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胆管上皮细胞株,加入雌激素17β-雌二醇作用于人胆管上皮细胞,用CCK8方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人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a、ER-β)表达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述两种培养条件下胆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分泌水平.将雌激素组与无雌激素组(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雌激素可以促进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雌激素组的人胆管上皮细胞ER-α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清中的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17β雌二醇可以诱导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为其作用于胆管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而发生生物学效应提供了进一步证据,此外,我们的研究提示雌激素17β-雌二醇可以诱导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胆管上皮细胞衬复着从赫令(Hering)管到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开口的所有胆管。胆管上皮细胞具有从形态到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多态性。胆管上皮细胞不仅在水、电解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分泌和表达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等。另外胆管上皮细胞在一些与免疫调节有关的胆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仅就胆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及其与胆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胆道系统不同部位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以及胆管周围血管丛构筑形式的不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差异.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1 h组),Ⅲ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2 h组).对肝门部胆管、胆总管近端及小叶间胆管的上皮细胞行凋亡(TUNEL法)检测、病理形态学评分和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结果 Ⅱ组的细胞凋亡及病理形态评分在胆总管近端与小叶间胆管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肝门部损伤较重(P<0.05);线粒体平均体积(V)及微绒毛面积密度(AMv)比较在肝门部最重,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在Ⅲ组以上各指标都表现为肝门部最重,小叶间胆管次之,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结论 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以及周围血管丛不同部位构筑形式的不同导致了胆道系统各部位损伤程度的差异.该结果为解释肝门部胆管狭窄高发率的临床表现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胆总管近端损伤最轻这一结果提示,在临床肝移植中,应尽量以胆总管近端作为最佳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4.
人胆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胆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刘厚宝综述王炳生审校胆管上皮是许多肝胆疾病的主要侵犯部位,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移植的慢性排斥反应等。了解正常胆管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受犯胆管上皮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对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肝内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对增生胆管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脱氧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大鼠胆道梗阻及胆肠内引流术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胆管增生的关系。结果:胆道梗阻后,肝内胆管明显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早期胆肠内引流术后,增生的胆管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胆道梗阻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清除过度增生的胆管有关,是机体维持自身组织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早期胆肠内引流术后,随着增生的胆管减少,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失去动脉血供后肝门部胆管微血管数改变对胆管上皮细胞核增殖活性以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BP)内层微血管数改变、胆管上皮细胞核增殖指数(PI)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以及胆管壁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内层微血管总数和微动脉数均显著下降,胆管上皮细胞PI以及ER表达均显著升高,胆管壁组织呈慢性炎症增生性改变。结论一定流量与含氧量的血液对维持胆管周围血管丛灌注,保持胆管上皮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胆管壁组织正常形态结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人增生胆管上皮细胞(BECs)的原代培养.方法 通过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扩张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建立原代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的胆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E-cadherin、Vimentin、α-SMA和S100A4进行特性鉴定.结果 BECs的贴壁成活率高,原代培养细胞生长速度快;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K-19和E-cadherin表达阳性,间质细胞标志Vimentin表达弱阳性或阴性,α-SMA表达阴性,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标志蛋白S100A4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方法经济、简便、易行,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增生的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获得了高纯度的BECs(>98%);发现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可能是参与胆汁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对自体原位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自体肝移植组;B组为低氧预适应后行自体肝移植组;C组为假手术组。于术后24 h 3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及其核增殖指数(PI);光镜下观察胆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1)血清TBIL,DBIL和ALP检测,与C组比较,A,B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A组升高更明显。(2)各组胆管上皮细胞均有VEGF表达,其中B组表达最强;与C组比较,A,B组的胆管上皮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但B组的胆管上皮细胞PI升高更明显。(3)组织学检测显示,与B组相比,A组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严重,细胞排列缺失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结论低氧预适应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P能诱导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过度表达VEGF有关。  相似文献   

9.
万春  陈孝平 《腹部外科》2005,18(2):119-120
目的 探讨兔正常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对射频热效应的敏感性。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射频组和对照组。射频组用Cool tip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行肝射频治疗8 min,对照组除不行射频治疗外其余处理均与射频组相同。24 h后切除肝脏,HE染色观察损伤区及正常肝组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凋亡作为判断热敏性指标。结果 射频组凝固、坏死与正常交界区组织形态学上肝细胞损伤较胆管上皮细胞明显,其肝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胆管上皮细胞(P<0.05);随着离凝固、坏死边缘距离的增加凋亡指数逐渐降低,1.0 cm以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距离2.0 cm以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正常兔肝细胞对射频热效应的敏感性大于胆管上皮细胞,凋亡与射频热效应相关,是射频引起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ICC的异质性可能与ICC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病因学入手,按照病毒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肥胖、寄生虫、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危险因素,对IC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组织病理特征及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ICC异质性的系统性理解,为后续ICC个体化、精细化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l cell,BEC),又称胆管细胞,是排列成肝内胆管树的一种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BEC兼具分泌吸收、损伤修复和免疫屏障等多种功能,其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它的异常改变却与急慢性肝损伤、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病以及肝脏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为构建组织工程胆管提供理论与实验准备。方法应用光镜技术及CCK-8试剂测定细胞活力来观察比较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裸细胞培养法、壳聚糖培养法、Ⅰ型胶原培养法及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混合培养法的生长情况。结果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组细胞生长旺盛,活力优于裸细胞组(P<0.05)、壳聚糖组(P<0.05)及Ⅰ型胶原组(P<0.05)。结论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通过大白鼠胆总管结扎模型,观察胆道梗阻时肝内胆管增生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肝内胆管增生的关系.结果:胆总管结扎2周后肝小叶汇管区有明显的胆管增生和肝纤维化,胆总管结扎4周导致肝硬变形成;透射电镜显示胆总管结扎2周时胆管上皮细胞基底侧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增厚的基底膜物质.胶原纤维与胆管上皮细胞紧贴:肝脏EGF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胆总管结扎2周时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胞浆、胞膜及胞核出现阳性染色反应.结论:胆道梗阻时增生的胆管通过破坏肝小叶结构和产生胶原纤维及基底膜物质,参与肝纤维化过程;EGF在胆道梗阻肝内胆管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大鼠被分为3组: 自体原位肝移植组(AT组)、HP后行自体原位肝移植组(HP组)和假手术组.各组于术后6、12、24和48 h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AT组术后血清TBIL、DBIL及ALP水平持续高于HP组(P<0.05);各时相HP组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T组(P<0.05);光镜下,HP组各时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AT组明显减轻.结论 HP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VEGF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一类起源于胆管腺上皮细胞,以可大量分泌黏液的胆管乳头状瘤为特点的肿瘤[1].2000年,Kim等[2]描述了九例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归纳发现这类肿瘤在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16.
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从组织学类型上可分为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细胞癌(cholailgioeareinoma,CC)及HCC和CC两种成分同时存在的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3种类型尽管对cHCC-CC的认识已有一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理对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胆管上皮细胞凋亡(AI)以及对调控基因(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36只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热缺血时间为30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 min缺血及5 min×2次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12 h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标本.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Fas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凋亡细胞主要见于肝内大胆管,SO组凋亡的胆管上皮细胞罕见,IR和IP组与SO组比较,胆管上皮细胞AI有显著性增加(P<0.01,P<0.05).IP组与IR组比较,胆管上皮细胞AI有显著性降低(P<0.05).肝内大胆管bcl-2蛋白阳性表达:IP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较SO组和IR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IR组与SO组比较,Fas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P组与IR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IR诱导Fas蛋白的表达促进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IP通过上调调控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与Fas蛋白表达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来自肝细胞的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来自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 CC)以及同时含有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混合型肝癌(cHCC-CC).混合型肝癌临床较少见,大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3.5%.对其与肝细胞型和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报道亦甚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犬肝内大胆管旁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4组。RFA射频针统一张开20mm,射频治疗时,能量由小到大序贯使用,开始能量为5W,以后每1min升高5W,最高可达95W的情况下,距肝内大胆管旁不同距离(1.0~2.9mm、3.0~4.9mm、5.0~7.9mm、8.0~10.0mm)行RFA,术后观察相关胆管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在肝内大胆管旁行RFA,当距离为1.0~2.9mm时,整个胆管壁全层均坏死或部分全层坏死;距离为3.0~4.9mm时,部分胆管壁全层坏死和胆管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当距离为5.0~10.0mm时,胆管上皮细胞胆管空泡样改变或正常。结论RFA位于肝内大胆管旁时,距离≥5.0mm时胆管上皮细胞改变损伤是轻微的、可逆的,而距离<5.0mm时胆管损伤是较严重的、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20.
对21例择期手术,行定位取材获得5例左右肝管汇合部狭窄、7例I级肝管狭窄、7例Ⅱ级肝管汇合部狭窄、10例Ⅱ级肝管狭窄及10例Ⅲ级肝管汇合部狭窄标本进行连续组织学观察,并对其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狭窄胆管的上皮完整,上皮细胞增生,线粒体脱颗粒、断嵴,内质网扩张,提示狭窄胆管上皮细胞的功能有障碍;②狭窄胆管及周围组织粘液腺大量增生,在腺体破坏区有局部纤维化,并可参与胆管壁纤维化;③在各部位狭窄胆管壁组织中,可见部分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使狭窄胆管壁的应变能力减弱;④狭窄胆管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玻璃样变性,其体积密度较正常胆管相应部位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