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可归属“痞满”、“积滞”、“胃脘痛”范畴。肝主疏泄,调气机,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花费少,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8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60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测评。结果:FD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和偏执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因素与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多发的消化科功能性疾病,目前,西医学认为胃肠动力障碍、胃感觉高敏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共同参与其发病,其中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最为紧密。中医学中的"肝"主疏泄、畅气机、舒情志,这在协调脾升胃降的运化机能方面作用重大。精神心理因素即是情志状态,由此,从肝论治FD,中、西医学观点高度一致。现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西医研究进展,对FD的从肝论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研究提示,心理因素与许多器质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及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主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激惹综合征(IB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下面就心理因素与FD发病的联系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主要是排除器质性病变,以胃肠功能紊乱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加,该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FD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与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动力异常、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其中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发病关系密切。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人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觉敏感性升高、胃肠激素的改变、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幽门螺杆  相似文献   

7.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几种致病机制,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提出几种常用的治疗FD病症的方法: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能显著改善FD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平均]是以上腹痛、腹胀、早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上消化道证候群,也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中最常见的类型。自FD罗马I诊断确立至今,情志心理因素在FD发病和病程进展中的干预作用就一直受到普遍关注。Tally等[2]对76例确诊FD患者用抑郁、焦虑、人格改变等8种精神心理测试表进行分析,发现其各项精神心理症状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李章等[3]的研究证实,FD症状严重程度与心理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随着  相似文献   

9.
情志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洁  苏娟平 《山西中医》2009,25(11):4-6
中医情志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情志理论入手,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80例FD患者,按设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进行治疗,2组同时实施心理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其疗效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心理治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现状、困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临床症候群,目前治疗方法较为繁杂。令人困惑的问题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FD;胃肠动力药与FD;抑酸治疗与FD;胃肠神经介质调节药与FD等均值得深思。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有助于对FD的全新认识;"六位一体"的治疗理念,即"以调为先,以通为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防为主,以人为本",对于FD的治疗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力强颗粒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气滞胃痛冲剂。治疗组每日胃力强颗粒剂口服。14天为1个疗程,其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两组均未见影响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胃力强颗粒剂治疗FD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影响其临床疗效。通过探讨FD中医病因病机,以期对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阿普唑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四周后进行FD症状评分和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FD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心理障碍与FD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控制胃酸分泌和促胃肠动力的基础上应用改善精神心理障碍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FD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FD的古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FD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FD的常用腧穴与腧穴配伍、腧穴分部规律以及经络、特定穴运用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结果分析反映循经取穴是古代针灸治疗FD选穴基础,特定穴是处方的组成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类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异质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疼痛不适等,并缺少可以解释此类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是F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就脾失健运与FD内在机制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从脾论治FD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78.9%,优于药物治疗组6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各型治疗后近期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胃不和证与其他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肯定疗效,且对肝胃不和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情志及饮食因素有关。肝脾二脏密切相关,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疏肝理脾为重点。本文以"肝脾相关"为切入点,探讨"肝脾相关"的理论渊源,并从"肝脾相关"理论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及中医治疗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舒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舒缩活动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康宁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按照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造模7天后,胃康宁组大鼠按0.625g/kg体重灌服胃康宁胶囊,每日2次,其他两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天,于第13天留取血清和胃组织,测定血浆胃动素(MTL)、一氧化氮(NO)含量及胃体组织MTL、一氧化氮合酶(NOS)、Cajal间质细胞(ICC)和胃肠平滑肌细胞(SMC)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浆MTL水平较空白组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胃肌间神经丛MTL、ICC及SMC的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减弱,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康宁组血浆MTL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胃组织MTL、ICC及SMC的表达明显增强,NOS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辛开苦降法对F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调节胃舒缩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前后对比,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FD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明显,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具体症状变化明显。结论HP是功能消化不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FD的治疗是个难题,因涉及的病因多种,所以治疗应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