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校院合作培养模式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将我校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6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个班,对照组采取传统培养模式,实验组采取校院合作培养模式。学习结束后,调查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比较两组护生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校院合作培养模式可明显增强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6级三年制高护专业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外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观察组采用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期末理论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适用于外科护理学课程,不仅能提高护生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护生综合能力,教学效果令师生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以我院12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班63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65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我院护理礼仪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为线上学习资源,结合线下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前后均使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结果两班护生开课前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课程教学后,实验班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能力得分显著高于教学前及对照班(P<0.05),自我管理能力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职护理礼仪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护生自我管理能力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课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1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108人,对照组104人。实验组采取以微课自学为主、课堂总结为辅的方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教学,实验前后均使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护生实验前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与实验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课应用于高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形式、方法及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综合素质。方法 随机抽取护理本科专业的1个班级为试验组(n=190),1个班级为对照组(n=189),分别采用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学生本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并在本课程前后利用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试验组期末课程考核成绩(76.30±7.08)分及优良率(35.79%)均高于对照组期末课程考核成绩(74.78±7.18)分及优良率(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优于课程前,且优于对照组。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教学效果令师生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随机抽取2个班级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2组护理本科生(简称护生)的基础护理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及总成绩进行比较,以总成绩作为参考标准,并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试验组护生进行教学效果、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2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绝大多数护生认为小组合作式学习可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其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其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还可加深其对护理内涵的认识。结论小组合作式学习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学习效果,培养护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其各项能力,以利于提高护生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在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准试验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参加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广州医科大学2013级和2014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4级58名学生设为试验组,将2013级39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课程结束后,采用期末理论考试、自主学习能力评定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英文试题评分[(21.95±2.9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20.59±2.52)分];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3.76±7.61)分比(69.87±9.68)分,(79.47±7.97)分比(75.92±8.3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王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300-3301
目的:探讨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实习的儿科护生60名作为试验组,实施情境反思学习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境反思学习法通过建立疾病情景,增强理解能力,以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生的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传统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护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团队协作性等问题,探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以团队为基础(TBL)的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本科1班和2班学生,1班作为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模式,2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进行综合理论考核,并对观察组护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4.52±8.33)分,对照组为(79.56±7.5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3.42,P<0.05).观察组护生认为T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结论 TBL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性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自评式学习性评价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1级、2010级本科护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自评式学习性评价.结果 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学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学习(PBL)与任务驱动法对培养高职护生沟通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某高职护理班12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BL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应用5维度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沟通能力[(19.57±2.21)分比(11.54±1.90)分,t=21.87,P<0.01]、倾听能力[(23.12±2.68)分比(14.32±2.70)分,t=18.36,P<0.01]、识别面部表情能力[(17.07±1.99)分比(8.79±1.73)分,t=24.92,P<0.01]、识别肢体语言能力[(13.45±2.07)分比(10.01±1.82)分,t=9.91,P<0.01]和识别声音声调能力[(19.43±2.31)分比(10.97±1.59)分,t=23.94,P<0.01]各个维度得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在实习后3个月[(88.58±6.49)分],6个月[(82.54±4.96)分],12个月[(81.79±5.34)分]高于对照组[(83.59±5.77)、(79.60±5.33)、(77.30±4.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月人均护患纠纷(投诉)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BL和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实训教学效果的改革方法。方法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等护理学院396名护理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197人,对照组199人。实验组学生进行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外科护理实训教学,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讲授为主的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期间每3个月使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SRSSDL,SDL)对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进行动态测量,对学生实训考试成绩、课程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并应用SPSS 17.0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重复测量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37,P=0.016);实训考试分数除常用器械模块(P=0.056)外,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室护理模块(P<0.01)、伤口护理模块(P=0.005)、肠造口护理模块(P<0.01)];学生对总体课程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护理实训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以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PBL主导的教学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医学院204名(2017级76名,2018级128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41名和2018级74名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PBL主导的教学方法;其余8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别分析评估两个年级两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两个年级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学期前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期末观察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21±4.17)vs.(28.25±3.74),t=7.067,P<0.01]。2017级和2018级观察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32.61±3.79)和(31.99±4.38),均明显高于2017级对照组的(27.45±3.95)分和2018级对照组的(28.74±3.55)分。2017级和2018级观察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25.35±2.78)、(25.99±3.1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4±2.92)、(21.30±3.51)分(t=6.064,t=7.679;P<0.01,P<0.01)。结论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采用PBL主导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值得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骨科提高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名在骨科实习的护士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基于课堂的学习教学法(LBL),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和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教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骨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增加护士生对带教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实验教学新模式对护生执业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级护理专业本科护生40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选取2007级护理专业本科护生564人为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模式。进入临床实习3个月后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评价2组护生在服务意识、知识运用、动手实践、沟通合作等8个方面的能力,同时记录护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首次就业率等。运用Epidata 3.1、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组护生职业能力总分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各条目等级结果采用秩和检验,2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满意度及在校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和首次就业率行χ2检验。结果2007级护生沟通合作能力得分为(2.86±0.23),创新意识维度得分为(2.86±0.17),发现问题能力得分为(2.85±0.19),动手操作能力得分为(2.84±0.24),知识运用能力得分为(2.79±0.20),组织协调能力得分为(2.78±0.19),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2.65±0.19),均高于2006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级护生对实验教学满意度为94.5%(536/567),首次就业率为84.5%(479/567),高于2006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护生执业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提高护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本研究以某本科院校2019级护理专业的12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实验组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较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理论成绩评价方面之间的差异。  结果  在教学结束后, 理论成绩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分[(78.55±5.27)分]高于对照组[(72.20±7.17)分], 其中实验组综合应用题成绩为(48.40±4.11)分,高于对照组[(41.45±5.34)分,P < 0.05], 而在理解记忆题得分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5±3.54)分vs.(30.75±4.32)分,P>0.05];实验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323.33±14.16)分, 高于对照组[(206.00±12.21)分,P < 0.05],各维度得分比较, 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的课程知识框架内容,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两个班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52人为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2班54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考试测评.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经过案例教学,98.08%的实验组学生从中有不同程度收获,了解案例教学特点(P<0.01)、认为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P=0.01)和愿意选修案例研讨课(P=0.05)的学生显著增加.结论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可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作为我校本科护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在诊断学教学中,将66名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3)实施PBL法教学,根据其教学特点确立PBL教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对照组(n=33)实施传统方法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工具采用"创新能力指数"(creative ability index,CAI)。结果⑴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比例、创新能力评价各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实施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综合成绩得分分别为53.5±2.7分、35.0±2.7分、88.5±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11、6.617、8.837,P〈0.01);⑶实施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学生CA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学生在不墨守成规、能发现事物与现象的逻辑联系、能独立思考问题、发言直爽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89、10.477、7.040、7.079,P〈0.05)。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和2012级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医学班中取两个,将其作为临床实验班和临床对照班,另相应地取两个护理班随机分为护理实验班和护理对照班。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照班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药理学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医学实验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81.9±9.4)分,临床医学对照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74.7±9.7)分,护理学实验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82.5±8.1)分,护理学对照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74.0±11.3)分,临床医学实验班和护理学实验班学生药理学总评成绩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班(均P〈0.01)。问卷调查显示,临床医学实验班和护理学实验班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药理学知识掌握程度、沟通和交流能力、检索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能力、互相协作和团队精神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班(均P〈0.01)。结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药理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生命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护理学系2012级A班175名学生(观察组)分为23个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合作学习;2012级护理学系B班17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期末总结性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期末终结性评价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的课堂学习效率、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对教学体会以及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 合作学习可以提升护理本科生对《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