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1997年~2002年)8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情况。结果 7例痊愈(87.5%),1例植物生存(12.5%)。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钻孔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 42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与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在诊治中的特殊性。CT扫描能明确诊断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MRI检查对容易误诊的等密度双侧硬膜下血肿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双侧粘孔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8例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演变前后硬膜下积液和积血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同时检测血肿内膜和外膜的MMP-2和MMP-9活性.结果 血肿液中MMP-2和MMP-9活性明显高于演变前的硬膜下积液(P<0.01),血肿外膜MMP-2和MMP-9活性显著高于血肿内膜(P<0.01).结论 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MMP在其演变中有促进作用,其作用部位是血肿的外膜.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412例临床分析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张田旺,马元品,陈锦清,那汉荣摘要分析4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手术治疗。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治疗;手术方法中图法分类R651.154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HA)与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方法95例经CT扫描有SHA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4例出现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现时间在受伤后3—6个月。结果14例患者行颅骨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冲洗引流,术后康复出院,随访1-3年未发现异常。结论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表面血管损伤有关,与SHA后形成硬膜下积液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提高认识,及时治疗,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外伤性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CT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28—120天后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存在必然联系,特别对于老年伤者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血肿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及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术后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1例出现硬膜下囊腔大量积液,行开颅手术治疗后恢复,随诊6月~2年,硬膜下积液均已吸收,无血肿复发。结论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轻微,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8月-2003年8月收治的186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有119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慢性酒精中毒、脑血管意外、老年性痴呆、癫痫发作、精神障碍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误诊率达63.9%(含院外误诊)。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率很高,误诊原因复杂,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颅骨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结果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术后疗效满意。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颅骨钻孔引流术,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基层医院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1)紧贴颅板处等密度弧形影。(2)灰白质界面内移。(3)脑室系统变形,中线结构移位。(4)增强扫描示血肿包膜强化,可勾画出血肿轮廓。结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的经过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诊治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微创单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并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单侧24例,双侧6例,术后患者恢复好,无并发症,少数病例术后cT发现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因颅内压不高无需处理,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简单,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及术后复发的机理。方法:回顾我院19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负压引流治疗,分析其术后复发率及复发原因。结果:19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无1例复发。结论: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简便有效的方法,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侧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归的几率、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对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7例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例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最终皆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90~270d。结论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侧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行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其对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性大。对此类患者出院应做好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选择经确诊的32例共36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传统钻孔引(BHID)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行血肿最高点钻孔Subdural Cathete^TM置管冲洗闭式引流术。结果:症状体征消失26例,好转6例,仅1例血肿复发需再次施术,所有病例均无诸如张力性气颅、低颅压、脑挫裂伤、癫痫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血肿最高点钻孔Subdural Catheter^TM置管闭式引流术并发症少且简便易行、安全,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俊庆  褚桓 《河北医学》2003,9(8):719-72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中腰穿注入林格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有关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效果。结果:通过随访术后(1~11月)病人无脑内出血、复发及张力性气颅等合并症。结论:术中腰穿注入林格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简便有效,安全性高,恢复较快,合并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诊治特点,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98例成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 CT扫描能够早期诊断;钻孔引流成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安全有效;应重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8月至2002年6月42例采取钻孔引流术、开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分析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愈率高,但并发症较多。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66例均匀一致低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单孔钻颅方法,血肿腔不予冲洗;12例混杂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双孔钻颅方法,仅2例因引流欠通畅而予血肿腔冲洗,其余病例血肿腔亦不予以冲洗。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有11例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平均随访6个月,5例积液消失,6例减少或无增加。结论单孔或双孔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根据CT影像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45例均匀一致低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单孔钻颅方法,血肿腔不予冲洗;21例混杂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双孔钻颅方法,仅5例因引流欠通畅而予血肿腔冲洗.其余病例血肿腔亦不予以冲洗。结果本组66例全部治愈。13例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平均随访3.5个月.4例积液消失,9例减少或未增加。结论单孔或双孔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可根据CT影像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献报道其演变转化率为11.6%~58%,甚至有作者认为是引起慢性血肿形成的原因,现将我科13例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