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Tang T  Hu JG  Yin BL  Zhou XM  Liu LM  Li JM  Yang JF  Liu F  Song FL  Zhang W  Song GB  T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93-1495
目的总结心肺联合移植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围术期经验。方法对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艾森曼格氏综合征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术。采用改良St.Thomas心脏停搏液和改良LPD液保护供体心肺。小心去除患者心、肺,胸腔及纵隔彻底止血后,置入供体心肺,采用双腔静脉术式,依次吻合气管,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积极防治排斥反应和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气管吻合口狭窄,经气管袖式切除后改善。目前2名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良好的心肺保护,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术后处理是心肺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肝移植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肝移植是许多肝病患者在终末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而术后排斥反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减轻或避免排斥反应.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引起感染、增加肿瘤发生率等,严重影响移植物及受者的存活.有效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诱发并维持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焦点及难题.  相似文献   

3.
改良LPD液在心肺联合移植术中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溶液在心肺移植术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在我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术中,采用低温改良LPD溶液对供体肺行肺动脉灌注。结果: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感染及重度排斥反应,已健康存活555 d。结论:在心肺联合移植术中采用改良LPD液对供体肺行肺动脉灌注具有良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海医学》2007,30(Z1)
目的总结连续5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于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共为5例终末期肺心病患者进行心肺移植术。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Eisenmenger综合征4例,COPD合并右心衰竭1例。全部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24.65岁(19-35岁)。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断:3例患者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为单心室。全部4例患者均合并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艾森门格综合症、心功能Ⅳ级。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2例。PRA均低于10%。供体均为男性,年龄20-32岁,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未发现心肺系统疾病。手术在全麻、中低温、全心肺转流下进行。心脏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术后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吻合口情况,吸去气管内分泌物和积血。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赛尼派诱导,然后FK506、骁悉以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三联用药。结果5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经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等一系列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术后气管插管拔出时间平均17.75 h。患者术后没有严重出血和感染情况发生。全部患者中有3例发生排斥反应,其中2例患者为轻度排异反应,其中1例表现为胸片上双侧轻度肺浸润,另1例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白细胞增高以及胸腔积液,按感染处理效果不佳,后经胸腔穿刺检验,胸水中淋巴细胞占95%,考虑为排异反应,应用甲基泼尼松冲击疗法3 d,上述症状消失。此外,1例患者出现“再植反应”,经强力利尿后症状缓解。远期死亡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20 d发生严重血管性排异反应,经各种抗排异治疗无效,术后35 d死亡,1例患者术后20个月发生严重的多发病毒感染、败血症死亡。其余患者目前健康存活,生存时间20-46个月。结论选择合适的供、受体,加强心肺的保存,以及重视围术期的处理,可挽救终末期心肺疾病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右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1)、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2)、体外循环下双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矽肺1例(受体3)。结果3例手术基本顺利,受体1术后第4天出现移植肺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左侧自体肺感染,术后2年10月伴发左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存活至今。受体2术后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左侧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反复并发严重的移植肺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和吻合口狭窄;术后9月因双肺严重感染并移植肺慢性排斥反应而死亡。受体3双肺移植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但多次伴发肺部感染,出现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存活33天。结论合理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纤维支气管镜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肺联合移植1例术后5年随访与移植物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分析1例心肺移植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移植物功能变化及影响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方法 2003年12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为1例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术。供体心肺以1 000 mL UW液及4 000 mL HTK液保存。术后抗排异治疗方案采用达昔单抗、环孢霉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激素四联方案,环孢霉素A谷浓度维持在100~200 μg/L,他克莫司谷浓度维持在8~20 μg/L。术后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及胸部CT评估心肺功能。结果 随访时患者存活已达5年6个月。心功能恢复为(NYHA)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65%~86%。肺功能检查氧和指标稳定,术后1年开始出现小气道气流受阻表现但保持稳定。随访中出现2次严重肺部感染,经联合应用抗细菌及真菌药物治愈,无急性排斥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供体保护、准确平衡抗排斥反应与感染的关系,以及严格预防和治疗感染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三例背驮式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对三例患者行背驮式肝移植术,通过对三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处理,总结背驮式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结果 二例患者现已存活6个月及3个月,生活完全自理,肝功正常。一例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衰竭死亡,存活14天。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对肺部并发症,感染及捧斥反应的处理至关重要。FK-5064-MMF Pred三联法抗排斥反应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 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 ,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以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左髂总动、静脉吻合 ;供肾输尿管内置“J”形管后与膀胱左顶侧壁吻合。供胰门静脉与受体右髂总静脉吻合 ,包含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片与右髂总动脉吻合 ;十二指肠节段与膀胱吻合。结果 手术成功 ,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术后 3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受体死亡。结论 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可行的大鼠异位心肺联合移植模型,以利于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及其实验性治疗研究.方法:分离受体Wistar大鼠颈部并形成皮囊,提供容受供体心肺的空间,分离颈总动脉.供体经过肝素化后,在0~4℃条件下取心肺,并作适当修剪,最后在0~4℃条件下将心肺供体SD大鼠的主动脉与受体Wistar大鼠的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并进行心肺复苏.结果:心肺联合移植正式手术50例,手术后通血复跳率96%.手术时间为(70±10)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0±10)min.手术主要并发症是动脉吻合口狭窄及出血,血栓形成,失血性休克.未作任何处理的移植心肺3天存活率82%.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颈部心、肺联合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0.
18例肝肾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肾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进行肝肾联合移植18例.肝移植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式和背驮式肝移植术式,病肝切除时注意仔细分离第三肝门、创面严密止血,供肝植入时应细致吻合血管及胆道防止发生渗漏或狭窄.肾移植为常规术式.围手术期间注意肝性脑病的防治、液体的管理、凝血功能的纠正以及并发症的及时诊治,并合理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结果 18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围手术期存活率100%,所有患者痊愈出院.16例存活至今,肝肾功能正常;2例死亡,其中1例49岁患者术后1年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52岁患者术后1年1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围手术期间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1例,继发性出血1例,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2例,所有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肝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娴熟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细心管理、并发症的及时诊治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7例滇南小耳猪心肺联合移植模型建立实验研究的手术操作技术、供体心肺的保护、术后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相关问题,建立动物心肺联合移植实验模型,为更多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对14只实验用滇南小耳猪进行心肺联合移植.结果 7例手术成功,获得短期存活,基本达到研究目的,成功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结论滇南小猪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开展心肺联合移植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大鼠原位肾移植技术的改进及急性排斥反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异基因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发生的规律.方法:从供体的切取及血管吻合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供肾取自SD大鼠,受体为Wistar大鼠,共进行肾移植手术46例,将手术成功病例随机分为FK506[FK506, 0.1 mg/(kg·d),术后第1日至第7日皮下注射]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结果:共进行手术46次,36只动物存活时间超过7 d,10只死亡,手术成功率为78.3%,手术时间2~2.5 h,其中热缺血时间5~10 min,冷缺血时间15~30 min,静脉吻合时间为5.0~10.5 min,动脉吻合时间为8.5~12.0 min,对照组大鼠术后7~14 d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而FK506治疗组生存良好(存活时间大于14 d).结论:对大鼠肾移植技术进行改良后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术后2 wk是大鼠急性排斥反应高发时期,运用免疫抑制治疗可诱导大鼠移植物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3.
郑顺利 《上海医学》2007,30(9):720-723
1963年Hardy等开展了世界上第1例人单肺移植(single lung transplantation)手术,术后患者仅存活18d。1963年至1983年的20年间,由于气管吻合口血供不良及肺作为开放器官的感染问题和术后器官排斥等问题,全世界近40例肺移植患者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纯主动脉吻合于腹主动脉的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和双血管即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吻合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心脏移植手术,从手术后12h成活率,术后12~72h成活率以及术后病理改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在作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模型时应用双血管吻合的心脏移植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纯主动脉吻合于腹主动脉的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和双血管即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吻合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心脏移植手术,从手术后12h成活率,术后12~72h成活率以及术后清理改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在作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模型时应用双血管吻合的心脏移植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供体为近交系F344大鼠,受体为Lewis大鼠,供肾采用左肾,在体修整,原位灌注.肾静脉用硬膜外导管做为临时内支架管端-端、六针法吻合,腹主动脉端-侧连续缝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受体术前3d开始环抱素A灌胃至术后30 d(5 mg/kg·d),以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 min;手术成功率90.9% (40P44) ;受体均存活60 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排斥反应等.结论 供肾原位灌注,在体修整是简单可靠的方法.静脉内支架管端端吻合,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能够达到稳定的成功率,值得推广.熟练的外科操作技能和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19例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其中胰肾联合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12例、肝胰联合移植1例;分析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方法。结果 19例患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FK506中毒1例(5.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15.8%),消化道出血发生2例(10.5%),腹腔出血1例(5.3%),肺部感染1例(5.3%),经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是作好供体选择、保证供器官质量、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实用的慢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模型,为研究器官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平台。方法:以近交系F344大鼠和近交系Lewis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双肾作为供肾,借助静脉支架管,行供体的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肾动脉与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施行原位异体肾移植。移植后即给与环孢素腹腔注射。并于术后4周后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手术均于60min内完成。所有的受体均存活超过60天,围手术期死亡数为零。受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4周后可见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建立了大鼠慢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模型。为研究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展和干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例晚期肝癌病人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于移植病房监护,对症处理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手术中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心肺肾功能不全、急性排斥反应,颅内出血,精神异常等。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较多,术中正确的操作,术后严密的监护及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是肝移植获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张慧芸  娄金丽  李宁 《北京医学》2010,32(9):748-750
当今,肝移植是许多肝病患者在终末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而术后排斥反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减轻或避免排斥反应。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引起感染、增加肿瘤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