损 11例 ,腹壁缺损直径 7~ 14cm,平均 (10 .7± 2 .3) cm。修补时经原切口切开假性疝囊进腹 ,游离疝环 ,先将大网膜衬垫于腹壁缺损处 ,再用不吸收缝线将适当大小的涤纶毡片与腹壁缺损边缘作全层间断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 2~ 4年 ,术后半年曾有 1例复发。所有病人未见感染、腹腔内严重粘连以及修补材料外露等并发症发生 ,效果满意。结论 涤纶毡片的组织相容性好 ,弹性佳 ,牢固可靠 ,价格低廉 ,适于作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患儿女,4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于2006年8月24日人院。平时易患感冒及肺炎,生后因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查体:先天愚型面容。口唇、甲床无紫绀。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2/6级吹风样杂音.胸部x线片:双肺血多.心影增大,心尖圆隆饱满,心胸比例0.63心电图:右室肥厚.彩色超声: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室间隔膜周回声中断20mm,左上腔静脉连冠状静脉窦,过室间隔可见左向右为主的双向分流,过三尖瓣可见中量返流,估测肺动脉压90mmHg。心导管检查: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测压102/37/71mmHg,肺总阻力12.05WoodU。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重度高压(高阻力型),永存左上腔。经术前准备后,于9月12日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冷血停跳,术中见室缺于膜周部,直径20ml,以涤纶片修补。关胸时血压下降,延迟关胸。留置主肺动脉测压管,术后测肺动脉压27/19/21mmHg。返回监护室即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方式)。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7岁,因再次发现左侧喉室囊肿1年3个月,于2009年8月1日入院.患者2年多前因"喉癌(声门型)T_(1a)N_0M_0"入院,于2007年7月10日全麻下行"左前外侧垂直部分喉切除+气管切开术",术中切除左侧声带、左侧室带下部分(距室带下缘0.8 cm)和喉室及相应甲状软骨板,用甲状软骨膜修补喉腔.  相似文献   

13.
自1977年12月至1991年11月,在体外循环下共施行室间隔缺损(室缺)修补术522例,其中103例为干下型室缺,占同期室缺病例的19.7%。合并主动脉瓣脱垂36例,22例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室缺直接缝合15例,补片修补88例,2例伴有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施行主动脉瓣折叠术和关闭室缺。干下型室缺无自然闭合可能,可导致主动脉瓣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手术不受年龄影响,主张早期诊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988年6月至1998年4月,我们在体外循环下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256例,术中证实合并有假性室间隔膜部瘤(PMVS)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16岁,平均6.1岁。术前临床表现较轻。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6例不伴有震颤;X线胸片示肺动脉段平直或平凸,肺血轻度增多,心胸比率0.36~0.58;14例术前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合并PMVS。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修补室缺(室缺位于三尖瓣隔瓣后);鼓肺时可见隔瓣呈瘤状突向右室面,其中隔瓣、…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自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对需要扩大流出道的18例患者中的15例,采用自体心包涤纶织布复合补片作为扩大的材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6~18岁。15例中12例为四联症,1例为三联症,2例为右室流出道管型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间隔完整。13例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及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13~20g。2例合并左上腔静脉回流入冠状静脉窦,术中予以结扎。室间隔缺损均位于室上嵴下,除1例直径0.8cm外,其余缺损在1.5~3.0cm之间,均用涤纶补片修补。1例三联症,二孔型房缺直径1.5cm直接缝合。肺动脉瓣除3例正  相似文献   

16.
钱忞  孙江泰 《吉林医学》2008,29(1):67-67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活动时心悸、气短3年,于2006年8月24日入院。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问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在全麻低温下经左后外侧切口进胸行动脉导管结扎、主动脉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出院。2007年2月24日再次入院。查体: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震颤,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部X线片示:脊柱侧弯,肺血多,右心缘略突出,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中度突出,心胸比值0.5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膜周回声中断约18mm,室间隔左向右为主双向分流,估测肺动脉压83mmHg。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力143/82/109mmHg,肺总阻力17.69woodU。于3月3日,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见:室缺20ram×20mm,涤纶片修补,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50h后经充分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索、异丙肾上腺索等血管活性药,加用米力农、西地兰等强心药,使用前列腺素E1,肺动脉测压管内泵入,24h后鼻饲、口服西地那非(万艾可)、硝普钠中心静脉泵入,降低肺动脉压,使肺动脉压由52/47mmHg降至30/26mmHg。间断给予气囊胀肺,患者于4d后转出ICU。10d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房室通道及其并发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房室通道36例,其中部分性房室通道(PAVC)28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8例;并发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4例,左上腔残留3例,双孔二尖瓣、继发孔房缺、肺动脉瓣狭窄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共同心房各1例。PAVC手术方法采用间断缝合二尖瓣裂缺,心包补片关闭原发孔房缺。CAVC采用双片修补法,即用Dacron片修补室缺,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原发孔房缺。2例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合并左上腔者术中插管转流,术终仍保留冠状静脉窦开口在右房内;另外2例未合并左上腔者经房缺补片将窦口隔入左房侧。另1例左上腔静脉套带阻断,术中定时开放。1例双孔二尖瓣行瓣裂修补及瓣下结构修理;另1例只须修补瓣裂。并发的其它心脏畸形术中予以同期处理。结果 PAVC手术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严重心律紊乱;CAVC手术无死亡。结论 房室通道一旦诊断明确均应手术治疗;妥善修补间隔缺损及瓣膜裂缺,矫正并发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余年,活动后胸闷1年余,于2009年7月1日就诊于我院胸心外科。人院查体:无口唇发绀,无胸廓畸形,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胸骨Ⅲ/6收缩期杂音,P。亢进并分裂,无枪击音,无水冲脉,无毛细血管搏动征。心脏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约2.5cm。其他检查未见异常。于3d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非停跳房缺修补术。术中体外循环时间30min,最低红细胞比积0.27,最低鼻咽温35℃,最低血压50mmHg,手术过程顺利,缺损以涤纶补片缝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游离自体心包补片修复气管膜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选8条成年实验犬为研究对象.右后外侧切口进胸取实验犬心包壁作为补片移植物.暴露实验犬颈部气管,切除环状软骨下方第四气管环水平部分膜部形成约2 cm×2 cm大小全层缺损,并使用心包补片移植物修补受损气管膜部缺损.术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通畅度.实验犬存活至术后6个月实施安乐死,取气管标本计算收缩率,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所有实验犬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吸气或者呼气时气管塌陷.气管断面最狭窄部位与补片下第三软骨环部位之比平均为1.07±0.03.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补片移植物表面新生纤毛柱状上皮.结论 心包补片移植物修补气管膜部缺损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大龄房间隔缺损(下称房缺)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32例30岁以上房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22例直接缝合缺损,8例行自体心包修补,2例行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1周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结论 房缺一旦确诊,应尽早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年龄因素不应作为手术禁忌症,尽可能直接缝合缺损,用补片修补时宜选择自体心包,良好的术中心肌保护和正确的术后监护及处理心律失常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