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褪黑激素组,分别进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术,于术后5d切取部分移植心脏做病理检查,并测定各组受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浓度。其余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6.17±1.17)d,褪黑激素组为(11.83±2.14)d。褪黑激素组的病理切片提示排斥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5d,褪黑激素组外周血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褪黑激素时大鼠移植心脏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创心脏手术中排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排气技术,并评价排气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行微创心脏手术患者为微创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33~7l(57-3±7.2)岁;同期56例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51~69(53.7±6,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腔内残留气泡量、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思维能力及脑部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微创组心腔内残留气泡量少量占69.6%、中量占30.4%,对照组少量占73.2%、中量占2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VS.26.8%,P〉0.05)。微创组术后思维能力评价好85.7%、中12.5%、差1.8%,对照组好78.6%、中19.6%、差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1.8%,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心脏排气措施可使微创心脏手术的空气栓塞发生率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相似,在空气栓塞并发症方面无需承担更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5.
1997年12月和2006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2例肾移植术后胸主动脉瘤病人,效果良好,现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差异并探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方法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标本38例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将切片以抗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单克隆抗体按双抗免疫荧光法处理,观察两组病例主动脉壁中TGF-β1的分布,并通过荧光定量法做TGF-β1表达的定量分析。同时将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特征,采用Verhoeff氏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的分布。并参照TGF-β1表达水平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主动脉手术史、病因诊断和主动脉最大直径等临床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病理结果均以动脉中膜变性伴弹力纤维断裂为主要特征。TGF-β1在主动脉壁内分布不均匀,在中膜平滑肌层中表达水平最高,内膜表达低于中膜,外膜表达水平最低。两组间比较,夹层组TGF-β1平均值70.71±9.70,低于动脉瘤组平均值77.66±10.93(P<0.05)。按主动脉壁分层比较,内膜层夹层组为62.54±8.81低于动脉瘤组的72.14±5.85(P<0.05);中膜层夹层组79.26±12.77低于动脉瘤组的86.82±13.47(P<0.05);外膜层夹层组60.04±12.07与动脉瘤组的61.52±18.29表达水平无差异。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动脉直径等因素与TGF-β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组织TGF-β1表达水平低于胸主动脉瘤组织,TGF-β1在动脉壁内不同层次中表达失调对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室间隔肌部大缺损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2月6例成人室间隔肌部大缺损患者的手术过程,其中2例行导管介入下室缺封堵术,2例行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另外2例为外伤性室间隔损伤,行修补手术.结果:6例患者均存活,其中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宣传导阻滞,1例术后出现残余分流,再次予以导管介入下室缺残余漏封堵术,1例外伤性室间隔撕裂修补术后再次撕裂,二次手术重新修补.结论:成人室间隔肌部大缺损是一类较为罕见的疾病,治疗方法首选导管介入下室缺封堵术,如必须行室缺修补术的患者,则尽量避免切开左心室,注意室缺的边缘及传导束的走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63例行微创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组,另选同期63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微创组采用冷血停跳液顺行灌注加逆行灌注,辅以相应的心肌保护措施。术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心电图ST段异常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等。结果:微创组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心电图ST段异常发生率、LVEF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心肌保护措施可使微创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风险降低至与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手术效果、创伤程度以及节省资源等方面,将4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微创组)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方式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标准组)进行对比。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效果及成功率与标准组无明显差异,但在输血率、输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低于标准组,在伤口疼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高于标准组。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已被医患双方所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