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朝晖  卞玉玲 《中外医疗》2008,27(33):49-50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和PFN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和PFN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68~94岁,平均76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14例、ⅢA型22例、ⅢB型16例、Ⅳ型7例、Ⅴ型5例.结果:人工假体置换手术和PFN都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方法.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疗效与方法。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1骨折。本组34例,男性11例,女性23例;年龄74—90岁,平均79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Ⅰa型4例,Ⅰb型12例,Ⅰc型7例,Ⅰd型8例。EvansⅡ型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3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16个月。住院平均21天。手术后平均负重时间为13天,手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的3例。结论应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离床负重下地,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7年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2~7 d(平均3 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对于>7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阃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10月—2008年4月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80岁及以上高龄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例。结果本组16例,除1例术后3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余15例均进行10~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所有病例无伤口感染。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显著降低骨折的并发症,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骨水泥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70min),平均住院22d.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有1例90岁女性患者术后28d死于心功能衰竭.伤口均Ⅰ期愈合,住院14~28d(平均20d).余2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17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2例生活能部分自理,1例出现患髋微痛,需助行器协助行走.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结论 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Evans分型Ⅲ型32例;Ⅳ型11例。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保留股骨大小粗隆动力系统。结果43例患者均完整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早期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按照Harris评分,优32例,良6例,优良率为88.4%。结论采用保留大小粗隆动力系统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Tronzo-Evans分型:Ⅲ型22例,Ⅳ型17例.所有患者都施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39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39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资料,Harris评分优25例,良7例,优良率82.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平均手术年龄为78.6岁的26例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置换双极人工股骨头,并且重塑股骨矩,股骨矩破坏缺损处灵活运用骨水泥弥补。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为优15例,良8例,可3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内固定治疗的补充,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型人工股骨头(Great trochanter fracture,G.T.F.)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Jenso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2月,共收治高龄Evans-Jenso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其中内固定失败1例,男4例,女8例,年龄75~86岁,平均79.5岁。所有患者均行G.T.F.置换术。结果病例除1例失访外其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人均术后3周下地,未发生关节脱位及各种并发症。结论对年龄75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Evans-JensonⅢ型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粗隆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Wagner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2013年,采用Wagner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73-87岁,平均79.4岁,骨折Jensen-Evans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5个月),33例患者术后及随访X线片假体位置好,获得良好的骨性固定,术后末次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3.9%。结论:采用Wagner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能下地负重、减少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时股骨距重建的意义。方法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24例。女8例;年龄65~93岁,平均74.6岁)在股骨头置换术中进行股骨距重建,采用复位固定、自体骨移植、长段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股骨距的方法,用钢丝固定,或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住院13~22d,平均16.5d。26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3~18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24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7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X线片发现,重建的股骨距开始愈合,6个月压力骨小梁开始塑型,12个月骨小梁塑型完成,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负重系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一期修复重建股骨距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愈后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Reconstruction of the femur is sometimes difficult in patients that may sustain long-term disabilities. Following advancements in modern technology, some femoral disorders which were considered to be recalcitrant in the past can now be treated with satisfactory outcom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xperience of femoral reconstruction at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Linkou). Reconstruction of the femur includes nonunion, malunion, and segment bony defects that require bone transfer. The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treatment was to follow the b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principl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technique of femoral reconstruction can be developed and simplified so that success rate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
Femoral appendicit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并股动脉损伤的急症处理效果。方法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根据血管损伤情况选择直接修补、端端吻合、游离血管静脉移植术等方法修复25例。结果23例肢体成活,伤口愈合好,2例因时限过长,肌肉缺血坏死被迫截肢。随访10个月。4年,2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两例因股神经损伤,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障碍。结论股骨粉碎性骨折并股动脉神经损伤要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优势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后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经随访6~2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钢板松动,断裂,无膝内外翻畸型。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14%。结论股骨髁支持钢板设计合理,对治疗股骨远端粉碎的C2、C3型骨折及骨折线偏低的C1型骨折具有优势 其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治疗同侧骨颈、股骨干多段骨折。总结分析了6例因车祸伤导致的同侧股骨颈、股骨干多段骨折的病例。方法: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遵循了骨折治疗的AO理论与方法的进展,均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固定生物学稳定固定。结果:经18月随访,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和关节活动良好。结论: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股骨干多段骨折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内固定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间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转间骨折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31例患者为实验组,比对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93.5%)与参照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71.0%)进行比对,组间数据统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股骨转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实验组手术用时(49.23±10.12)min、术中出血量(120.86±10.12)mL、平均愈合时间(9.9±2.20)周同参照组术用时(50.51±8.82)min、术中出血量(121.23±11.23)mL、平均愈合时间(10.3±3.50)周进行比对,组间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实验组(6.5%)同参照组(25.8%)进行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转间骨折予以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效果类似,可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析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23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年,本组的23例患者中,术后15~31周愈合22例,占95.65%,其余1例术后1年愈合,占4.35%,没有出现股骨头坏死的病例。结论: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理想,可做为临床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