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命门调控系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调控系统论朱荣华(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212001)明代医学大家赵献可著《医贯·玄元肤论·十二官论》中提出了“人身别有一主”的不同凡响的见解。认为此主“非心亦非肾”,而是命门。且受太极哲学思想的影响,把命门视为人体太极:“天地系太极所生,亦原有太极...  相似文献   

2.
从病案出发,讨论"命门"的客观物质问题,从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病理表现三方面进行推论,命门可能为现代医学中的肾上腺,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命门系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荣华 《河南中医》1997,17(4):197-198
命门的概念在《内经》中仅与经络穴位有关,而赵献可在《医贯》中提出了“人身别有一主”,是“命门”的见解。作者分析赵氏的三个观点,总结出;命门既非虚元,又非解剖意义上的实指,是一种特定的理论表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它的物质基础来源于父母,男女之“真精”,是生命的基态。它包含有人体的调控系统,密友系统。命门火的实质是生命的生,化动力系统的总概括。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本原“命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明 《江苏中医》1997,18(8):45-46
“命门”一词,初载于《内经》,是指太阳经经气终点之晴明穴。自秦越人始,提出两肾之中,“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说,由此形成“命门学说”。命门这一器质的定位问题,众说不一,总的认为命门与肾有关。作者认为:人体有两个命门,代表两极,是一太极,丘脑-肾上腺是命门。  相似文献   

5.
“命门”一词,初载于《内经》,是指太阳经经气终点之睛明穴。自秦越人始,提出两肾之中,“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说,由此形成“命门学说”。命门这一器质的定位问题,众说不一,总的认为命门与肾有关。作者认为:人体有两个命门,代表两极,是一太极,丘脑—肾上腺是命门。  相似文献   

6.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而《内经》之言命门,约有三处,但均系指晴明穴位,为太阳经气所结之处,此与后起之“命门学说”显然有别。自《难经》创“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右肾命门论后,命门之说则大倡,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尤盛于明清。如有李梃的“右肾命门说”、程知的“包络命门说”、赵献可的“走马灯”、张景岳的“其水真火论”、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等,使后世医家对左肾右命门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由于命门学说对临床医学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且与三焦等学说一样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答]“命门”一词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命门”有生命的关键之意,是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所谓“命门之火”是体现肾阳的功能,包括肾上腺皮质的功能。《难经·三十六经》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  相似文献   

8.
<正> 阳萎症是由多种原因而引起的,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目前临床上正在寻找除雄性激素以外的有效药物。中医认为,阳萎和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阳和垂体一一肾上腺系统密切相关。当然,阳萎症的产生是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为了探讨阳萎症和肾阳、命门之火的  相似文献   

9.
我在这讲过好几次有关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问题。从前我说过,要研究这个问题(注:指人体特异功能),光用还原论是不行的,要有系统论。言下之意,过去近代科学多少年来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还原论上的,不是说这些工作就没有用处,而是说还要加上一个系统论。这个系统论不是普通所说的三论。三论,它们所指的是一般系统论,这是冯·贝特朗菲提出来的,写过书,还有就是信息论,这实际上是美国科学家仙农开始提出来的,后来再有就皇维纳的控制论,实际上这所谓的三论都是组成系统科学里面的基础科学─-系统学的一部分。而我所谓的系统论是系统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逆灸命门穴对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及游泳力竭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的差别,并采用生化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逆灸命门+力竭组力竭游泳时间较力竭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各组内HPA轴的3种激素表现同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命门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无明显变化;力竭对照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力竭对照组比较,逆灸命门+力竭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运动力竭后HPA轴出现过度应激,逆灸命门穴可缓和其应激程度,这可能是逆灸命门穴能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波  刘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15-716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轨迹和脉络,为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浅析心肾相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机理加以探析,提出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心血肾精同源互化、心神肾精相互为用、君火命火相得益彰、心火肾水相互制约、元气与心血相助5个方面。对于探讨心肾相交的意义及指导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病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中医气化学说在糖尿病的应用。方法:系统论述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讨论系统生物学、气化学说与糖尿病的内在联系。结果: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综合征,气化失常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涉及消化、血液、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脏器、多系统,系统生物学技术可全程监测物质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在糖尿病早期诊断、并发症的早期预警和预后判断及药效评价研究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结论:系统生物学技术为探讨糖尿病气化失常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香港市售天雄补肾助阳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天雄补肾助阳药效机理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炮天雄治肾阳虚证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阳虚证和肾虚证动物模型 ,观察低温游泳存活时间、脏器系数、阴茎勃起潜伏期等指标。结果 :炮天雄煎剂能提高阳虚证小鼠耐疲劳能力 ,延长其低温存活时间 ,促进肾虚证大鼠免疫作用。结论 :炮天雄具有一定的补肾助阳功效 ,与其历代文献记载“补命门、强肾气”和现在港澳中医临床治疗肾亏阳虚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吴有性的“杂气论”和中医的“天人合一”哲学观点是提出内疫病机概念的文献依据;现代医学中与肿瘤发病相关基因的发现、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的发现,以及这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是提出内疫病机概念的临床依据。内疫病机认为,人体自身有杂气,健康人体杂气受正气制约,正气一旦亏虚,则可能对杂气失于控制,杂气变逆,甚而作疫,导致疾病。针对内疫病机提出促邪归正治疗原则,即扶正与攻毒并施,促使内生的疫气重新归顺正气,为正气制约,与诱导疗法暗合。  相似文献   

16.
王凤荣  张放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2):534-535
关于衰老的机理学说众多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源远流长 ,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机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 ,揭示了钙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提示了生命衰老的本质是与人体骨钙减少 ,出现的“钙搬家”现象有关 ,与几千年来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主命门之火的理论不谋而合 ,遥相呼应。肾虚与缺钙均可导致衰老 ,补肾与补钙相得益彰 ,对于延缓衰老 ,改善机体状况防治老年性疾病有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献所载的命门位置可以分为藏神之所、藏精之所、藏气之所3种主要观点。藏神之所分为两途:一以心为中心,包括心上-心包-膻中穴,目为其窍;一以脑为中心,包括脑心-脑-睛明穴,鼻为其窍。藏精之所有四说:左肾、右肾、两肾、男在右肾而女在左肾,前阴为其开窍,耳前为其外候。藏气之所有六说:两肾之间、脐、命门穴、子宫、冲脉之根、丹田。主流之命门应为藏气之所与藏精之所结合的整体:前部以子宫为中心,连接脐,包括脐-子宫至腹壁的空间-子宫-子宫连冲脉之处(冲脉之根);后部以肾为中心,包括两肾-两肾之间-命门穴。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闭经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寒凝气滞导致冲任二脉失充、失养或失通以至血海空虚所致.所以,本人以按摩督脉、任脉、足三阴经和足阳明胃经来疏通经络,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再加揉按肾俞、太溪、照海、涌泉等穴来补益肾气,以点按归来、足三里、三阴交调和脾胃,以搓揉命门、长强、气海、关元温通冲任二脉,以点按肝俞、胆俞、章门、太冲调达肝气.此外,太溪、昆仑、涌泉等穴位均是女性生殖器的反射区,足大指上有丘脑、下丘脑、脑垂体的反射区.所以本人使用强刺激这些部位的方法也符合现代医学治疗闭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五味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临床治疗及调护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将五味理论与药、食、四季、脏腑盛衰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初步探讨五味理论在肾脏疾病遣方用药及调护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辛热药附子对类阳虚状态的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类阳虚状态为基础,用辛热药附子进行干预,通过检测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物质能量代谢、心肌酶、钙等相关指标,观察给药后大鼠生物学效应的改变,初步揭示辛热药附子的性-效特征,为辛热药药性理论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大、小剂量组;模型和附子大、小剂量组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正常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两周后,正常和模型组眼眶取血并继续造模,附子大、小剂量组开始灌胃,7 d后各组腹股静脉取血,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附子大剂量对类阳虚大鼠的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甘油三酯(TG)、钙(Ca)有纠正作用;附子小剂量对类阳虚大鼠的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钙(Ca)有纠正作用。[结论]附子大、小剂量组都不同程度的纠正了类阳虚状态,附子小剂量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