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261例住院并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为36.02%,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无明显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结论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对1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调查评分,通过脑CT或MRI进行脑卒中病灶定位,并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急性期进行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脑卒中抑郁的发生率为38.8%,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以轻、中度者居多,占86.9%,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及ADL受限者发生率更高。结论脑卒中后后遗症有较高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及ADL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头颅CT或头颅MRI(1.5T)进行病灶定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约36.7%,与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相关。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葛均江  宋晖  王安元 《医学综述》2012,(22):3882-3884
目的探讨当前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因素及经济状况对PSD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县20个乡镇随机抽取的650例脑卒中患者按年收入状况及年医疗费用支出等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病灶侧性及病灶性质等可能导致PSD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照研究,之后采用多模式诊断方法对经济状况以及可能导致PSD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在该项研究中农村地区PSD的发生率为60.2%;性别、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ADL、神经功能缺损与PSD有关,经济状况和病程与PSD无关。结论目前农民经济状况不是导致农村地区PS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41例和非PSD组84例,并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PSD发生率为32.80%,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病灶部位、数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情况均与PSD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脑卒中性质与PSD的发生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较高,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且相关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部分脑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Zung抑郁量表评估188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并根据临床体检结果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头颅CT或MRI确定病灶部位以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测查。结果 PSD发生率为34.04%,抑郁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合并症、既往抑郁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关系、性别以及病灶数目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早期即存在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研究诱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76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抑郁症史、脑卒中性质、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脑卒中患者有126例发生PSD,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5.65%,分析发现,发生PSD与性别、年龄、抑郁病史、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比例较高,与多种诱发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33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调查及评分,按有无抑郁分两组进行分析。结果233例脑卒中患者中,85例出现抑郁,发生率为36.5%,其中轻度24.0%、中度9.1%、重度3.4%。相关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社会交往、脑卒中的分期、病变部位、偏瘫程度等,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结论PSD发生率较高,PS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周、第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入院后第1周为31.31%,第4周为37.88%;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的患者,其抑郁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而抑郁的存在可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有关,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丽 《中原医刊》2009,(20):20-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pression,PSD)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分别在病程1、3、6个月行PsD诊断,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评价认知电位P300在PSD认知功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发病第2周时给予HAMD量表评分;对53例PSD及64例NPSD (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分别进行MMSE评分及P300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为45.29%(53/117),其中轻度抑郁35例(29.91%);中度抑郁11例(9.40%);重度抑郁7例(5.98%).PSD组与NPSD组相比,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0.01),且波幅显著降低(<0.01);两者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SD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NPSD明显,P300测定可作为PSD患者认知功能诊断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廖玲 《河北医学》2013,19(1):16-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本组患者1、3、5个月进行PSD诊断检查,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PS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SD发生率与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病变所发生的具体部位以及病灶规格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D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的速率与康复的程度,那么应该积极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治疗与改善,这样才能够确保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康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伟安 《海南医学》2011,22(24):62-6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神经科住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5例。通过对卒中后抑郁(PSD)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影响抑郁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35.86%。根据HAMD评分分为轻度25例(48.0g%),中度21例(40.38%),重度6例(11.54%),数据显示绝大部分PSD属于轻中度抑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DNF评分、ADL评分等多个指标均为具体意义的相关因素俾〈0.05)。结论PS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上应对PSD的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努力降低PSD的发生率,尽量避免各种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 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为PSD的筛查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83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DRS)进行评定,CT检查筛查混杂因素,分析PSD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①PSD发生率为31.51%,在入组时抑郁患者和非抑郁患者的职业构成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扣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病灶侧别(OR=1.841,95%CI:1.114-3.044),是否基底节(OR=1.815,95%CI:1.056-3.119)和额叶(OR=1.964,95%CI:1.032-3.737)病变对PSD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研究对PSD与脑损伤部位的相关性持肯定态度。大脑左半球、额叶和基底节损伤发生PSD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4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统计分析抑郁发生和性别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9%,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有关,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特点、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192例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PSD总发生率37.5%(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20.8%,中度10.4%,重度6.3%),PSD发病与脑卒中发病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早期加抗抑郁剂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854例临床分析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46.O%,其中轻度23.3%,中度14.8%,重度7.9%,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影响PSI)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抑郁症史、病灶数量、高血压、饮酒、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PSD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前血糖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有否PSD及评估其严重程度,比较各组的PSD发病率和轻、中、重型抑郁比例。结果糖尿病组的PSD发病率和重度抑郁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卒中前血糖控制不良者以上两项指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卒中前血糖正常者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患更易发生卒中后抑郁状态,且抑郁程度较为严重。卒中前高血糖是PSD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18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存在正相关性,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