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田县农村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与血脂的相关性,为当地居民慢性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8月在和田县巴格其镇开展的膳食营养与肥胖相关性研究的现况调查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2013版),根据体质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调查473人,男性171名(36.15%),女性302名(63.85%);年龄为30~65岁;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9.81%、37.63%和58.99%;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6.58%,且随BMI和腰围的增加而增加。血脂水平分析,超重、肥胖组TG高于正常组(P0.01)。与腰围正常者比较,腹型肥胖者TG和LDL-C水平较高,而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和田县农村居民BMI、腰围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且高BMI与腰围超标是血脂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为防制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温州市瓯海区抽取≥18周岁的户籍居民3 938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比较不同BMI人群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指标异常检出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际调查3 938人,完成问卷和体检项目3 905人,占99.16%。体重过低、正常、超重和肥胖分别占3.99%、55.01%、32.91%和8.09%。超重及肥胖人群TC、TG、LDL-C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而HDL-C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均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LDL-C血症以及血脂异常总检出率分别为16.13%、17.46%、17.98%、12.60%和39.90%,均随BMI增大呈上升趋势(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值与TG和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β’=0.205、0.120、-0.158,均P0.05)。结论成人BMI与血脂异常相关,与TG、HDL-C和LDL-C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运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 840人进行血糖、血脂及相关因素调查;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8.3%和27.1%,其中男性超重率(40.2%)和肥胖率(29.3%)明显高于女性超重率(36.8%)和肥胖率(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群平均BMI及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05);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和肥胖组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高血糖及血脂异常检出率随BMI的增高呈增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顺义区人群超重、肥胖形势严峻,且超重、肥胖与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开展群体超重、肥胖干预行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于2007年5-6月对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 499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水平及各指标异常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各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49.9%.其中男性65.7%,女性33.5%,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正常体重成人相比,超重和肥胖组成人SBP、DBP、TC、TG、LDL-C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BP、高DBP、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 L-C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超重和肥胖成人SBP、DBP、TC、TG、LDL-C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BMI正常成人的2.27、2.37、2.97、2.24、5.37倍,HDL-C降低的危险性为BMI正常成人的4.02倍.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与体重指数等级呈线性相关(X2趋势=238.485,P=0.000).结论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宋超  苏清香  曹玮  简友平  高平  杨宏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184-2187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居民腰围(WC)、体重指数(BMI)概况,探讨WC、BMI对人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居民,对调查人群进行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医学体检,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腹部肥胖发生率为66.18%,由BMI计算的超重发生率为45.23%,肥胖发生率为18.67%。简单线性相关分析,WC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相关关系。BMI与SBP、DBP、FPG、总胆固醇(TC)、TG,HDL-C有相关关系。结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所以保持健康体重,防止超重肥胖的发生,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合理可行的手段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鄂南农村居民1641例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S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edwald’s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比较。结果鄂南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率为20.78%,超重肥胖组血压、FSG、TG及LDL-C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血压、FSG、TG及HDL-C异常检出率也高于体重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血压、FSG、TC、TG呈正相关,WHR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异常密切相关,应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40岁以上教职工高血压的患病和血脂、血糖的异常情况,以指导教职工进行日常的自我保健,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方法]检测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FPG),分析不同性别人群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4.63%和33.8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0,P<0.001)TG异常检出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3.34%和14.7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HDL-C、LDL-C和FPG的异常检出率,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异常检出率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分别为30.48%和15.11%;TG异常检出率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分别为34.29%和20.8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教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TG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教职工;TC和TG异常检出率高血压人群高于非高血压人群;TC、HDL-C、LDL-C和FPG的异常检出率,男性与女性教职工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了解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哈尔滨市城区1 640名10 ~ 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测定血尿酸(S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3.0% (377/1 640),男生为29.7% (242/816),女生为16.4% (135/82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x2=40.80,P<0.05).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低HDL-C以及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0.101,2.829,24.602,P值均<0.05).FPG,TG,HDL-C,超重或肥胖以及血压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其正常组(t值分别为4.003,7.422,5.369,13.340,5.753,P值均<0.05).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G、体质量指数(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127,0.176,0.232,0.441,P值均<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38,P<0.05).将研究对象按SUA水平四分位间距分成4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SBP,DBP,FPG,TG,BMI水平随之升高,而HDL-C水平随之降低(P值均<0.05).结论 10 ~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存在密切相关性,防治高尿酸血症应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预防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资料完整的2 49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为27.95%,高血压组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C)、体质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为38.51%,对照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为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血压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年龄、BMI、TG、FPG、UA、HDL-C.结论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如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高血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地区健康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顶山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体检包括10240例。通过超声检查肝、胆、肾,测量身高、体量、血压,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结果]总人群、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0.5%、25.9%、7.9%,60岁以下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尿酸、胆结石、肾结石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L-C、高BMI。[结论]平顶山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男性、低HDL-C、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青岛地区不同糖代谢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和血脂水平,探讨不同糖代谢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2006年,在青岛市抽取3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2784人,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PG)、2h负荷后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调查2784人,糖代谢正常(NGT)的占56.75%,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占8.33%,糖耐量受损(IGT)的占16.81%,糖尿病(DM)占18.13%。不同糖代谢人群的IR、TG、TC、LDL-C、HDL-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人群中,TG与胰岛素抵抗(IR)均呈正相关(P〈0.01);除DM外的其他3组,TC、LDL-C与IF也呈正相关关系(P〈0.01或〈0.05);各组HDL-C与IR均呈负相关(P〈0.01)。校正性别、年龄、糖代谢类型后,TG、HDL-C与IR有回归关系(β为0.225和-0.394)。[结论]不同糖代谢人群中与IR关系最为密切的是TC和HDL-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牙周病患者动脉硬化(A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0例牙周病患者为病例组,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水平,同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病例组TG、TC、FINS、CRP水平及IM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IMT与年龄、TC、TG、LDL-C、CRP、BM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且CRP、BMI和LDL-C与IMT的变化呈独立正相关。结论牙周病患者血清CRP水平较高,且CRP与IMT的变化呈独立正相关,提示该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合某职业人群,即北京市公安民警的体重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对北京市公安局符合条件的107名超重或肥胖在职民警采用生活方式量化干预模式,即金币减重法进行体重管理。按照参加研究活动的次数将其分为优秀组、较好组及失访组,优秀组及较好组视为干预对象。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集中进行基线数据调查,包括填写饮食模式问卷、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血压、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等指标。金币减重法干预8周后,比较干预对象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优秀组50名,占47%;较好组42名,占39%;失访组15名,占14%。优秀组及较好组参与者中,体重下降者83名,占90%,优秀组与较好组在干预后体重下降明显,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1、5.04,均P〈0.05)。优秀组成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体脂肪、内脏脂肪指数明显下降,身体水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1、13.72、10.8、8.59、6.83、-6.62,均P〈0.05),而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干预后,优秀组成员每13膳食能量摄入平均降低74.1kJ,膳食脂肪摄入平均降低约11.6g,膳食脂肪供能比平均降低1.8%,谷类食物供能平均增加4.2%,食用盐摄入量平均减少1.3g,食用油摄入量平均减少约10g,膳食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结论金币减重法对北京市公安局超重肥胖的在职民警管理体重有很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经费支出少,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模式在全局甚至其他功能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海市社区中年人群糖脂代谢异常情况,为制定社区糖脂代谢异常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在本院体检的1 773名居民中的577例肥胖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29例,男性患者348例,收集相关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BM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MI=18.1~24.5 kg/m2)和肥胖组(BMI≥25.0 kg/m2),均检测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BG),比较两组居民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患者TG、TC和LDL-C显著升高,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HDL-C水平则显著降低,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 肥胖是造成糖脂代谢异常的因素之一,并且糖脂代谢异常情况会随着肥胖程度的加深而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月10日~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体检资料完整者1 234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UA分为高尿酸组(HUA,26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96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72%。(2)高尿酸组TG、TC、LDL-C、体重指数(BMI)、SBP、DBP指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与TG、TC、LDL-C、BMI、SBP、DBP呈正相关,而与HDL-C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TG、BMI、DBP。(4)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应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南昌社区居民2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探讨MS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于2008-2009年,在南昌市13个社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494例20岁以上长住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结果本调查南昌社区人群MS、糖尿病(DM)、高血压(HBP)、超重和(或)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1.2%、8.4%、29.5%、25.5%、22.5%、20.3%、1.4%、13.3%。增龄、DM家族史、高血糖、高血压、超重和(或)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MS的危险因素。MS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319,P〈0.01),HbA1C≥6.5%的人群MS患病率高达50.34%。结论本研究南昌社区人群具有较高的MS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对HbA1C较高的社区居民应加强筛查,以加强对MS及相关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的检出率、伴有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12789例体检者(排除乙肝病毒感染、过量饮酒者)进行体格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血红蛋白、尿酸、血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ALT升高与否(〉40 U/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各代谢组分的差异.结果 ALT升高的检出率为8.69%.ALT升高组的腰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ALT正常组,而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ALT正常组(P〈0.05).ALT升高组超重、肥胖、各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舒张压高、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高于ALT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脂肪肝、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是ALT升高的危险因素,年龄、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代谢紊乱、肥胖是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男性患者的相关查体指标分析,探讨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高危代谢因素。方法男性患者738例,分为无BPH及无代谢综合征(MS)者组(A组),有BPH及无MS者组(B组),无BPH及有MS者组(C组),有BPH及有MS者组(D组)。检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谷丙转氨酶(ALT)、血总胆红素(TB)、血肌酐、血尿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等指标。结果B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而HDL—C显著低于A组(P〈0.05);D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血尿酸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而HDL—C显著低于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以上(DR:4.432,95%CI:1.331~14.759)、超重或肥胖(OR:228.165,95%CI:21.932—2373.724)、高血压(OR:33.350,95%CI:10.221~108.824)、高FBG(OR:131.669,95%CI:21.033—824.279)、高TG(OR:53.500,95%CI:11.547~247.889)是BPH合并M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PH与MS关系密切,老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TG、高FBG等代谢异常是BPH合并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组)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身高、年龄、性别、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NAFLD患者高发年龄在40-60岁之间,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NAFLD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FPG、TG、LDL-C、ALT、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进行临床生化和超声检查,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