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型的心房扑动(房扑)是右心房内的大折返所致已成共识,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因此,射频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并产生峡部双向阻滞,是成功消融典型房扑和减少复发的可靠标志。目前,多采用心房激动顺序或消融部位的双电位技术确定峡部双向阻滞的存在。通过比较房扑成功消融前、后右心房峡部传导时间,从而提出峡部传导时间的延长程度对峡部完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典型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经验。方法56例因反复心悸的住院患者,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4.2±6.2)岁。体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记录阵发心房扑动34例,持续心房扑动22例,口服胺碘酮治疗效果差。全部病例常规取右股静脉途径插入20极环状Halo电极记录心房激动顺序,4极电极送至冠状窦供起搏标测使用。结果全部手术成功。其中36例心房扑动于射频发放过程中终止,20例于窦性心律下放电消融。所有病例于消融结束后分别起搏冠状窦近端和低位右心房,证实峡部双相传导阻滞作为消融终点,即刻成功率100%。平均随访(6±2.6)个月,3例于术后2个月复发,复发率5.4%,经再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结论以温控射频导管不间断放电线性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对 1 0例经静脉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ICD的治疗效果。男 6例、女 4例 ,年龄 5 6.9± 1 3.3( 30~ 70 )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 6例、心肌病 3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 1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 /和心室颤动。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2 9.3± 2 0 .4( 8~ 64)个月 ,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抗心动过速起搏、电转复及电除颤治疗。 2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 ,ICD给予误治疗。 1例患者术后 3年发生电极断裂。结论 :常规进行随访和设定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参数 ,对保证ICD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及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国外报道发生率为 19%~ 44% ,并因其对显性预激患者具有潜在的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的危险而倍受重视。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AVRT和AVNRT的一线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AVRT和AVNRT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房颤的发生情况 ,从而分析成功的射频消融慢径及房室旁路对房颤的预防作用。资料和方法对象为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我院导管室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 90例AVRT和AVNR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铊201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并发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将102例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2例和非代谢综合征(对照组)50例,分别进行负荷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两组患者铊-201核素心肌显像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诊断敏感性84%、特异性35%,对照组敏感性78%、特异性52%.两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代谢综合征并发冠心病患者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by transradial approach with 4F catheter.Methods:The procedural details,picture quality,local complication were recorded for coronary by transradial approach with 4F catheter in 138 patients.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angiography was 97.7%;fluoroscopy time was(5.05±3.23)minutes,total procedural time was(20.51±3.37)minutes;the incidence of dislodgement,excessive engagement of either coronary artery was 7.8%,9.4%,repectively;the angiographic scores for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circumflex and right coronary arteries were(2.87±0.40),(2.88±0.39),(2.90±0.35),respectively.The spasm complication occurred 4.3% in radial artery and 1.5% in coronary artery.There were no occlusion of radial artery during follow up.Conclusion:4F catheter could be the first chosen in some selecting patients for its nice maneuverability,fine images and fewer vascula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浆胱抑素C水平(plasma cystatin C concentration,PcyC)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的联合治疗对其PcyC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经定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脉临界病变130例(borderline coronary lesion,BCL),136例无冠脉病变的受试者纳入对照组( controls,CTR).BCL组患者被随机(随机密封信封法)分为常规治疗组(routine treatment,RTT,n =60)和联合治疗组(combined treatment,CBT,n=70),连续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每日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和普罗布考1.0g.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检测其血PcyC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浓度.其中BCL组104例受试者复查冠脉造影.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CL组PcyC水平明显高于CTR组(P<0.05).与RTT组相比,CBT组PcyC水平、TC、LDL-C、TG、和hs-CRP明显降低(P<0.05,P<0.01).此外,治疗6个月后RTT组冠脉临界病变的平均狭窄程度(meanpercent stenosis,MPS)有所下降(P>0.05),而CBT组却见明显减低(P<0.05).结论 PcyC参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过程,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的联合应用可降低PcyC水平,其可能是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用于治疗伴有心房间阻滞的药物难治性房性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 (房扑 )、心房颤动 (房颤 )等 ,已取得一定疗效。本文结合我院 1组病例总结并讨论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一些问题。  资料和方法 共 5例患者。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45~ 6 5岁。因阵发房颤、房扑入院 ,3例有院外晕厥史 ;4例为阵发房颤 ,1例为阵发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3例有晕厥史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窦性停搏。体表心电图显示P波时限≥ 12 0ms,P波切迹双峰间距离 >40ms。所有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异常。无心脏病史。   5例均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出血事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结果 2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F、LVEDVI及LVESV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LVEF、LVEDVI及LVE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行PCI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4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TCBA)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有44例病人应用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uttingballoonangioplasty,PTCBA),观察了44例病人的一般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及过程相关因素、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44例病人中不稳定心绞痛和劳累型心绞痛占81.8%(36/44),切割球囊技术应用于支架术前预扩张占25%(13/52)、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占总例数的46.1%(24/52).前降支开口病变占前降支病变的40.6%(13/32).病变类型以B1、B2型病变为主.PTCBA术失败合并传统球囊和支架术的病例4例(4处病变),原因为切割球囊术后内膜撕裂1例、残余狭窄>30%的1例及切割球囊未通过病变的2例.2例球囊未通过的病变分别合并中度钙化、严重扭曲.总手术成功率达100%,切割技术手术成功率达90.1%(4/44),无围术期死亡、急性心梗及急诊冠脉移植术,均在术后10天内出院.平均随访(5.3±3.5)个月,随访率为95%(38/40).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复发率21.1%(8/38).复查冠脉造影率为50.5%(21/38),被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5例(冠脉造影再狭窄率23.8%).结论有选择地应用PTCBA技术替代传统球囊扩张术是安全有效的;为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