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翟小荣  王艳 《当代医学》2016,(14):87-8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足叶乙苷加顺铂方案化疗联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化疗疗效情况和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以评价心理护理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治疗前2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1±4.83)分vs(58.95±5.04)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40±3.41)分vs(63.87±4.48)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9.41±4.83)分vs(41.40±3.41)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8.95±5.04)分vs(63.87±4.48)分](P<0.01);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50±4.81)分vs (59.24±4.75)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4.67±4.02)分vs(65.23±4.08)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8.50±4.81)分vs(44.67±4.02)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24±4.75)分vs(65.23±4.08)分](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评分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观察组患者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4)。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化疗疗效,降低化疗毒性反应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IEF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中躯体化[(2.56±0.74)、(1.41±0.56)分]、焦虑[(2.80±0.36)、(1.31±0.60)分]、抑郁[(2.36±0.46)、(1.52±0.61)分]、精神病性[(2.46±0.56)、(1.35±0.56)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1.76±0.73)、(1.71±0.59)分]、人际关系[(1.69±0.31)、(1.64±0.64)分]、敌对[(1.54±0.83)、(1.50±0.38)分]、恐怖[(1.51±0.35)、(1.37±0.61)分]、偏执[(1.56±0.61)、(1.36±0.48)分]稍有改善,但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1.41±0.56)、(2.54±0.66)分]、焦虑[(1.31±0.60)、(2.54±0.35)分]、抑郁[(1.52±0.61)、(2.28±0.54)分]、精神病性[(1.35±0.56)、(2.42±0.53)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迫[(1.71±0.59)、(1.75±0.79)分]、人际关系[(1.64±0.64)、(1.65±0.36)分]、敌对[(1.50±0.38)、(1.50±0.68)分]、恐怖[(1.37±0.61)、(1.46±0.44)分]、偏执[(1.36±0.48)、(1.57±0.58)分]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WHOQOL-BRIEF量表中各项因素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70例脑卒中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维持原有治疗及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训练.干预前后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MBI)指数评价脑卒中患者MCI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MBI评分[(55.71±5.08)分]优于对照组[(53.65±5.78)分]及干预前[(52.59±5.62)分],干预组MOCA评分[(23.37±2.40)分]优于对照组[(21.73±2.43)分]及干预前[(21.77±2.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综合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社会及患者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赵丹  龙仕柏  林莉莉 《海南医学》2013,24(21):3170-3171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聘用人员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62名聘用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训练前后比较.结果 躯体化[(1.30±0.25)分vs (1.18±0.21)分]、强迫[(1.42±0.32)分vs(1.30±0.30)分]、人际关系[(1.38±0.32)分vs (1.20±0.28)分]、抑郁[(1.28±0.26)分vs (1.12±0.20)分]、焦虑[(1.24±0.20)分vs (1.13±0.16)分]5个因子平均得分以及总均分[(1.28±0.18)分vs (1.20±0.14)分],训练后均比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应对方式因子中,训练后解决问题[(0.69±0.22)分vs (0.84±0.14)分]和求助[(0.58±0.20)分vs (0.72±0.18)分]两个因子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能显著提高聘用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务社工介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3月入住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护理,共进行8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SDSS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评分[(3.27±0.54)分比(6.71±1.32)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8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6.85±1.16)分比(3.27±0.54)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01,P< 0.01).②ITAQ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18.81±3.51)分比(12.73±4.20)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4.75±1.06)分比(18.81±3.51)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7,P< 0.01).③GQOLI-74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躯体功能[(65.22±6.42)分比(51.22±6.54)分]、心理功能[(68.12±8.41)分比(50.30±6.35)分]、社会功能[(63.93±6.52)分比(51.12±6.5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t=7.83,P<0.01;t=6.55,P<0.01),但物质功能[(50.12±5.77)分比(48.04±6.47)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干预前上述四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务社工的介入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为其他精神病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成人正畸患者焦虑状态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成人正畸焦虑患者152例采用分段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76例.干预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并合并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程度量表(OHRQoL-UK)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治疗前后STAI、OHRQoL-UK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认知行为干预前对照组S-AI[(58.74± 11.05)分、T-AI(53.06±11.77)分]与干预组S-AI[(59.52±12.28)分、T-AI(52.45± 10.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行为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干预组S-AI[(50.37±9.18)分,(35.65±8.92)分]低于对照组[(56.62±10.52)分,(54.13±10.03)分](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T-AI[(47.92±6.82)分]低于对照组[(51.52±7.41)分](P<0.05);2.OHRQoL-UK总分正畸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完成后干预组(58.27±13.43)高于对照组[(51.99± 11.69)分](P<0.01);3.正畸治疗后OHRQoL-UK评分与S-AI、T-AI评分呈负相关(r=-0.192~-0.459,P<0.05).结论 认知行为综合干预能有效缓解成人正畸患者的焦虑状态并可以提高正畸治疗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 =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 =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 =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 =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及轻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及神经衰弱)患者的94名一级亲属分为精神分裂症组(重性组)(n=45)和轻性精神障碍组(轻性组)(n=49).两组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轻性组与重性组心理韧性评分,社会能力[(22.67±4.59)分、(20.76±4.09)分,P<0.05]、家庭凝聚力[(25.41±4.34)分,(22.60±4.90)分,P<0.01]、社会资源[(25.35±4.27)分,(23.24±4.16)分,P<0.05]及总分[(129.22±12.89)分,(122.60±14.54)分,P<0.05]均高于重性组;两组简易应对方式评分,积极应对分轻性组高于重性组[(27.45±5.22)分,(23.36±6.46)分,P<0.05];消极应对分低于重性组[(9.92±3.08)分,(11.64±4.36)分,P<0.05],总分也高于重性组[(36.72±5.26)分,(34.41±5.61)分,P<0.05];两组除轻性组自我的知觉与消极应对无相关外,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38~ 0.434,P<0.01或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74~0.401,P<0.01或P<0.05).结论 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高于重性组,面对逆境时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两组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学业成就表现的学校恐惧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自我意识状态.方法 收集门诊学校恐惧症患者,将其分为学业成就高组38例和学业成就低组19例,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精神质分值学业成就高组明显高于学业成就低组[分别为(51.67±9.12)分,(45.48±8.52)分],神经质分值学业成就高组明显高于学业成就低组[分别为(59.38±8.65)分,(46.36±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业成就高组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59.12±8.69)分]、行为[(12.27±3.08)分]、智力与学校情况[(11.89±3.11)分]高于学业成就低组[分别为(45.56±9.62)分,(8.40±2.58)分,(8.15±3.73)分],高学业成就组焦虑分值[(8.03±2.78)分]低于学业成就低组焦虑分值[(10.46±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业成就组的人格特征与自我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 不同学业成就的学校恐惧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和自我意识状态,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观察患者围术期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47.3±9.4)分]、自我概念[(21.5±5.6)分]、自护责任感[(16.8±4.4)分]、自我护理技能[(27.7±7.1)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13.3±21.5)分]均高于对照组[(43.2±8.2)、(16.9±5.1)、(13.2±3.8)、(23.8±6.8)、(97.1±1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6.8±1.4)分]、HAMD[(6.3±1.7)分]、SAS[(41.2±9.4)分]、SDS[(40.8±10.5)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7±2.9)、(9.3±3.1)、(50.3±12.1)、(51.8±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75.1±11.3)分]、心理功能[(65.3±9.3)分]、社会功能[(71.8±11.3)分]、认知功能[(62.8±7.7)分]及生活总质量评分[(88.84±8.3)分]均高于对照组[(68.4±9.1)、(59.8±7.3)、(63.3±9.4)、(56.3±8.9)、(81.3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事故后飞行员心理危机及心理应激反应症状的疗效。方法对34例事故后飞行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并抽取37例飞行员作为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表对事故后飞行员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辅导组与对照组相比,团体辅导后飞行员的SCL-90各因子分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尤以躯体化t=5.14,P〈0.01;人际敏感t=4.31,P〈0.01;抑郁t=4.43,P〈0.01;焦虑t=3.37,P〈0.01下降幅度较大,设计的5个心理辅导单元中,辅导效果满意度最好的是:同舟共济79.4%。团体辅导结束2年后追踪调查发现:辅导后改变占首位的是:有33.3%的人感到心情愉快。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事故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且有较好的远期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战斗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战斗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寻求提高飞行员队伍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方法 将100名现役战斗机飞行员设为实验组,137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设为对照组,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从感觉、情感、...  相似文献   

13.
新兵适应能力水平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武警部队新兵的适应能力水平,并探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1名新兵进行测评。【结果】(1)武警新兵Gm分10.44±4.49,显著低于我国成年男性常模(P〈0.01)。(2)SCL-90总症状指数及各因子分同中国成人常模比较,其中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常模;人际敏感、忧郁、敌对显著低于常模。(3)Gm与SCL-90各因子之间有显著正相关。高适应不良组SCL-90总症状指数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低适应不良组。【结论】新兵整体适应能力水平较好,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作业疲劳、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与团体辅导目标基本一致的舰艇部队军人100名,随机分成训练组(45人)和对照组(55人),训练组按抽签法分成2组(分别为22人和23人).训练组完成全部(为期10周次)团体训练者为39名(脱落6人),脱离率l3%;对照组为50名(脱落5人),脱离率10%.两组被试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估.根据心理弹性理论及构成要素设计10次团体训练的内容,每周1次、每次2h,训练成员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等能力.训练前训练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军龄、职务和文化程度,RSA总均分、WRFFQ总分、PSET标准分数和SCL-90总均分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 ①与前测结果相比,训练组(n=39)后测RSA(2.90 ±0.47)得分显著提高,后测WRFFQ [(33.62±11.24)分]、PSET[(47.80±9.09)分]和SCL-90[( 1.14±0.09)分]得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n=50)后测RSA[(2.56±0.57)分]、WRFFQ[(42.38±17.76)分]、PSET[( 53.70±13.25)分]和SCL-90[( 1.43 ±0.45)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后测结果相比,训练组后测RSA 得分显著提高,后测WRFFQ、PSET和SCL-90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升水面舰艇军人的心理弹性,降低艇员自觉疲劳症状,提高其抗应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对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18名学员,随机分为训练组(60人)和对照组(58人),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对训练组学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AM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在训练前后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训练前后两组样本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团体心理训练后,军校学员AMQ得分,训练组聪慧、忠诚、勇敢、自信、耐挫因子分和总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和总分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②团体心理训练后,SCL-90得分,训练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和总均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仅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下降(P〈0.05)。③团体心理训练后,情绪评定得分,训练组特质焦虑(TAI)得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情绪各因子得分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可提高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未婚妊娠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亦男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16-117,128
目的研究未婚妊娠女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未婚妊娠少女128名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少女128名作为对照组,调查采用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自评量表的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灵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中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自评得分与自我和谐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呈明显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明显负相关;自我和谐得分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未婚妊娠女青年应采取性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也非常必要,可以使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先兆流产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先兆流产住院病人8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测量.结果 先兆流产住院病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程度、强迫、恐怖症状均高于常模(P<0.05);人际关系分低于中国常模(P<0.05).心理问题评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客观支持(r=-0.26)、主观支持(r=-0.23)与人际评分显著相关(P<0.05);支持利用度和焦虑评分显著相关(r=-0.31、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焦虑评分、人际评分显著相关(r=-0.24、r=-0.27、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先兆流产住院病人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支持水平显著相关.临床护理中我们可通过加强对孕妇心理问题的关注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来促进病人社会支持的提高,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驻西沙群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驻西沙群岛174名军人进行测评,将其结果与军人常模及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驻岛官兵的人际敏感、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1.65±0.56)分,(1.24±0.33)分,(1.44±0.46)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人际敏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因子分[(1.54±0.52)分,(1.46±0.4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CL-90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聚类分析,174名驻岛官兵可分为3类:第一类SCL-90得分较低,第二类得分中等,第三类得分较高.各类军人年龄、性别、婚恋状况、受教育程度、军龄、职别等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驻西沙群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可分为三个亚类,各类军人具有不同的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信训练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法,选择在我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训练组患者加用每周二次的自信训练,疗程为8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定抑郁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训练组患者经自信训练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训练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26.23±2.07)分,对照组为(21.10±3.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P<0.01);训练组患者病情复发5例,对照组复发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P<0.05)。结论:自信训练可减轻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璀珍  曾志励 《广西医学》2011,33(3):300-30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寻找男女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其结果与全国常模对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CL-90的总分(148.71±43.63),躯体化(1.69±0.62)、抑郁(1.86±0.59)、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