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OPD、哮喘患者的吸烟状态、戒烟态度及危险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即在北京市16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0个社区共19 815名调查对象,以其中18~6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18 405例有效样本中,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现在吸烟比例均高于非患者(分别χ2=17.695,P<0.001;χ2=39.292,P<0.001);女性高血压、COPD、哮喘患者现在吸烟者比例均高于非患者(分别χ2=6.649,P=0.010;χ2=6.276,P=0.012;χ2=8.245,P=0.004)。吸烟者中,高血压患者1年内想戒烟比例低于非高血压患者(χ2=20.487,P<0.001),COPD患者1年内想戒烟比例高于非COPD患者(χ2=6.085,P=0.048)。男性中糖尿病(χ2=9.219,P=0.010)、血脂异常(χ2=13.513,P=0.001)患者中已戒烟者控制情况好于现在吸烟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是高血压(OR=1.17)、血脂异常(OR=1.25)、COPD(OR=1.78)、哮喘(OR=1.57)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18~65岁居民中部分慢性病患者现在吸烟比例高且戒烟意愿低;吸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COPD、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南省MSM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08-2013年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的变化趋势,利用MSM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专项调查数据分析该人群HIV感染率及危险行为变化。结果 2008-2013年河南省同性性传播病例构成从1.3%上升到17.1%,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专项调查数据显示,MSM人群HIV感染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4.69%增至2013年的8.33%(趋势χ2=39.24,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21.03,P<0.001)、文化程度(χ2=31.66,P<0.001)、职业(χ2=14.59,P=0.01)、最近1次肛交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χ2=134.97,P<0.001)、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χ2=97.15,P<0.001)、最近1年性病症状(χ2=67.21,P<0.001)以及梅毒感染(χ2=163.60,P<0.001)均为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病症状史、感染梅毒与艾滋病防治知识不知晓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MSM人群中HIV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男男同性性传播已经成为主要感染途径,该人群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结肠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蛋白(KIS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60例行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60例良性结肠疾病手术患者的切除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SS-1、MMP-2和VEGF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KISS-1、MMP-2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58.3%和78.3%,对照组分别为73.3%、16.7%和33.3%;观察组KISS-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9,P<0.001);观察组MMP-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69,P<0.001; χ2=25.817,P<0.001)。KISS-1、MMP-2和VEGF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均有明显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7,P=0.011; χ2=6.163,P=0.013; χ2=8.519,P=0.014; χ2=9.160,P=0.002; χ2=16.577,P<0.001; χ2=10.523,P=0.001)。结论 KISS-1、MMP-2和VEGF检测有助于了解结肠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并为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428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在孕10周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分为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和健康3组,分析甲减发生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结果 共检出甲减209例,发生率为4.9%(209/4286),其中临床甲减85例,亚甲减124例。健康组早产发生率(1.0%)明显低于甲减组(10.6%)和亚甲减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84,P<0.001;χ2=17.722,P<0.001);健康组贫血发生率(3.8%)明显低于甲减组(18.8%)和亚甲减组(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49,P<0.001;χ2=23.275,P<0.001);健康组低体重发生率(1.1%)明显低于甲减组(14.1%)和亚甲减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93,P<0.001;χ2=15.637,P<0.001);健康组胎儿窘迫发生率(1.9%)明显低于甲减组(10.6%)和亚甲减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7,P<0.001;χ2=12.357,P<0.001);健康组胎儿Apgar评分(9.69±0.32)明显高于甲减组(9.25±0.45)和亚甲减组(9.28±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3,P<0.001;t=15.175,P<0.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甲减可对妊娠结局和胎儿构成不利影响,临床应加强妊娠期妇女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浙江省非超重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参加2010年浙江省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的10 868名年龄≥18周岁非超重/肥胖居民(BMI<24.0 kg/m2)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血脂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该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1.38%,男性(43.19%)显著高于女性(39.84%)(χ2=12.53,P<0.001);随年龄增长,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降低(趋势χ2=47.61,P<0.001),女性患病率升高(趋势χ2=3.88,P<0.05),<50岁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人群患病率(41.49%)略高于城市(41.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慢性病家族史、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高肉蛋类饮食、烹调使用动物油、体力活动、中心性肥胖和BMI是非超重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省非超重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家族史、吸烟、高脂饮食、体力活动不足、中心性肥胖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汉族居民烟草、酒精使用情况及其分布特征,为民族地区改善戒烟、限酒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法,抽取宁夏地区≥18岁居民6 476人进行入户调查。烟草和酒精使用障碍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标准采用复合型国际诊断交谈表3.0(CIDI 3.0)中文版评估。结果 共有5 811名受访者完成全部调查,目前吸烟率为19.15%,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44.73% vs. 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93.25,P< 0.001);男性中回族吸烟率低于汉族(33.19% vs. 5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9,P< 0.001)。男性烟草依赖患病率为1.75%,回、汉族男性烟草依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58)。目前饮酒率为5.78%,其中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12.48% vs. 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94,P< 0.001);男性中回族饮酒率低于汉族(4.71% vs. 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3,P< 0.001);男性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为6.03%,男性回族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低于汉族(3.50% vs. 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P< 0.001)。结论 宁夏地区回族成年人烟草和酒精使用率低于同地区汉族,当地的回族文化对减少人群烟草、酒精使用可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出率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B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入组患者高危型HPV E6/E7 mRNA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PV E6/E7感染率和荧光定量PCR检查效率,分析HPV E6/E7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A组阳性76例,阳性率为76.0%;B组阳性13例,阳性率为13.0%;A组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22,P<0.001)。两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76.0%)高于高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者(26.1%)、低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者(17.6%)和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者(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5,P=0.001; χ2=9.114,P=0.001; χ2=18.241,P<0.001)。结论 宫颈癌患者HPV E6/E7mRNA检出率高,且随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加重,其HPV E6/E7 mRNA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开展现状。方法在全国选取8省(自治区),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35岁管理满1年的高血压患者5 116名和2型糖尿病患者3 586名。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调查患者接受健康管理情况、血压和血糖水平、随访满意度等。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为23.6%(城市:17.1%,农村:28.1%,χ2=27 195,33,P<0.001)和19.1%(城市:14.1%,农村:23.8%,χ2=7423.67,P<0.001),规范管理率分别为61.1%(城市:63.3%,农村:58.6%,χ2=11.82,P<0.001)和59.0%(城市:61.5%,农村:55.6%,χ2=12.66,P<0.001),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率分别为50.3%(城市:62.0%,农村:36.6%,x 2=329.31,P<0.001)和53.9%(城市:60.8%,农村:44.7%,f=90.53,P<0.00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随访满意率分别为83.0%(城市:84.7%,农村:80.7%,f=13.42,P<0.001)和84.5%(城市:88.0%,农村:79.5%,χ2=43.90,P<0.001)。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叶酸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 mRNA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64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1)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2+)患者55例和正常宫颈(NC)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χ2检验、方差分析、Welch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有序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应用相加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χ2=32.71,P<0.001; χ2=16.32,P<0.001),且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呈正相关(r=0.41,P<0.001);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呈逐渐升高趋势(χ2=30.11,P<0.001; χ2=38.99,P<0.001);红细胞叶酸含量与HPV16 E6/E7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E6:r=-0.14,P=0.009;E7:r=-0.21,P=0.001),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16 E6/E7mRNA高表达在CIN1、CIN2+和SCC组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叶酸缺乏和HPV16 E6/E7 mRNA高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两者在宫颈癌变进展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当前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遭受性与生育歧视的情况,为探究减少性与生育歧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北京市、河南省、广东省和陕西省4个省份采用便利抽样选择5家医院乙肝患者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中国4个省份的慢性乙肝患者遭受性与生育歧视现状,使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性行为与生育歧视得分差异。结果 共调查797名慢性乙肝患者,4.15%(28/675)的患者被医生建议不要生育,4.67%(10/210)的女性患者被医务人员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议终止怀孕。分别有3.62%(25/690)和3.48%(24/690)的患者因感染HBV被拒绝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男性患者中, ≤ 30岁组遭受性与生育歧视的程度低于31~岁组(P=0.011)和 ≥ 51岁组(P=0.009);女性患者中,31~岁组遭受性与生育歧视的程度低于 ≤ 30岁组(P=0.003)而高于41~岁组(P=0.001)和 ≥ 51岁组(P<0.001)。知晓HBV性传播途径的患者较不知晓的患者更可能有不发生性行为的想法(P=0.022)。而知晓安全套可以减小HBV感染风险知识的患者较不知晓的患者在发生性行为想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遭受性与生育相关的歧视,尤其是处在31~40岁的女性。需要普及安全套阻断性传播的知识和实施母婴阻断策略,更好地保护乙肝患者性行为和生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串行通讯技术和灵活的计算机编程技巧,实现了酶标仪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分析和处理,并可脱离酶标仪面板,做到对酶标仪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医院用投入法核算治疗服务产出存在的问题,从完整产品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方法——医院完整治疗产出的核算方法,并通过模拟数据计算证明该方法能对医院治疗服务产出进行准确的测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医方视角探解医患关系困境。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从本市几所主要医院中随机选择600例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医患关系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医务人员中有34.3%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中有8.6%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对医方不满的原因主要有沟通交流障碍和态度问题以及医疗质量问题等方面。结论面对医患关系的困境,医方需要积极的采取患者-医生-医院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不断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努力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一种测定牙膏中微量铅的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0~100μg/L,检出限为0.23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7%~102.1%,用标准物质茶叶(GBW10016)对该法验证,验证结果与推荐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18%。结论:该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准确性高,适合牙膏中微量铅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近年来飞速的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从容面对外部严峻的挑战以及如何抓住自身发展的机遇成为医院改革和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医院文化建设正是推动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内容。同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管理者必须科学地运用医院文化这一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理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应用康复技能训练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共4周的模式化训练,然后随访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白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第4周末分别为(54.86±2.94)分,(14.44±l_67)分,(27.98±1.9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0.22±2.83)分,(18.28±1.63)分,(29.70±2.13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训练组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在训练第4周末为(10.68±1.95)分,明显强于对照组(8.64±2.1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4周两组均无复发。结论技能训练提高了药物治疗的疗效,弥补药物的不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的大范围实施,医院只有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财务管理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大型医院所面临的现行国家医疗政策、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约束等条件,提出强化医疗业务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平均住院天数、出院人数、手术量、门诊预约率,促进医疗业绩的提高:强化财务管理,建立现代医院财务考核指标体系:结余率、人均结余、病人人均费用,对各个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情绪和睡眠状态的相关,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3所高校556名在校本科生,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调查体育锻炼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被试睡眠状况、心身健康和情绪状况.结果 在平时学习的时间花费上,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分别为(4.16±2.70),(3.66±2.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锻炼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非锻炼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分量表明显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在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越积极的大学生情绪和睡眠状况越好.体育锻炼干预可通过影响睡眠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J Tuells 《Vaccine》2012,30(37):5491-5495
The visibility of the term vaccinology has becom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21st century in defining a scientific field that has absorbed aspects from different scientific domains until finally acquiring an identity of its own. As a result, vaccinology brings together a long tradition of researchers who have operated within a linear paradigm and incorporates new generations of scientists who have forged an exciting and diverse network of knowledge within this field. The term vaccinology, which initially appeared in isolation at the time of Jenner and once again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Pasteurian model, acquired further prominence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the vaccinologists who chronicled the production of vaccines in the last thir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term has since become truly consolida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new adjectives during this century. This study provid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frequency of use and evolution of thi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e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