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中毒对体外大鼠培养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肝性脑病(HE)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氨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β1及γ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氨中毒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增幅18%,P<0.05)、γ2(增幅23%,P<0.01)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亚单位β1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氨可通过影响GABA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发挥其对肝性脑病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基底神经节亚区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氨基酸递质含量以及GABA A型受体(GABAA)mRNA表达变化.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立体定位注射制成偏侧PD大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测定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内氨基酸递质的含量;Northern ELISA法测定GABAA受体α1、α2、β2/3、γ2亚单位mRNA表达.结果 偏侧PD大鼠损毁侧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内的GABA,新纹状体、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内的谷氨酸,以及丘脑底核内的天冬氨酸、甘氨酸与未损毁侧相同解剖部位相比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侧PD大鼠新纹状体:损毁侧GABAA受体α1(105.3 ±24.5)、β2/3(113.7±15.3)亚单位与未损毁侧(186.7±37.2、157.4±32.4)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5.16、3.45,P<0.01);偏侧PD大鼠内侧苍白球:损毁侧GABAA受体α1、α2、β2/3亚单位与未损毁侧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α1 P<0.05,α2、β2/3 P<0.01);偏侧PD大鼠外侧苍白球:损毁侧GABAA受体α2(179.1±26.8)、β2/3(154.7 ±37.8)亚单位与未损毁侧(219.3 ±19.7、231.1±55.8)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3.42、3.21,P<0.01);偏侧PD大鼠丘脑底核:损毁侧GABAA受体α1、α2、β2/3、γ2:亚单位与未损毁侧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α1、α2、β2/3P<0.01,γ2 P<0.05).结论 偏侧PD大鼠基底神经节亚区氨基酸递质含量以及GABAA受体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了PD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PILO)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SE后4个时相点即6 h、48 h、72 h和7 d海马γ-氨基丁酸(GABA)和GABAA受体α5(GABAARα5)亚单位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Mel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PILO组大鼠SE后6h,海马内GABA能神经元和GABAARα5亚单位表达均开始减少,尤其以SE后72 h~7 d改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Mel组大鼠在SE后72 h~7 d,海马各区的GABA能神经元和GABAARα5亚单位表达均显著高于PILO组大鼠(P<0.05).结论 Mel可能通过上调GABA和GABAARα5亚单位的表达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GABAAR)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 receptor,NMDAR)亚单位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采用RT-PCR检测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GABAAR和NMDAR亚单位的mRNA表达。 结果: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mRNA表达GABAAR亚单位有α1-6,β1-3,γ1-3,且在α亚单位族中, α1,α3表达较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α1,α3的表达量与其余亚单位表达量以及其余GABAAR亚单位之间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单位表达量大小排列顺序是:α1/α3>α6>α5>α4>α2。β亚单位族中,β亚单位族中各亚单位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量排列顺序β1>β3>β2(P<0.05);γ亚单位族中各亚单位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量排列顺序是γ2>γ1>γ3;NMDAR表达的亚单位有NR1,NR2A,NR2B,NR2C,NR2D,NR3A,NR3B,其中NR1亚单位的表达最高(P<0.05)。 结论:大鼠螺旋节神经元mRNA上表达GABAAR的主要亚单位α1-6,β1-3,γ1-3和NMDAR NR1,NR2-D,NR3A-B亚单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HBA)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γ-氨基丁酸(GABA)和GABA受体A型α1亚型(GABAARα1)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缺氧前GHBA干预组、缺氧后GHBA干预组和未干预组.于复氧24h后,观察细胞存活数、GABA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1)GHBA干预各组皮层神经元细胞存活数、GABA和GABAARα1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相应未干预组(P<0.05)。(2)缺氧前GHBA干预组细胞存活数、GABA和GABAARα1阳性细胞表达数均高于相对应缺氧后干预组(P<0.05)。结论GHBA可通过上调GABA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水平对缺氧复氧皮层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区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72只健康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反复惊厥组(RS组)和对照组(CONT组),两组又随机分为10日龄、35日龄、70日龄亚组,各亚组12只大鼠。通过三氟乙醚吸入诱导建立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组比较,RS组大鼠10日龄亚组海马区GABAARγ2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35日龄亚组和70日龄亚组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CONT组比较,RS组大鼠10日龄亚组、35日龄亚组和70日龄时亚组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在发育期反复惊厥所致的远期GABA介导的抑制功能下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实验研究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的海马等部位GABAA受体α1亚单位基因表达和受体一配体结合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大鼠经腹腔内注射320~340±5.87毫克/公斤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以制成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能在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为在皮质脑电图上显示痫性放电的至少40分钟的持续性痫性发作)下存活的大鼠在1小时和2小时后处于死,分别研究GABA受体基因表达和放射结合位点,用原位杂交方法来测定脑部mRNA水平,用[3H]flunirazepam标记GABAA受体benzodiazepam结合位点。结果动物痫性发作2小时后海马的CA1和CA3区域GABAA受体α1亚单位mRNA显著下降,但是齿状回的α1mRNA没有变化。[3H]flunirazepam标记受体-配体放射结合在持续2小时持续痫性发作后可见海马的CA1及CA3和齿状回中均见下降,1小时的持续痫性发作尚未引起海马区域的任何α1mRNA或[3H]flunirazepam受体-配体放射结合的任何改变,并用结晶染色1及2小时后的大脑海马部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的癫痫持续状态可诱发海马区GABAA受体α1基因表达的改变和[3H]flinirazepam受体-配体结合的下降,上述改变可能使大脑更容易形成慢性癫痫病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剥夺和下丘脑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大鼠模型,研究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和恢复对SD大鼠认知功能、下丘脑泌素(Hcrt)能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EM睡眠剥夺组,REM睡眠剥夺组又分非手术对照组(nonOP)、假手术对照组(Sham)、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组(SR)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组(NO).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M)建立REM睡眠剥夺SD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在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下丘脑Hcrt神经元数量形态和原癌基因(Fos)表达、下丘脑GABA的A型受体α1(GABAA Rα1)亚单位表达累积吸光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下丘脑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建立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SD大鼠模型,观察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REM睡眠剥夺导致nonOP组和Sham组SD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os-Hcrt双阳性细胞(F+&H+)数量增加、下丘脑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增加,且变化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上述指标的变化都能够在不同程度睡眠恢复后得以修正.NO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9.56、12.14、10.12,P<0.05),且增加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睡眠恢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睡眠恢复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12.03、11.38、8.36,均P<0.05).SR组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在全部5个时间点均明显增加(F=11.36、14.67,均P<0.05),而NO组仅在SD 5d的GABAA Rα1表达明显增加(F=12.06,P<0.05).结论 在REM睡眠剥夺和恢复过程中,GABA能系统存在自身调节机制,但无论是其再摄取抑制剂NO-711还是受体竞争剂SR-95531,均对认知功能下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GABA能系统并不是治疗失眠的最理想靶点.Hcrt能神经元系统和GABA能系统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可以通过降低Hcrt神经元激活来改善睡眠的效果.并据此推断,Hcrt能系统可能是诱导睡眠和治疗失眠的潜在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9.
最近已在哺乳类动物脑内克隆出两种新的脑内特殊的Na+依赖的无机磷酸转运体,它们均属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被分别命名为VGluTl(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of type1)和DNPI(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Na+-dependent inorganicphosphate eotransporter).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ine)内VGIuT1样和DNPI样以及谷氨酸脱羧酶(GAD)样阳性末梢与GABA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a1)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①几乎所有的Vme神经元均呈GABAA受体α1亚单位样免疫阳性,吻尾方向在其全长出现,这些神经元绝大多数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直径为25~50um),但也有小部分为直径小于25um的神经元.②大量的VGluT1样和DNPI样免疫阳性的神经纤维和末梢广泛分布于Vine内,其中DNPI样阳性纤维和末梢的分布密度高于VGIuT1;同时还观察到GAD样阳性纤维和末梢也密集分布于Vme内.③VGluT1样、DNPI样和GAD样免疫阳性终扣分别包绕在GABAA受体α1亚单位样阳性Vine神经元胞体周围,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Vme神经元在介导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的传递中,可能同时接受中枢其他来源的谷氨酸能和GABA能末梢的调控,其中GABA能的投射末梢可能通过位于Vine神经元内的GABAA受体对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海马内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以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并阻断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探讨MECT治疗抑郁症与GABA通路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治疗组)、GABAA受体拈抗组(拮抗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3组大鼠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治疗组和拮抗组均隔天给予MECT处理6次,但后者在丙泊酚腹腔注射麻醉时同时注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余2组正常饲养.随后行open-field评分,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GAD65蛋白的表达,其余6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马GABA含量.结果 ①open-field评分:电休克处理后,治疗组和拮抗组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拮抗组低于治疗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有效缓解大鼠抑郁状态,阻断GABAA受体可减弱电休克疗效.②GAD65表达、GABA含最:模型组GAD65的表达量、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拮抗组大鼠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以上调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可上调抑郁大鼠海马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改善抑郁症状,GABA通路可能部分参与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效果.方法 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出BMSCs,进行培养、鉴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导,方法一设为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方法二设为实验组:ATRA、N5,O2'-二丁酰腺苷3'∶5'-环磷酸(Bt2环磷腺苷)(Bt2CAMP)诱导.对分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两组细胞均出现类似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实验组细胞变化更明显.两组细胞均能表达nestin和GABA 能神经元标记GAD-67,对照组与实验组表达GAD-67的阳性率分别为33.13%±5.12%和41.06%±6.32%,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定向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效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D,Aβ)转运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s)分别进行正常气体培养(正常对照组)以及24h、36h及48h的低氧培养,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RAGE和L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24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低氧24h、36h及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低氧各组LRP-1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RAGE/LRP,1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在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BMVECs表达RAGE上调,LRP-1下调,RAGE/LRP-1比值增高,推测可能由此增加了Ap的净入脑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咖啡因对慢性低O2高CO2处理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皮质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1mRNA(N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低O2高CO24周(HH)组,处理组:低O2高CO2+咖啡因0.1mg·mL^-14周(HCl组),低O2高CO2+咖啡因0.3mg·mL^-14周(HC2组)。处理组以咖啡因水溶液干预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寻找站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海马及皮质区NRImRNA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HH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寻找站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总距离增加(P〈0.05),HC2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②原位杂交显示NR1 mRNA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海马和皮质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NR1 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5),而咖啡因处理组平均吸光度值升高。结论:咖啡因可改善慢性低O2高CO2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增加海马和皮质区NR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水通道蛋白-9(AQP-9mRNA)表达与脑水肿动态变化的关系,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21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6只),生理盐水组(B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后6h、12h、24h、48h、72h、5d、7d7个时点,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C组,同B组),术后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mRNA表达;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B组大鼠MCAO后脑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48h达高峰,各时点均高于与A组(P〈0.05)。同时,AQP-9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相同趋势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AQP-9mRNA表达量(r=0.788,P〈0.05)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B组与C组相比,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AQP-9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组织病理提示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大鼠脑缺血后脑内AQP-9mRNA表达与脑水肿变化呈正相关,提示AQP-9可能参与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的脑水肿形成。依达拉奉干预可减少AQP-9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脑水肿,减少神经元坏死,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缬沙坦(Valsartan)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贴块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第5~10代细胞进行实验,随机分成AngⅡ组(A组)、AngⅡ+Valsartan组(A+V组)、Valsartan组(V组)及对照组4组,各组细胞分别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VSMC的增殖率升高;与AngⅡ组比较,AngⅡ+Valsartan组VSMC的增殖率降低,差异均明显(P〈0.05)。AngⅡ组与对照组比较,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AnⅡValsartan组与AngⅡ组比较,MMP_9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显著(P〈O.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一缬沙坦可抑制此作用,ATR参与介导此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D)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红景天苷组,维甲酸(RA)组和空白对照组,SD和RA分别诱导BMSCs1d、3d、6d和9d,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相关标志分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MAP2)、抗微管蛋白(B—Tubulin III)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以及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关的关键酶多巴脱羧酶(DBH)和多巴胺-β-羟化酶(DDC)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l)、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评价诱导前后细胞表达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结果SD和RA分别诱导BMSCs6d和9d时细胞增殖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3d后NSE、MAP2和13-Tublin III表达阳性,红景天苷组GFAP表达阳性,维甲酸组GFAP表达阳性。6d时NSE表达丰度上调;1d、3d和6d诱导组NurrlmRNA表达丰度上调,红景天苷组NT-3mRNA表达水平与维甲酸组比较明显上调,SD组6d时THmRNA表达上调。诱导组DBH和DDC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NT-3和BDNF细胞因子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诱导BMSCs分化为具有多巴胺功能的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和酪氨酸羟化酶(TH)在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成年组(4—5月龄)和老年组(≥24月龄),取中脑黑质,分别进行TH和NCAM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显微镜下计数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细胞,灰度分析电泳条带。结果:SNc的DA能神经细胞几乎都表达NCAM,老年大鼠SNcTH阳性细胞总数及蛋白量均无减少(P〉0.05),但尾侧段TH阳性细胞减少(P〈0.05);NCAM在阳性细胞总数及蛋白量均减少(P〈0.05),但各段阳性细胞的减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老化后大鼠的SNcDA能神经细胞DA合成降低,并且NCAM可能参与了这种DA的合成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干细胞(NSCs)共移植对致鼠NSCs定向分化影响。方法:将戊四氮致大鼠分为模型组、NSCs组、NSCs+BDNF组和NSCs+BDNF+红景天苷组。取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将培养的NSCs与BDNF+红景天苷+BDNF和基础培养基分别移植至致鼠海马组织中,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谷氨酸脱羧酶(GAD65)阳性细胞数,并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NSCs+BDNF+红景天苷共移植组与其他组比较,各时间点BrdU、GAD65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第3周开始,大鼠癫发作次数最少(P〈0.05)。结论:BDNF与红景天苷联合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化。两者联合移植至致鼠后能减少大鼠的癫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素A2受体(TP)在正常大鼠脑内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TP免疫荧光染色,TP/神经核蛋白(Neu N),T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TP/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TP在脑内分布表达情况。结果 TP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扣带回皮质、皮层Ⅲ~V层、下丘和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TP与神经元胞核特异性标记物Neu N共存,但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共存;同时,所有TP阳性神经元表达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标记物GAD67。结论 TP表达于大鼠扣带回皮质、皮层Ⅲ~V层、下丘脑和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主要分布于GABA能神经元,提示TP可能参与了大鼠大脑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调节和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