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以保肢治疗为主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法,文中探讨此手术的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进行安全边界切除,术前做好介入护理和皮肤准备,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早期有序的功能锻炼指导。并对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定期随访。结果 62例患者随访6~103个月,4例出现肿瘤复发,3例出现并发症。膝关节屈曲90~98°,伸直达180°,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the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保肢者进行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进行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外科治疗的主流,良好的护理和仔细的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制人工膝关节假体在骨肉瘤保肢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定制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在本科住院的膝关节周围(股骨下段、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6例,4例为股骨下段骨肉瘤,2例为胫骨上段骨肉瘤,6例均采用定制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关节重建,对其中2例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同时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结果 6例患者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为30个月),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23分4例,15~22分1例,<15分1例,优良率达到83.33%。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伸0°、屈85°~135°。1例肿瘤复发而截肢,1例1年后出现肺部转移而死亡。结论定制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治疗骨肉瘤较好的保肢方法,能减少患者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术后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22例.对化疗敏感的,由肿瘤内科行正规静脉化疗,术前72小时内常规行血管造影及瘤体动脉栓塞,行骨肿瘤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其中17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4例出现复发.膝关节活动 0°-110°,根据Insall评分标准治疗后效果优1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5%.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中MRI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骨肉瘤患者,均行X线及MRI成像检查,对肿瘤进行外科分期,评价肿瘤在骨髓及周围软组织中的浸润范围,制定手术方案并定制假体,化疗结束后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MR成像进行对比分析。随访评估患肢的功能,并定期化疗。结果43例患者,Ⅱa期10例,Ⅱb期33例,均按术前制定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6.7%。骨肉瘤MRI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在骨髓浸润的显示,肿瘤与肌肉、血管、神经、相邻关节的关系,跳跃病灶的显示及骨肉瘤内出血和坏死的显示,MRI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结论在骨肉瘤保肢术中MRI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保肢手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这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及保证手术效果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限制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僵直型膝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例僵直型膝关节行非限制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9~78岁,平均52岁。采用膝关节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3~37个月)。术后膝关节屈曲60°~95°,膝关节伸直迟滞7°。术后膝关节无明显疼痛9例,膝关节疼痛VAS评分≤4分:3例。HSS评分:术前42分,术后最后随访84分,优良率为83%。中期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无翻修患者。结论:应用非限制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僵直型膝关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定制型组配式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股骨远端12例, 胫骨近端2例.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1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2例.14例中除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和1例高龄皮质旁骨肉瘤外,其余11例术前均行1~2个循环、术后4~6个循环的新辅助化疗.进口(Link)和国产定制型旋转铰链式假体各1例,其余12例假体为国产定制型组配式动力旋转绞链式假体.结果 14例患者均存活,无假体松动和折断.结论 定制型组配式全膝关节置换,保留满意的膝关节功能.局部复发率低.术前、术后规范的辅助治疗和确立安全合适的外科边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贾颖  佟岩  李咏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80-880,924
骨肉瘤的保肢手术在新辅助化疗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保肢治疗是肢体恶性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主流。在保肢手术中,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具有保存骨量、有利于后续翻修、提供良好的软组织附着、有利于肌肉功能恢复及能早期活动等优点。骨肉瘤大部分发生在膝关节周围,膝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已经成为膝周骨肉瘤的主要保肢手段。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膝周骨肉瘤患者行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实施新化疗方案后对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进行切除,采用定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 6例患者随访4~30个月,2例复发,膝关节平均屈曲95°,伸直可达170°.结论 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有效的保肢方法,而正确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部骨肿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膝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32例,其中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14例,分别是骨肉瘤17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3-4个疗程正规化疗。观察术后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假体松动;1例术后出现肢端麻木:1例术后出现感染;股骨下端组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平均24.7分;胫骨上端组平均24.1分。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定制人工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行瘤段骨广泛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结果 :随访 1年 5个月~ 5年 ,膝关节活动度为伸 0° ,屈 90°~ 10 5°。 19例患者中发生假体周围积液和行走后踝关节痛各 1例 ,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断裂 ,无肿瘤复发。 1例发生肺转移 ,带瘤存活 ,2例因肺及其他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定制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能尽早及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尤其适合于骨破坏严重 ,骨支架作用基本丧失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行本体感觉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本体感觉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平衡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平衡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即采用持续膝关节被动运动(CPM)机进行辅助性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康复早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膝关节ROM均有明显的增加(P〈0.05),但实验组在术后2周至8周膝关节RO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康复中长期膝关节功能恢复LK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L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康复中长期站立平衡性BB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制动易发生膝关节僵硬影响康复效果,术后早期实施膝关节辅助性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膝关节僵硬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型假体Gemini MK 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3年7月采用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 Ⅱ对87例(106膝)病变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65.3岁,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和X线检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7~40个月)。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X线检查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或旋转衬垫脱位等并发症。 HSS评分由术前(51.5±9.7)分提高到术后(87.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Ⅱ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个膝关节,术前HSS评分,30~40分5例,40~50分8例,50~60分2例,使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术,随访(7±2.1)月。结果: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及假体松动表现。按照膝关节HSS评分,优11例,良2例,中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扩大切除+定制铰链型人工全膝假体结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重建术"在膝部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治疗15例膝部恶性肿瘤患者.14例接受这种手术治疗,1例因术中发现肿瘤侵犯腘血管难以彻底切除而改行截肢术.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静脉化疗或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继续静脉化疗.评价术后临床结果,包括术后疗效、生存情况、功能状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66个月(平均34个月).早期并发症包括胫骨上段深部血肿1例,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1例和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随访中有1例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腹腔转移仍带瘤生存,1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最终保肢率85.7%(12/14).结论 此手术可改善膝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早期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严重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功能、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 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 (7.73±1.58) d;手术时间58~110 (81.80±16.85) min,显性失血量140~600 (337.30±143.65) m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1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5.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梁卫中 《西部医学》2014,(8):1036-1037
目的 观察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6例膝部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5例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无明显挛缩,耐磨擦,小腿内侧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厚度适中,耐磨擦,对供区影响不大等优点,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TKA患者,共有3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组18例,在行TKA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对照组20例,使用等量的安慰剂,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后续反应。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其骨密度,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部位和假体周围的新出现的骨折以及TKA术后HSS功能评分。结果:术前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g/cm2)分别为0.642±0.059,0.621±0.059,0.601±0.051;对照组分别为0.654±0.062,0.623±0.061,0.602±0.057。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分别为0.785±0.078,0.797±0.064,0.757±0.063;对照组分别为0.652±0.067,0.621±0.059,0.601±0.059。2组术前、术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率,HSS评分分别为5.56%、82.2分,对照组为20%、76.6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TKA后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不仅降低假体周围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周围、腰椎骨密度,增加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