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1:男,10岁.因坠跌伤.肝右叶膈面破裂出血入院,行肝破裂修补术.住院10天.出院3天后,因发热,上腹痛、黑便再度入院.体检:贫血貌,体温38.5℃.Hb65g/L,WBC11.9×10~9/L,N79%.心窝部稍压痛,肝区轻叩痛。给予抗炎、止血及输血治疗,仍反复出现上腹痛、黑便,Hb 低至45g/L。行剖腹探查术,见原肝破裂处有血块,暴露肝创口,清除腥臭味的淡棕色脓液、血肿及坏死组织约120ml,腔约6×5×4cm 大小,用盐水用布填塞.纱布的另一端由胸壁切口引出.术后3天取出纱布换药,出血约50ml.继续抗炎,支持治疗,未再出现胆道出血.创口愈合后出院.  相似文献   

2.
陈立祥 《海南医学》2006,17(4):136-136
例1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半年,排黑便20多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年无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在本院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予以内科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仍间歇发作左上腹疼痛,入院前20多天出现排黑便,每天2~3次,不成形、量较多而再次入院.体检:生命征正常,贫血消瘦外观.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入院后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0g/L,粪常规示潜血试验( ),肝功正常.消化系彩超示慢性胰腺炎.查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后壁见一约1.5×2.0×0.5cm的息肉状肿物,表面渗血,质脆、触之易出血.送检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腺癌.  相似文献   

3.
Dieulafov病1例     
病史报告 患者,男性。64岁。因中上腹隐痛伴反复呕血、黑便五天,于2004年5月26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五天晨起未进食,突感上腹隐痛,解黑便一次,伴轻微头昏、乏力,中午进食后再次解黑便一次,随即呕吐三次,始为胃内容物,后为红色血液并混有暗红色血块,量约800mi,即正当地医院住院非手术治疗;禁食、止血:扩容等治疗。呕血一度停止,来我院前一天晚患者再次大呕血,解暗红色血便,总量约1100ml,血压下降至80/45mmHg,立即予输血及抗休克等治疗,同时转入我院。以往无胃病史记录,亦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否认有肝胆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病史。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65岁 ,干部 ,因“咳、痰、喘 3 0年 ,加重伴黑便 2天”入院。入院诊断为 :慢支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输血、应用止血药物治疗 ,黑便消失后出院 ,病情稳定。但病人出院后 3天 ,再次出现黑便 ,伴心慌、乏力 ,再次入院。行急症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贲门部一大溃疡 ,立即给予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止血 ,并应用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治疗 ,1周后复查胃镜仍可见溃疡面。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示为胃腺癌。遂转入普外科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示为胃腺癌 ,分化差 ,部分侵犯肌层 ,淋巴结无转移。讨…  相似文献   

5.
<正> 病史摘要患者男,54岁,工人,因右上腹痛伴黑便,胃肠钡餐透视(GI)提示十二指肠憩室,球部溃疡,于1年前在厂职工医院行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术中未见明显病灶,术后10天再次黑便,应用止血药缓解。因反复黑便,于术后28天转诊我院,一年来先后拟诊“上消化道出血,吻合口炎”,“上消化道出血,残胃炎”,“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消化道出血”及“粘连性肠梗阻”等,五次住我院治疗,均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本次因黑便4小时,于1986年9月27日第六次入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体温、呼吸、脉搏正常,血压120/80mmHg,中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8岁,因上腹间歇性隐痛10年,反复黑便5年,复发1周于1986年11月2日第1次住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轻度贫血貌,心肺(-),上腹轻压痛,肝脾(-)。化验:血Hb82g/L,纤维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经保守治疗,黑便消失,贫血纠正出院。3月后又因头昏、心慌、黑便10天第2次住院。动性出血。患者拒绝手  相似文献   

7.
病例报告患儿宋××,男,13岁,1976年10月25日入院。患儿于同年7月28日因地震房屋倒塌伤及腹部,当时在本地公社卫生院检查未发现特殊,经输液等一般治疗两天后出院。出院后3天(即伤后5天)突然发生剧烈腹痛,送当地救灾医疗队,经腹穿抽出不凝血液,诊断为内脏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肝裂伤,予以缝合。术后13天,突然发生上腹绞痛伴黑便,诊断为胆道出血,经输血等对症处理后好转。此后上腹绞痛、呕血及黑便每隔3~9天发作一次,最后一次(即术后54天)因出血量大而急诊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术。第二次术后5天,腹痛、出血依旧,又行非典型肝右叶切除术。但第三次术后上述症状仍旧每隔7~11天出现一次,遂  相似文献   

8.
<正>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64岁,离休干部。因反复间歇性黑便3年,再解黑便1次,于2000年10月18日入院。从3年前开始,患者先后4次因解黑便住院,病因一直未明确。每次黑便均无诱因,间歇时间不定,均持续2~3天转黄,潜血转阴。先后4次胃镜检查(3家医院)均示慢性浅表性胃炎,4次X线钡餐检查未见异常,4次B超、1次CT检查肝、胆、脾、胰未见异常。本次黑便前1天,因牙髓炎口服灭滴灵0.2 g/次,共服3次后出现黑便,并伴上腹不适、上腹隐痛、头晕、乏力,无呕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吴某,男,19岁,未婚,农民。因腹痛、腹泻两个月,发热、黑便4月入院。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时隐时现,伴有腹泻,粪呈黄色糊状,无腥臭味,每日2~3次,未诊治。入院前4日腹痛阵发加剧,解成形黑便2次。当晚发热达40℃,经补液、降温治疗无缓解。此后3日连续解黑便。于1986年6月27日来我院急诊,T39℃,BP13.3/9.33kPa(100/70mmHg),Hb30g/L,WBC4×10~9/L,N0.7,L0.3。次日以上消化道出血、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0岁,驾驶员,住院号017144.因上腹不适,反复黑便10余天,于1997年3月24日11时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常感上腹不适,服胃药治疗,但无烧灼反酸,空腹与夜间疼痛史.10余天前过度疲劳后,解黑便3天,日解1次,每次量约80g左右,呈柏油状.外院给予H_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补液、止血等治疗,症状改善.昨晚又解黑便约500g左右,感头晕乏力来院.患者10年前患过肝炎,但无肺结核、肾炎、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19岁,因解暗红色糊状烂便35天而于1990年10月20日入院.大便每1~2天1次,每次量约150~200克,隐血强阳性,无腹痛、发热.发病第10天在当地医院检查血Hb28g/L,输血400ml×3次,并用止血剂、雷尼替丁等药物治疗,出血不止,转来本院.2年前曾有黑便史,经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21岁。因黑便伴头晕、乏力20余天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喝饮料后感上腹部不适,当晚解成形黑便200g余。此后每2~3天解黑便1次,性状如前,并伴头晕、乏力,当地医院检查:Hb 70g/L,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未发现血性病灶。结肠镜检查前因服泻药,解咖啡样血便约1000ml,并伴晕厥多次,故放弃检查。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症状改善而转入本院。入院检查:BP 12/7 kPa,重度贫血貌,心率110次/rain,律齐,两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Hb 37 g/L。胃镜检查示胃粘膜贫血性改变。肝、胆、脾超声检查无异常。小肠气钡造影及选择性肠系膜动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26岁,住院号56965,孕1产0,因妊娠34月,中度妇高征于1995年12月12日入院。末次月经1995年4月24日,既往史无特殊、入院后给硫酸镁,地巴唑治疗,住院第6天晚8点大使后突然感腹部持续剧痛,当时检查血压14.7/12 kPa,表情痛苦,面色苍白,下肢浮肿(++),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全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以右侧为重。宫体持续如板状,宫底高34 cm,腹围90cm,头先露,未衔接,胎心音正常,114min~(-1),阴道无出血,宫口未开,胎膜未破。拟诊胎盘早剥,行急性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出血约1300mL,先作子宫下段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廖浔彦 《九江医学》2001,16(2):72-72
患者,男,15岁,因上腹疼痛2 d,呕吐伴黑便3次入院.诉入院前2 d食用羊肉串和冰西瓜后出现上腹疼痛,入院前1 d呕吐伴解黑便3次,此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既往有"胃炎"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斑,心肺无异常,腹平,肌软,剑突下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每分钟7~8次.辅助检查:血WBC 15.7×109/L,Hb 141 g/L,血小板计数:183×109/L,出血时间2 min,凝血时间2 min,血沉15 mm/h.大便常规:黑便,潜血++++,尿常规正常.B超:肝、胆、胰、脾均正常.纤维胃镜"霜降样溃疡"考虑胃溃疡并出血,予5%GNS500 ml+甲氰咪呱0.6静脉点滴,每天1次,甲氰咪呱0.4肌注每晚1次,洛赛克20 mg口服每天2次,同时止血,支持治疗5 d,患者仍有黑稀便、呕吐,且腹痛加重,呈阵发性绞痛,大便潜血++~+++.入院后6 d双足内侧出现对称性瘀斑,能自行消淡,于是重新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用强的松3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2 d,患者腹痛明显缓解,黑便颜色变淡,次数减少,强的松逐步减量,住院28 d症状体征消失,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70岁。因头昏、耳鸣、疲乏 2年。呕血、黑便 1天入院。近 2年多来常感头昏、头胀痛、耳鸣、疲乏 ,无鼻衄及牙龈出血 ,无皮肤瘀点 ,曾有指尖麻木及疼痛 ,过去无出血及栓塞史。 1天前因自服扑炎痛后开始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 4 0 0ml,解黑便 5 0 g。检查 :T 36℃ ,P  相似文献   

16.
患者(住院号276857) 男性,55岁。因腹泻20天,黑便3天于1989年6月14入院。入院前20天无明显诱因发生腹泻,2~3次/日,黄色稀烂便,无粘液脓血,无发热及腹痛,间有成形大便。当地卫生院给予口服“保和丸”症状无改善。入院前3天饮啤酒200ml后,次日排糊状黑便2次,共约120g,无呕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曾多次因解黑便入院,电子结肠镜未见异常,胃镜及全消化道钡餐示胃窦炎伴胃粘膜脱垂,经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998年ECT提示右脐外异常浓聚影为出血灶,升结肠可能性大.2000年11月17日再次不明原因解黑便人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入院后经洛赛克、凝血酶等治疗仍多次解暗红色稀便.查血常规RBC 2 99×1012/L、HGB 93g/L.急诊在局麻下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造影(DSA)及亚超选择性回结肠动脉结肠支栓塞治疗.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5F导管,选择进入回结肠动脉,注入碘海醇,见回结肠动脉结肠支远端血管丰富卷曲成团,静脉早期显影,造影剂外溢,证实出血灶为升结肠中下1/3处的动-静脉畸形(图1、2).将导管放至结肠支起始部,注入1.5~2.0cm真丝线段20根后再次造影,血管畸形消失,其他正常分支显影良好(图3). 术后未诉腹痛,查体腹软,全腹无压痛.术后第3天进食;第6天解黄色软便;第11天痊愈出院.2个月后随访未见下消化道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56岁。1996年 10月 2 7日因反复上腹部饥饿痛 5年 ,呕血、黑便 6月以消化性溃疡出血入院。5年前患者出现上腹饥饿痛 ,伴返酸、嗳气 ,进食可缓解。6月前 ,突发呕血 50 0 ml,解黑大便 ,曾在我院以“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好转出院。半月前 ,再次呕血、黑便 ,量不详 ,但有神志不清 ,在当地以“出血性休克”抢救好转。 5天前 ,上述症状再现 ,在当地经初步处理而转入我院。检查 :T37.0℃ ,P85次 /分 ,R2 1次 /分 ,BP12 /8k Pa。慢性病容 ,中度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不大 ,皮肤粘膜见瘀斑 ,心肺无特殊发现 ,剑下深压痛 ,肠鸣活跃。血常规…  相似文献   

19.
病例报告:农××,女性,30岁,住院号;120300,于1977年4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76年12月开始解柏油样大便,每天约2~6次,总量共50~60克。伴头昏、眼花、乏力,面色苍白。在当地用止血药、抗贫血药及输血共3900毫升,消化道出血未止,贫血进行加重,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转来我院。患者无胃病史及全身出血史。入院检查:重度贫血  相似文献   

20.
<正> 阑尾炎术后腹壁慢性潜行性溃疡是外科罕见的严重切口感染,系腹壁切口皮下感染广泛浸润后逐渐形成多处窦道,病情顽固,病程较长,国内文献未见报道。女性,46岁,农民,1977年8月3日入院,次年6月16日出院,住院320天。主诉:阑尾炎术后腹壁切口反复感染并形成多处窦道已28个月。现在史:患者于1975年4月1日在某医院施行阑尾切除术。出院20天后,发现阑尾切口感染化脓,再次住院作切开引流术。术中发现创口内遗留凡士林纱布条1根,当即取除。术后不久,又发生感染、形成腹壁窦道,多次扩创换药,日久不愈,疑为窦道与腹腔相通,先后2次作剖腹探查,均证实窦道未通至腹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