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中医药》2015,(6):5-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种类型[2]。FD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组无器质性原因可解释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餐后腹部饱胀不适、上腹胀满、嗳气、腹痛、反酸、烧心及厌食等[1]。FD是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发病率达11.0%-29.2%[2];我国广州的一份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的疾病[1]。其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安全、有效,优势凸显[2]。随着现代医学对此病认识,更多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医药对F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嗳气、食欲不振等。文献报道,普通门诊患者中2%~3%为FD患者,占消化门诊的20%~40%[1]。笔者应用调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胃电图及血浆胃动素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全球发病率为5%~11%[1]。脑肠互动异常为包括FD在内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2]。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与FD发病密切相关,在我国FD住院患者中54.2%合并有焦虑和(或)抑郁倾向,较普通人群(9.1%)明显升高[3]。部分病例中焦虑先于消化系统症状出现[4]。基于脑肠互动紊乱的FD与  相似文献   

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含: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灼热感和早饱等。在消化科门诊就诊患者中占有比例高达20%~40%[1],其病因复杂,临床分型不一,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方案[1]。笔者自2011年10月至2013  相似文献   

7.
黄杰  丁红霞 《中医研究》2011,24(4):39-4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疼痛、食欲下降、嗳气、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疾病占消化道门诊患者的20%~40%,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1]。其病因复杂,临床分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FD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满、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本病已经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病率在10%~30%[1],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1],FD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以餐后饱胀感、早期的饱腹感、上腹疼痛和上腹部烧灼为主要症状单独或者联合出现,干扰通常的活动,超过6个月,在过去的3个月内每周至少发生3次,但无器质性的损害。研究表明,FD  相似文献   

11.
1背景、目的及意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一组以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嗳气、呃逆、恶心等上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状群,属功能性胃肠病范畴[1]。归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1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代谢性、全身性疾病解释。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FD患者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1]。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西医治疗至今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本病进行有效治疗的研究一直是消化领域的热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反复上腹胀痛,早饱,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恶心等[1],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病程超过半年,患者多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我国的调查资料[1]显示,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的50%。西药治疗可改善症状,但较难治愈。本病属中医学"痞满"、  相似文献   

1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经生化、内镜等检查排除可解释的器质性疾病,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四大症状为主,伴随恶心、嗳气、反酸等次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据报道FD的全球患病率为11.5%~14.5%~([1]),而我国为18.92%~23.29%~([2-3])。据调查FD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侯群,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进食后加重,并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笔者用康胃素和胃消食冲剂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餐后饱胀感,中上腹痛等。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影响下,FD成为了一种在临床越来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数据统计全球发病率可达30%[1],在我国FD患者占比可达内科门诊数量的10%[2]。  相似文献   

17.
黄铭涵  林平 《光明中医》2006,21(9):41-4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个临床上很常见的症候群,因其发病极为广泛,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1999年罗马国际会议上对FD的定义达成共识[1],即RomeⅡ诊断标准.该定义的核心为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出现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症状与排便无关.  相似文献   

1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现象非常普遍,据国外文献报道,二者的重叠率在11%~27%之间[1]。孙艳芳等[2]研究发现,IBS重叠FD患者占IBS患者的26.7%,占FD患者的20.0%,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重叠FD患者占15.4%,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认为FD重叠IBS以肝脾(胃)不和为主要证型,与气郁质有密切关系[3],  相似文献   

19.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灼热感、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等。临床上FD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症状表现多样,且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因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存在多样性。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胃肠动力障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或早饱等。FD人群发病率欧美国家达19%~41%,平均32%。国内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20%~40%。我们采用温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该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笔者2013年2~10月在我院消化门诊随机抽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