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140例冠心病出现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信息分析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观察时间为3周,3周末再次用该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躯体不适、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社会环境等。两组患者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存在不同病因,应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质量,研究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和睡眠日志对138例AD患者和138例正常老人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征进行评估.结果:AD组PQSI各因子评分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睡眠障碍患病率(73.91%)显著高于对照组(2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有日落激越(28.26%)、睡眠-觉醒节律紊乱(42.03%)、日间过度思睡(EDS)(55.07%)、夜间躁动或游荡(45.65%)以及入睡困难(51.45%)、早醒(71.74%)、片断睡眠(73.19%)、不宁腿综合征(RLS)(15.22%)、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S)(11.59%)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10.87%)等;而对照组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30.43%)、早醒(44.42%)、片断睡眠(49.28%)和EDS(21.0l%).结论:A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其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日落激越、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日间过度思睡和夜间躁动.提示掌握AD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开展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筛选入组,用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从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对AD组与VD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在被窃妄想、抑郁、徘徊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D与VD患者的护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特点,应针对AD与VD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4.
何云燕  安中平  金奕  姜萍 《天津护理》2012,20(6):359-36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判断270例脑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对165例存在睡眠障碍(PSQI7分)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综合护理前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晨起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脉压高于非睡眠障碍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平均值低于非睡眠障碍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优于干预前(P0.05);综合护理对于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明显,可使其更加平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血压平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通过对在门诊就医的新入校大学生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睡眠障碍症状的措施。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睡眠状态自评量表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分析睡眠障碍的情况。结果3个月后,实验组睡眠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患者睡眠障碍的不同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治疗措施,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A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患睡眠障碍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照顾者、家属通过加强对疾病的认识,采用加强睡眠卫生教育,如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科学合理饮食、睡眠行为指导、调整精神状态、用药护理、安全护理等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安全意外发生率和观察组干预后潜伏睡眠、睡眠时间.结果 观察组安全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潜伏睡眠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充分评估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积极改善AD患者睡眠障碍的睡眠状态,可明显恢复患者体力,改善其精神状态,避免或减少安全意外发生,有利延缓AD患者疾病进展,从而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援鄂医护人员睡眠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新冠肺炎患者71例为患者组,援鄂医护人员102人为医护组,未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80人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3组睡眠质量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组、医护组睡眠障碍(PSQI 7)和严重睡眠障碍(PSQI 10)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患者组、医护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患者组中重型比普通型7项因子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患者组、医护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因子分及总分方面,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 0.05或P 0.01)。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和援鄂医护人员均存在睡眠质量问题,采取心理和睡眠健康干预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0.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海琴  周文益 《现代护理》2006,12(16):1482-148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2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前后抑郁症改变情况。结果男女抑郁症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男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经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女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减轻、睡眠障碍较重经治疗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脑卒中男女性抑郁症患者症状有不同特点,康复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男性患者要注重焦虑躯体化、饮食护理、迟缓、睡眠障碍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女性患者应加强睡眠障碍、饮食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重点是睡眠和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为喉癌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8例喉癌患者手术前1天及手术后第7天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喉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89.66%)高于术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焦虑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焦虑与睡眠质量及入睡时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喉癌围手术期患者尤其术后患者的睡眠问题严重;不同手术方式喉癌患者的睡眠状况存在差异;术前的焦虑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晚期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2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0天后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各因子均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两因子均分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与情志护理。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干预组治疗后HAMD、PSQ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显效率、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脊柱软组织损伤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脊柱软组织损伤且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未实施干预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组针对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卫生规则教育、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分别于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测定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对所得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PSQI总分为(11.41±7.95)分,对照组为(11.44±7.6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3,P>0.05),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7个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研究组患者PSQI总分为(6.41±5.38)分,对照组为(11.94±5.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64,P <0.05),PSQI量表中7个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脊柱软组织损伤患者睡眠障碍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观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改善患者睡眠障碍为目的的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有积极的影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8名急诊科护士和70名普通内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症状自评量表中除敌对、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普通内科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诊科护士除睡眠时间这个成分外,其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分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关注,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以保证护理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妊娠晚期孕妇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炜霞  陈洁  汪立梅  张磊晶  郭晶  庄严 《护理研究》2008,22(28):2570-2572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末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96例妊娠末期孕妇及100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将存在睡眠障碍的孕妇分成心理护理干预组和一般护理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睡眠质量的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孕妇组PSQI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评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孕妇有睡眠障碍者在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分及HAMD-17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均较无睡眠障碍者高(P<0.05);孕妇有睡眠障碍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其PSQl中睡眠质量、睡眠紊乱、日间功能评分和总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心理护理干预组与一般护理干预组比较,第一产程和潜伏期缩短,产后出血少,新生儿阿氏评分高(P<0.05).[结论]孕妇在妊娠晚期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和情绪问题,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其睡眠障碍并有利于分娩及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评价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通过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判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催眠药物评分、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于ICU睡眠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痴呆患者(Alzheimer's Disease,AD)睡眠障碍特点及其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莞市莞城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并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2组潜伏睡眠、睡眠时间,安全意外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均较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QSI量表总分均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安全意外情况均较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较于对照组24例(66. 67%),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35例(97. 22%)更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老年痴呆出现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精神状态、睡眠障碍的睡眠状态,延缓疾病进展,显著恢复患者体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避免或减少安全意外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加快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改善睡眠的效果。方法:将228例连续收治的新发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对干预组患者采取针对睡眠障碍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护理、认知行为疗法等。比较入院时和第4周时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共有61.8%(141/228)的患者PSQI总分大于7分。治疗后干预组入睡时间减少,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PSQI分量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睡眠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非常普遍。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睡眠。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85-48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心理状况(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