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管癌病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on tumor cells, CT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收治的胆管癌病人(73例)与同期胆道良性疾病病人(1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平台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CTC水平,并收集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CTC对于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对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同时分析CTC水平与胆管癌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道良性疾病病人中CTC中位数为0(范围0~4)个/7.5 mL;胆管癌病人中CTC的中位数为1(范围0~12)个/7.5 mL,胆管癌病人中CTC数值明显上升。受试者曲线分析结果提示CTC对于诊断胆管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01]及预测胆管癌淋巴结转移(AUC:0.640)及远处转移(AUC:0.689)有着一定的价值。外周血CTC是胆管癌病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外周血CT...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过敏原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收治且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 IgE)检测的304例过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种类及分布。结果血清sIgE和SPT均检出过敏原阳性203例(66.78%);SPT检测,食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蟹,其次分别为虾、蚌类、牛奶、蛋清;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较高的为粉尘螨和户尘螨。血清sIgE检测,吸入性过敏原中以室内尘螨组合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蟑螂和艾蒿;食入过敏原中以蟹检出最多,其次为虾、海洋鱼类组合、牛奶和蛋清;两种方法检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例数均明显多于食入性过敏原(P <0.05),但各类过敏原(食入性、吸入性)及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均检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蟹、虾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且2种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结果互补,可结合用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正肝胆管结石病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具有地域性,以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省市为高发区。肝胆管结石病属良性疾病,但由于其常合并复发性胆管炎、胆管狭窄、肝脓肿等,在病程晚期还会引起肝硬化或肝萎缩甚至胆管上皮癌变~[1]。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以术后结石残留和复发最多,且再次治疗方法和时机较难把握。肝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及复发仍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15例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行上腹CT检查,利用3D-Liver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评估解剖变异、肿瘤分型、血管侵犯以及肿瘤可切除性,并作术前手术规划。观察术中探查与术前评估的一致性、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果: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15例病人Bismuth-Corlette分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2例。全肝体积(1 286.06±321.56) mL,左半肝体积(451.90±173.98) m L,右半肝体积(834.14±220.34) mL,肿瘤体积为(15.19±12.91) mL。80%(12/15)的病人按术前规划完成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变异5例,肝静脉变异4例,门静脉变异1例。术中所见与评估一致。肝脏切除11例。手术时间(343±111) min,出血量(355±189) mL。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一类起源于胆管腺上皮细胞,以可大量分泌黏液的胆管乳头状瘤为特点的肿瘤[1].2000年,Kim等[2]描述了九例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归纳发现这类肿瘤在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细胞株GBC及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Hoechst染色检测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细胞株GBC中的表达及分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在20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oechst染色检测结果显示,CD133主要表达于GBC细胞株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胆囊组织无表达。结论:胆囊癌细胞株及胆囊癌组织中均存在CD13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胆囊癌(GBC)细胞凋亡及对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的作用。方法:用Hoeches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研究As2O3诱导GBC细胞凋亡及对CD133+GBC细胞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表达,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结果:As2O3能诱导GBC细胞凋亡、减少CD133+GBC细胞的数量,同时能降低GBC细胞CD133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而实现其对体外人GBC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道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EB-NENs)是一类较为罕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仅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0.2%~2%。EB-NEN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黄疸、腹部不适、纳差等为常见症状。EB-NENs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免疫组化,CgA、Syn、Ki-67等作为常用免疫组化标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胆道肿瘤,血NSE、CgA...  相似文献   
9.
医护一直是以整体的、并适当分工形式共同协作的。本研究通过建设全面的胆道外科医护共建管理体系,构建医护共建医疗平台、医护共建科教平台、医护共建研究平台、医护共建人才培养平台来完成医护联动模式,通过医护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合作、资源共享,从而有效的提高医护双方的工作效率,使得患者获益最大化。该医护联动体系涵盖了医疗、科教、研究、培育等多方面,并在中山医院但到外科中进行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后复发因素及复发模式,为术后辅助放疗靶区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2018年收治的102例胆囊癌并接受根治术患者病例资料,明确复发因素及复发模式(包括瘤床/腹腔淋巴结复发)。其中术后辅助化疗37例,未化疗65例。结果:根治术后中位区域复发时间为12.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T、pN、黏液成分、分化与区域复发相关(P0.05)。pT、pN、分化与瘤床复发相关(P0.05);pT、pN、神经脉管侵犯与腹腔淋巴结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pN是胆囊癌根治术后区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中位瘤床复发时间为12.5个月(95%CI 8.4~16.5个月)。中位腹腔淋巴结复发时间为10.9个月(95%CI 8.1~13.7个月)。pT/pN是瘤床复发和腹腔淋巴结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分布:8、12a、16b1高复发(40%);9、12p、13、16a2次之(20%~30%);3、5、6、7、14、16b2、17、18组较少(10%)。结论:胆囊癌根治术后复发率高,pT/pN是影响复发独立因素。即使D1淋巴结清扫,腹腔淋巴结复发仍多见。建议放疗靶区包括瘤床及部分腹腔淋巴结(8、9、12a、12p、13、16a2、16b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