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占消化不良患者的30%- 50%[’〕,占消化专科门诊的30肠一叨%[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攀升。2仪阵年8月至2005年8月,观察了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动力障碍性FD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2.
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是指存在被认为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1]。电针治疗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2]。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过程中的辅助作用。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武汉市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FD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广西中医药》2015,(6):5-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种类型[2]。FD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5.
谭文婧  李勇 《河北中医》2012,34(3):373-37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其中有60%以上在胃十二指肠镜下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可解释上诉症状的变化[2].  相似文献   

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也称为胀气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经调查,全球FD患病率为10%~40%[1],亚洲为5.3%~20.4%[2]。FD主要因胃及十二指肠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早饱感,或用餐后出现饱胀,或上腹烧灼感,或上腹疼痛,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及相关器质性改变,罗马Ⅳ把FD分为EPS(上腹痛综合征)及PDS(餐后不适  相似文献   

7.
腹部针刺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其病因目前尚未明了。据报道40%-66%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消化道运动的异常[1]。另外,多项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FD症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参与FD的发病机制、针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的疾病[1]。其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安全、有效,优势凸显[2]。随着现代医学对此病认识,更多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医药对F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指上腹痛、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的不适消化不良症状[1],经生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发作时间每年超过1个月[2]。近年来,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1.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儿科常见病,以小儿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虽为良性疾病,但病程较长,易反复,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发育。数据统计我国儿童FD患者超过40%,且随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使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西药对FD多采用促胃动力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常反复发作[2]。中医传统疗法推拿治疗FD因效果确切、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等特点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备受欢迎[3],四磨汤口服液治疗FD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服用方便等优势,在儿童FD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4]。本文将笔者临床应用四磨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对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以及FD目前的治疗现状作一简短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反复上腹胀痛,早饱,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恶心等[1],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病程超过半年,患者多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我国的调查资料[1]显示,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的50%。西药治疗可改善症状,但较难治愈。本病属中医学"痞满"、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餐后饱胀感,中上腹痛等。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影响下,FD成为了一种在临床越来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数据统计全球发病率可达30%[1],在我国FD患者占比可达内科门诊数量的10%[2]。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FD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倾向于认为其不是明确的单一疾病,而是包括多种不同机制和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于2001年至2006年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病人10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两所医院消化病患者的性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舌脉。结果FD的肝气郁结证多见于溃疡型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多见于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湿热滞胃证多见于非特异性消化不良(P=0.001)。结论从中医理论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一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症候群。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或憋胀为主,兼有嗳气、厌食、早饱或恶心、反酸及胸骨后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FD为全球性多发病.年发病率1%以上,占门诊的2%~3%,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40%^[1]。西药多潘力酮等耐药性、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于2001年至2006年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病人10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两所医院消化病患者的性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舌脉。结果FD的肝气郁结证多见于溃疡型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多见于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湿热滞胃证多见于非特异性消化不良(P=0.001)。结论从中医理论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1]。现代医学治疗以胃肠动力药、抑酸剂为主,但疗效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之一,据报道40%-66%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消化道运动的异常[1]。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艾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0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