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因子(Tiam1)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骨肉瘤组织及其相应的20例正常骨组织中Tiara1、CyclinD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骨肉瘤组织中Tiam1及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正常骨组织妒均〈0.05);不同骨肉瘤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有关间Tiaml、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与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型间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者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瞅0.05)。结论Tiam1、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骨肉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骨肉瘤的演进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中Tiam 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iara1在89例甲状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石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Tiarn1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伴发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的Tiara1表达明显增强(P〈0.05);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组织中Tiara1的表达显著高于乳头状癌、滤泡癌中的表达(P〈0.05);高临床分期(Ⅲ、Ⅳ期)甲状腺癌组织中的Tiam1表达明显高于低临床分期(Ⅰ、Ⅱ期)中的表达(P〈0.05)。结论 Tiara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提示Tiara1在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fi,HP)感染胃粘膜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抑癌基因P53表达,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感染,COX-2表达检测选择免疫组化S-P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蛋白。结果:HP阳性感染率、COX-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HP感染与COX-2、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OX-2、P53是HP感染胃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参与了胃癌变的全过程。COX-2、P53蛋白可用为筛选胃癌高危癌前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7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COX-2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诊断法和^13C呼气试验两种方法检测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有H-pylori感染的胃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较未感染的胃癌组织中高(P〈0.0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的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CO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H-pylori感染可能上调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38例NSCLC患者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COX-2 mRNA和PGE2表达的变化。结果38例肺癌患者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分别有34例和3例检测到COX-2 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7%和7.89%;半定量分析肺癌组织中的COX-2 mRNA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匀浆中PGE2浓度分别为(42.33±6.13)μg/L和(5.87±1.40)μg/L,两者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肺癌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和PGE2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552,P〈0.05)。COX-2mRNA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分型、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COX-2 mRNA和PGE2表达增强,可能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8例胃癌组织为实验对象,各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并选取20例正常胃组织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样本的COX-2和Bcl-2蛋白,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及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和70.6%,25.0%和27.9%,15.0%和30.0%。COX-2及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COX-2与Bcl-2表达显著正相关。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COX-2及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HP感染的胃癌组织。结论:胃癌组织中,HP的感染率较高,HP相关性胃癌中,COX-2与Bcl-2均高度表达且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通过COX-2的过度表达,诱导细胞增殖并刺激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iam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及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am1在60例乳腺癌组织和3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iam1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A-231(高侵袭)和MCF-7(低侵袭)中的表达。结果Tiam1阳性率在正常乳腺组织(41%)中明显低于乳腺癌组织(71.7%,P〈0.01),Tiam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TMN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Tiam1总蛋白在乳腺癌高侵袭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低侵袭细胞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iam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转移侵袭相关,可能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上皮内瘤变(IN)、胃癌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2、p53的表达,组织学改良 Giemsa 染色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检测 Hp,分析各病变组 COX-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 Hp 感染的关系。结果:各组黏膜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及 Hp 感染率差异显著(P =0.000),其中胃癌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Hp 感染阳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60.3%,Hp 感染阴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 感染伴 COX-2和/或 p53表达阳性均为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 =12.366,25.394,22.516,P <0.05)。结论:Hp 感染,COX-2、p53阳性表达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可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及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SATB1、COX-2的表达。结果SATB1、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和46.67%,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和10%,2种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SATB1、COX-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ATB1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SATB1和COX-2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SATB1和COX-2蛋白的表达,有利于评估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浓度。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胃癌患者血清中的IL-6(286.69±45.55)、IL-8(352.69±65.78)含量较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胃癌患者IL-6(212.38±45.33)、IL-8(245.58±53.35)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和IL-8浓度的变化与HP感染密切相关;血清IL-6和IL-8浓度测定与HP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环氧化酶2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发生中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王晶桐 《医学综述》2009,15(4):531-534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94年将其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HP感染诱导环氧化酶2(COX-2)过表达,COX-2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对HP感染与胃癌发生过程中COX-2及其相关致癌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血清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 E,PGE)的变化。方法用14C-呼吸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患者,对50例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用放免法查治疗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的水平。结果HP阳性患者血清PGE浓度为(51.12±18.1)pg/ml,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血清PGE的浓度。而HP阳性患者根治后血清PGE水平由(51.12±18.1)pg/ml降为(17.98±8.15)pg/ml,接近HP阴性患者的水平。结论HP感染可以使胃黏膜保护因子PGE的生成增加。其在胃黏膜损伤中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罗苏明  周毅 《新疆医学》2013,43(8):10-13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生长增殖及其抗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MGC803,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在相同浓度下,不同时间对于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RT-PCR法检COX-2、MMP-9的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浓度塞来昔布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其24 h,48 h,72 h的IC50分别为:(98.67±11.755)μmol/L、(67.506±6.646)μmol/L、(57.662±15.809)μmol/L;RT-PCR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MGC803正常对照组及塞来昔布干预组COX-2mRNA灰度值分别为:0.918±0.031,0.301±0.002(t=16.037,P=0.000);MMP-9mRNA灰度值分别为:0.928±0.041,0.360±0.012(t=10.487,P=0.003);结论:塞来昔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塞来昔布抗肿瘤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OX-2及MMP-9的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Tiam1、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果:胃癌组织Tiam1蛋白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随着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出现,Tiam1及P53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胃癌组织中,Tiam1及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Tiam1、P53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可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有价值的指标,也可成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林酸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舒林酸(1、2、4、8、16、32μmol/L)诱导24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B、NKG2D流式细胞测定和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CG-823)活性。每组测试样本和指标均设未加药物诱导的对照组。结果舒林酸浓度在8μmol/L时,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达最高[分别为(71.5±5.3)%和(78.3±7.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7.3)%和(60.9±7.1)%]。γδT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TNF-α浓度没有差异;舒林酸在8μmol/L时上清液中IFN-γ浓度达最高[(246.1±20.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96.1±13.2)ng/L];当舒林酸浓度达32μmol/L时,γδT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γδT细胞经舒林酸诱导后杀伤SGC-7901和BCG-823细胞活性在8μmol/L时达到峰值,此时对SGC-7901和BCG-823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3.6±3.9)%和(76.3±3.9)%,与对照组[(60.1±3.7)%和(59.2±4.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林酸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SGC-7901和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穿孔素和粒酶B及分泌的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终浓度为5×104个/ml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置于培养板孔中,单独(空白对照)或与20、40、80μg/ml浓度的青蒿琥酯培养,然后加入四唑氮蓝(MTT)溶液共同培育。采用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SGC-7901细胞在培养板中培养后,应用倒置显微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梯状条带法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Caspase3蛋白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青蒿琥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时间延长(6、12、24h)和药物浓度增加(20、40、80μg/ml)而增强(21.89%、32.20%、47.85%,P〈0.05);青蒿琥酯处理24h后,细胞形态学观察到细胞凋亡坏死;琼脂糖电泳观察到明显DNA片段化;Caspase3的酶活性伴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0、20、40、80μg/ml)而增高〔(2.57±0.32)、(5.58±0.49)、(6.87±0.73)、(10.21±0.57)U/ml,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够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促进其凋亡。Caspase3蛋白的高表达在促进SGC-7901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及诱发分娩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单胎初产妇分为正常晚期妊娠组和早产组,每组37例,采用SCL-90量表进行精神心理行为评估;临产后lh(Phase1)、产后24h(Phase2)分别采集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和ELISA法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索(CRH)及环氧化酶-2(COX-2)水平。结果正常晚期妊娠组和早产组间精神心理行为指标无统计学差异fI)〉0.05);血浆CRH水平均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分别为(258±45)μg/L和(250±39)μg/L(P〈0.05);血浆COX-2水平均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分别为6.5±3.8ng/ml和6.0±3.8ng/ml(P〈0.05);焦虑与妊娠末期CRH、COX-2水平显著相关(r=0.403,P=0.011;r=-0.399,P=0.032),恐怖情绪亦与妊娠末期CRH、COX-2水平显著相关(r=-0.357,P=0.017;r=-0.423,P=0.025)。结论焦虑和恐怖情绪可能增加孕妇胎盘CRH的分泌水平,进而提高孕妇血浆COX-2而参与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对曲妥珠单抗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系NCI-N87、SGC7901、MKN48以及MKN25等4种胃癌细胞株的Her-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曲妥珠单抗对细胞株的抑制率。结果 4种胃癌细胞株均存在Her-2蛋白表达,其中NCI-N87细胞表达水平最高(P=0.000);曲妥珠单抗浓度分别为10μg/ml、20μg/ml以及40μg/ml时,NCI-N87细胞抑制率最高(均P=0.000),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低;随着曲妥珠单抗浓度的增加,4种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抑制率均增加。结论曲妥珠单抗能抑制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与细胞Her-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Liu NN  Zhou N  Wang Y  Liu X  Zhou LH  Wu Q  Sun J  Fan ZZ  Li Q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68-973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癌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Hp标准株NCTC11637与人胃癌MKN45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感染MKN45细胞,实验中共分7组:对照组、Hp感染组、NS398抑制组、空白血清组和5%、10%、20%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Hp感染对人胃癌MKN45细胞VEGF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表达的影响及健脾解毒方血清对Hp感染诱导的人胃癌MKN45细胞VEGF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50μmol/L)抑制COX-2的表达后,检测Hp感染后人胃癌MKN45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感染MKN45细胞6h后,Hp感染组COX-2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感染12h后,VEGF mRNA表达亦明显上调(P〈0.01);而采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抑制COX-2表达后,Hp感染组VEGF mRNA的表达相比抑制前明显下调(P〈0.01)。与Hp感染组比较,5%、10%和20%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均可下调Hp诱导的人胃癌MKN45细胞VEGF和COX-2mRNA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结论:Hp感染可诱导人胃癌细胞VEGF和COX-2表达,健脾解毒方通过下调COX-2表达进而下调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胃癌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