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接受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即刻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111例患者,137个血管段,植入190枚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其中13个血管段为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23个,慢性闭塞病变7个;单支血管病变56例,二支血管病变38例,三支血管病变17病。平均血靶管直径2.92±0.31mm,平均靶病变长度30.3±8.15mm。在(7.2±4.1)个月的随访期内,无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有18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及节段内再狭窄。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成功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及血管直径参数的影响。结果104例病人的138处病变植入152个支架,再狭窄率为35.5%。再狭窄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的长度(22±6)mm明显大于非再狭窄组(18±6)mm,(P<0.001)。短支架的再狭窄率显著小于长支架及植入多个支架者(P<0.01)。再狭窄组直径小于3.0mm中小血管的比例明显多于非再狭窄组。BX支架的再狭窄率最高,达46%,Supra-G的再狭窄率最低,为1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支架长度、构型等因素有关,小血管内植入支架仍须慎重。  相似文献   

3.
小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小血管支架治疗细小冠状动脉病变 (≤ 3 0mm)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5例冠心病患者 ,男 35例 ,女 10例 ,年龄 (5 4 2± 10 5 )岁。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美国GE公司研制的血管造影机 (GEAdvantx)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病变血管直径。小于 3 0mm的病变血管共 5 4支 ,平均血管直径为 (2 0± 0 4 5 )mm ,植入PC涂层 (BiodivYsioSV)支架 5 9个。结果  5 4支病变血管均经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支架植入后平均狭窄直径减至 0 %~10 %,无一例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随访 (6± 2 4 )个月 ,无一例死亡。 10例于术后(4± 1 2 )个月出现心绞痛复发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8例为支架内再狭窄 ,2例出现其他部位血管病变。结论 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 ,再狭窄率低 ,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小血管支架治疗中远端细小冠脉的病变 (≤ 2 5mm)的疗效。方法 :选择 60例冠心病患者 ,年龄 5 4 2± 10 5岁。男 4 6例 ,女 14例 ,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对病变血管以美国GE公司血管造影机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病变血管直径 ,<2 5mm病变血管共 69支 ,平均血管直径 2 0± 0 4 5mm ,植入BiodivYsioSV支架 74个。结果 :69支病变血管均经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 ,手术成功率 10 0 %。支架植入后病变平均狭窄直径减至 0 %~ 10 % ,无 1例急性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随访 6± 3 8个月 ,无 1例死亡。 15例于术后 4± 1 2个月心绞痛复发 ,经冠脉造影证实13例为支架内再狭窄 ,2例出现新部位血管病变。结论 :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 ,再狭窄率低 ,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在支架术后再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在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而再次介入治疗并置入CypherTM支架的21例患者的即刻疗效和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21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21处病变共置入24枚CypherTM支架。住院期间未发生有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期6~12个月,平均为(9.2±3.0)个月内未出现心脏事件。21例患者共有18例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CypherTM支架内均无再狭窄。结论CyperTM支架在再狭窄的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XCE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56例病人有57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其中前降支/对角支30例,左回旋支/钝缘支17例,右冠脉/后降支8例,前降支/回旋支1例)接受主支血管EXCE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术,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6~18个月随访[临床随访率100%,造影随访38例(67.9%)]结果显示:MACE发生1例(1.8%,1/56),为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70%,并实施了再次PCI。造影再狭窄率为5.3%(2/38)。结论:EXCE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TM),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中的早期临床应用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9月共有5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接受FirebirdTM支架治疗,对这些病人进行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 5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共置入72枚Firebird^TM药物涂层支架,其中干预的病例:长病变血管(病变长度≥20 mm)25例、病变血管参考直径≤2.75 mm 23例,原普通裸支架内再狭窄4例.手术成功率100%.46例病人完成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靶病变血管重建术、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均为0,复发心绞痛2例,有9例病人在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FirebirdTM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对冠状动脉长病变、小血管病变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减少再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23例患者应用球囊预扩张后置入雷帕霉素支架,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个月造影随访。结果:23例患者25只支架全部置入成功。术后6个月发生重要心脏不良事件、靶血管失败、支架内血栓形成及穿刺处血管并发症各1例。术后6个月23例患者中18例进行了造影复查,仅1例(5.6%)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血管为前降支,狭窄程度为50%。结论: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支架植入方式对小血管(血管直径≤2.75 mm)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对69(男51,女18)例患者共111处病变进行治疗,实验组(n=38)直接植入支架64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53枚,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11枚),对照组(n=31)预扩张后植入支架47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41枚,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6枚),两组患者术后即刻行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最小支架直径及横截面积。术后有胸闷胸痛症状患者即刻行冠脉造影术及IVUS,无症状患者6个月后复查。通过IVUS检测,对两组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即刻最小支架直径实验组为(2.38±0.26)mm,对照组为(2.34±0.24)mm(P>0.05);支架横截面积实验组为(4.5±1.0)mm2,对照组为(4.3±0.9)mm2(P>0.05);6个月随访后复查两组管腔丢失,实验组为(1.44±0.30)mm,对照组为(0.98±0.24)mm(P=0.01);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实验组为15 %;对照组为30%(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直接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预扩张后支架植入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远期发生冠状动脉局部血管瘤样扩张的特点及原因。方法2004年4—7月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例,男3例,女1例,造影显示7支病变血管共置入9个支架,其中前降支置入Cypher select支架5个,回旋支置入Firebird支架2个,Pixel支架1个,右冠状动脉置入Cypher select支架1个。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mg/d持续1年。结果4例均成功置入支架,病变血管达TIMI Ⅲ级血流灌注,心绞痛症状消失,无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平均随访(24.8±1.8)个月,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新病变出现。停用氯吡格雷,继续门诊随访,病情稳定。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6、18、22个月因心绞痛症状复发而再次入院,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mg/d,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例于前降支近段,1例右冠状动脉中段置入Cypher支架的部位冠状动脉呈血管瘤样扩张,扩张处血管直径明显大于临接正常冠状动脉,其他置入支架的血管无病变。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0.1μg·kg^-1·min^-1)连续3天治疗,症状消失。继续随访3—6个月,全部存活,无心绞痛发生。结论雷帕霉素支架远期发生支架贴壁不良,导致血管重构是造成局部血管瘤样扩张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局限病变的8个月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直径≥3.0 mm,长度≤15 mm)的非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148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81)和金属裸支架组(n=67),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术前、术后和8个月随访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在住院期间,30天和8个月时观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无显著性差异(1.2%和0%,P=0.36).在术后30天时两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8个月随访时,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大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支架内远期管腔丢失、病变内远期管腔丢失、支架内狭窄直径、病变内狭窄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8.64% vs 17.91%,P=0.09)和病变节段再狭窄率(11.11% vs 17.91%,P=0.24)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支架内再狭窄率比数比为0.8985(95%的可信区间0.7887;1.0237).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治疗非糖尿病、自身冠状动脉局限病变患者安全有效,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药物洗脱支架有降低再狭窄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小冠状动脉支架 (直径 <3.0mm)的植入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依据安放支架内径的不同将入选的 9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小支架组 (支架直径 <3.0mm) 35例 ,普通支架组(≥ 3.0mm ) 6 2例 ,植入小支架 4 8个 ,普通支架 10 5个 ,观察住院期间严重临床事件率、术后 6~ 18个月无心脏事件生存率。结果 :小支架组平均支架直径为 (2 .5 2± 0 .0 7)mm ,普通支架组平均支架直径为 (3.2 4± 0 .39)mm(P <0 .0 5 ) ,15 3个支架成功植入 15 2个。小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在术中的血管夹层及撕裂的发生率分别为2 5 .71% (9例 )和 2 4 .19% (15例 ) (P >0 .0 5 ) ,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小支架组为 1例 ,普通支架组为 0例 ;6 8例患者接受了术后 6~ 18个月的临床随访 ,其中 11例在随机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中发现支架内再狭窄 ,小支架组为 5例 ,普通支架组为 6例。结论 :对于在小冠状动脉采用直径 <3.0mm的小支架植入术即刻成功率高 ,不增加支架围手术期的急性血管并发症及临床并发症 ,与普通支架比较远期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应用β射线 (90 Sr/90 y)进行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对国人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自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对 5 3例患者 [男 4 9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3 2± 9 8)岁 ]5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支架直径≥ 2 5mm ,1 0mm≤病变长度≤ 30mm) ,在球囊 (1 0处病变用普通球囊 ,4 5处病变用切割球囊 )满意扩张后 ,应用Beta Cath系统 (Novoste)进行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放射源长度 4 0mm。术后 8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 ,用MEDCONViewer软件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QCA)分析。结果  5 3例患者 5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均被满意扩张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全部成功 ,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痉挛 1例 (1 8%) ,无其他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期中无死亡 ,随访≥ 8个月 33例患者中 1例 (3 0 %)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6例 (1 8 2 %)进行靶血管重建术。该 33例患者中 2 9例(87 9%) 30处病变进行了随访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率在支架段为 1 0 0 %(3/30 ) ,分析段为 2 3 3 %(7/30 )。最小管径直径术前为 (0 41± 0 2 2 )mm ,术后即刻为 (1 99± 0 42 )mm ,8个月随访时为 (1 73± 0 82 )mm ,平均病变长度为 (2 3 3± 5 4)mm。全部患者无晚期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结论 应用90 S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PC支架治疗小直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 观察我院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5月 4 5例小血管 (血管直径 <2 8mm)患者冠心病患者植入PC支架的手术成功率、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 1个月至 3年 ,其中 2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 (82± 10 ) %改善至术后的 (0± 5 ) % (直径法 )。术后 30d随访 ,1例支架内 5 0 %狭窄。 1例术后第 2 2天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后 6个月随访 38例。 1例支架完全闭塞 ,1例原支架内及近远端多发性狭窄 ,考虑合并其他血管病变 ,给予搭桥术。 35例随访时间 3年。完全无症状 2 6例。 2例随访过程中支架内狭窄 ,1例术后第 2年因心血管事件死亡。术后第 3年 ,有 2 8例在行冠脉造影复查 ,PC支架植入的 30处 ,6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狭窄 >5 0 % ) ,2例出现支架近端狭窄。冠脉造影再狭窄率为 2 6 6 7% ,总再狭窄率为 2 5 5 %。结论 小血管PC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即刻效果好 ,术后远期生存率较高 ,再狭窄率接近大血管 >3 0mm普通裸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第二代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TM,JWMS,China)的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观察71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主要观察术后平均18个月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介入治疗)生存率、术后急性、亚急性及晚发血栓的发生率.结果:71例患者90支血管的104处病变共植入了113枚支架.1例患者手术后3 d死亡,70例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8个月无MACE生存率为98.6%,术后亚急性血栓发生率1.4%.结论:国产第二代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有良好的中期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4月12日至2006年04月30日期间连续于冠状动脉开口处置入雷帕霉素或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并在6个月后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92例(95个病变)患者进入该研究。分成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组(紫杉醇组,美国Boston公司Taxus支架)45例(47个病变)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雷帕霉素组,美国Cordis公司Cypher支架)47例(48个病变)。对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进行比较。结果:紫杉醇组47处病变共置入47个支架,雷帕霉素组48处病变共置入49个支架,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紫杉醇组和雷帕霉素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分别为(2.85±0.53)mm和(2.96±0.41)mm,病变长度为(15.7±14.1)mm和(18.1±11.6)mm;术后支架总长度为(19.68±14.26)mm和(23.87±12.17)mm,最大扩张压力为(14.2±2.9)atm和(15.0±2.7)atm,两组比较均没有差异。术后30天随访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无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6个月随访时雷帕霉素组和紫杉醇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分别为6.4%和11.1%,没有显著差异(P=0.184)。两组平均造影随访时间相似〔(225±84)天vs(210±50)天〕。紫杉醇组的节段内和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22.2%(10/45)和15.5%(7/45),雷帕霉素组为4.3%(2/47)和0%(0/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边缘再狭窄率分别为6.7%(3/45)和4.3%(2/47),两组无差异(P>0.05)。紫杉醇组6个月后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8.9%,雷帕霉素组4.3%,无显著差异(P>0.05)。紫杉醇组的支架内和节段内的晚期管腔丢失〔(0.65±0.67)mm,(0.68±0.65)mm〕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0.16±0.18)mm,(0.15±0.24)mm(P<0.001)〕。结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均安全有效。雷帕霉素支架的造影再狭窄率和晚期管腔丢失明显低于紫杉醇支架,但两种药物洗脱支架6个月后的靶病变血运重建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国人自身冠状动脉第一次进行介入治疗的病变减少再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在 2个中心进行的开放、前瞻性研究。入选标准包括对单一病变 (2 5mm≤靶病变直径≤ 3 0mm)进行治疗 ,长度≤ 30mm ,至少TIMI 1级血流。排除标准包括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开口部病变、左室射血分数≤ 2 5 %、完全闭塞病变 (TIMI 0级 )以及分叉病变侧支直径≥ 2 5mm者。术后 1、3和 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 ,术后 6个月造影随访 ,核心试验室 (纽约心血管研究基金会 )进行QCA分析。结果  4 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男性 30例 (占 73 2 % ) ,平均年龄 (5 8 6± 11 0 )岁 ,合并糖尿病患者 12例 (占 2 9 3% )。基础冠状动脉造影示参考血管直径(2 5 8± 0 35 )mm ,最小管腔直径 (MLD) (0 77± 0 33)mm ,直径狭窄 (DS % )为 (6 9 77± 12 16 ) % ,病变长度 (14 2 7± 3 72 )mm。支架置入后 ,MLD支架内 (2 4 4± 0 2 8)mm ,节段内 (2 15± 0 38)mm ;DS %支架内 (8 5 8± 9 18) % ,节段内 (19 92± 9 99) %。 6个月造影随访 ,MLD支架内 (2 4 7±0 32 )mm ,节段内 (2 0 6± 0 38)mm ;DS %支架内 (6 6 9± 10 5 3) % ,节段内 (2 2 5 9± 10 2 1) % ;晚期管腔丧失支架内为 ( 0  相似文献   

18.
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弥漫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Qiao SB  Hou Q  Xu B  Chen J  Liu HB  Yang YJ  Wu YJ  Yuan JQ  Wu Y  Dai J  You SJ  Ma WH  Zhang P  Gao Z  Dou KF  Qiu H  Mu CW  Chen JL  Gao R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487-491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弥漫病变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分析影响这类病变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接受置入单个长度>25.0mm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05例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及支架置入位置不理想者。分为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128)和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组(n=77)。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等规范药物治疗。手术成功判定标准为至少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投照体位行冠状动脉造影,肉眼判定残余狭窄<20%和前向血流TIMI3级。再狭窄判定标准以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支架内或支架邻近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50%。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左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05例患者(男性181例,女性24例)227个靶病变置入382枚支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93.8%,B2型病变为6.2%。双支或双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达到86.8%。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8±0.43)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40.09±12.94)mm,54.2%的病变接受了重叠置入支架。比较置入DES组和置入BMS组,两组的患者基本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DES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明显小于BMS组[(2.80±0.37)mm比(3.10±0.48)mm,P=0.00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率DES组(15.4%)小于BMS组(48.4%),P<0.001。晚期支架内腔径丢失BMS组明显大于DES组[(0.94±0.76)mm比(0.39±0.53)mm,P<0.001]。靶病变血管重建率DES要明显好于BMS(11.6%比38.5%,P<0.001)。支架内再狭窄在置入DES组的局限性再狭窄比例大于置入BMS组(33.3%比18.2%,P=0.029)。对影响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再狭窄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用支架重叠置入(OR=2.82,P=0.017)和支架类型(OR=5.71,P<0.001)是对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复杂弥漫病变的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对于弥漫病变,我们应该使用长支架,尽可能减少支架重叠置入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国产永久涂层支架(Partner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涂层支架(Excel支架)的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同期接受Partner支架和Excel支架植入,记录术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1年后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再狭窄和分支血管开口的变化情况。结果 107例患者共植入Partner支架128枚和Excel支架117枚,支架长度分别为26.4±12.4 mm和28.2±11.5 mm(P>0.05),支架直径分别为3.035±0.455 mm和3.076±0.432 mm(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两组1年的再狭窄率分别为8.4%和7.5%(P>0.05),边支血管开口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永久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涂层支架PCI术后1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0.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7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接受了主支CYPHERTM支架及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76例中有35例行吻合球囊扩张术,主支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分支残余狭窄<50%,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8.3±1.9)个月,有1例患者心绞痛复发,无心肌梗死或死亡。冠状动脉造影的随访率81.6%,主支平均晚期管腔丢失(0.08±0.02)mm,分支血管晚期管腔丢失(0.20±0.05)mm。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26%。结论:应用主支CYPHERTM支架和分支血管球囊扩张的方法治疗分叉病变安全、可行,并可有效防止主支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