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跃  王永禄  李学明  陈卫  曹丽娇 《中国药房》2012,(17):1585-1587
目的:考察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的体外释放度与其在犬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45 nm波长处检测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在酸(pH1.2)中1 h的累积释放度,在284 nm波长处检测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1.25 h的累积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犬(n=6)灌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12 h内的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其体内吸收分数(fa),考察fa与体外释放度(f)t的相关性。结果: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在酸中1 h的累积释放度<3%,在磷酸盐缓冲液中1.25 h的累积释放度>90%;该胶囊在犬体内2.5 h fa达最高值;在0.75~2 h内,fa=1.017 6ft-16.654(r=0.954)。结论: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体外释放度与在犬体内吸收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及其代谢物兰索拉唑砜、5-羟基兰索拉唑浓度的方法。方法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02 mol.L-1乙酸铵(用甲酸调pH为4)-乙腈(60∶40,v/v),流速为0.3 mL.min-1。用正离子电离,多离子反应监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5-羟基兰索拉唑线性范围分别为5~3044,1.5~550,2~549.5 ng.mL-1,三者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三者的提取回收率为81.55%~98.74%(RSD<1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人血浆中兰索拉唑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外释放与在beagle犬体内吸收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溶片体外释放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口服给药后的体内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其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结果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释放速率ft的关系为:fa=0.812 2ft–9.874 6,r=0.956 8。结论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外释放与在犬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LC-MS/MS法。方法血浆样本用乙腈沉淀蛋白后,选用Zorbax SB-C18 Narrow-Bore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65︰3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1。选用API320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电喷雾离子化源,负离子方式。结果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以及内标奥美拉唑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3、1.56、2.21、2.30 min;血浆中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0~800、1.00~400、0.200~80.0μg.L-1(r>0.99),定量下限分别为2.00、1.00、0.200μg.L-1;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8.0%;相对偏差(RE)均在±6.0%的范围以内;提取回收率较高,且可重现;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在各种贮存条件下均较稳定。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兰索拉唑肠溶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的ρmax分别为165~1400、15.8~177、10.2~530μg.L-1,AUC0-t分别为651~7 189、99.3~639、20.5~4 372μg.h.L-1。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志  吴云 《安徽医药》2013,17(6):954-955
目的建立并优化测定兰索拉唑胶囊中兰索拉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2)(75∶25),检测波长为285 nm。结果兰索拉唑在浓度为线性范围为8~160 mg.L-1,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1.1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兰索拉唑胶囊中兰索拉唑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2种兰索拉唑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交叉试验,用LC-MS/MS测定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在22名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中的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用非房室模型处理。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兰索拉唑的AUC0→t分别是:(12989.16±13356.96)和(13426.99±13671.51)μg·h·L~(-1);cmax为(2780±1282)和(2945±1383)μg·L~(-1);tmax为(1.73±0.74)和(1.90±0.63)h;T1/2为(2.74±2.01)和(2.53±2.06)h。5-羟基兰索拉唑的AUC0→t分别是:(197.51±68.54)和(211.77±78.40)μg·h·L~(-1);cmax为(73.45±39.09)和(77.70±43.78)μg·L~(-1);tmax为(1.59±0.76)和(1.83±0.65)h;T1/2为(3.26±1.97)和(3.03±1.77)h。兰索拉唑砜的AUC0→t分别是:(1496.74±2517.81)和(1510.80±2525.48)μg·h~(-1)·L~(-1);cmax为(160.75±146.12)和(169.20±151.28)μg·L~(-1);tmax为(2.18±1.55)和(2.27±1.37)h;T1/2为(2.94±3.48)和(2.64±2.96)h。受试制剂中的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96.13±13.87)%、(96.89±23.09)%、(99.65±25.96)%(n=22)。结论2种兰索拉唑胶囊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各种辅料与兰索拉唑之间的影响因素,筛选出合适辅料,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兰索拉唑肠溶片的处方工艺.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兰索拉唑肠溶片经高温、高湿和强光影响因素和加速试验考察,0.1 mol/L盐酸2 h药物释放量小于10%;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药物释放度大于80%;有关物质含量小于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在空白丸芯上依次包以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备成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将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制成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并考察3批制剂的载药率及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的释放情况。结果:所制微丸圆整度高,外观亮泽,载药均匀、载药率高(平均值在96%以上),包衣效果好;其在人工肠液中45min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大于(94.3±0.76)%,在人工胃液中2h的释放量小于(6.2±1.6)%。结论:所制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工艺可行,重现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体外释药性和耐酸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Chiral-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S-兰索拉唑和R-兰索拉唑的浓度.方法:以乙腈作为蛋白质沉淀剂,对血浆中的兰索拉唑对映异构体进行Chiral-LC-MS/MS分析.色谱柱:Chiralpak IC柱(4.6 mm×150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10 mmol·L-1醋酸铵(含0.05%醋酸)-乙腈(50:50,v/v),兰索拉唑对映异构体在9.0 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采用AB QTRAP 5500质谱仪,使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兰索拉唑和内标(埃索美拉唑)的多反应监测(MRM)扫描离子对分别为m/z 370.1→252.1和346.1→198.1.结果:该方法无明显的基质效应,S-兰索拉唑和R-兰索拉唑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20.00~10000 ng·mL-1,准确度在±15%,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在兰索拉唑对映体的储存、 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没有发现两者间的手性转化,测定过程中各化合物稳定性符合要求.结论:建立了简单、高选择性的Chiral-LC-MS/MS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兰索拉唑对映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并压制成口崩片,评价耐酸性和释放度。方法: 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考察了丙烯酸树脂L30D 55和丙烯酸树脂NE30D配比、增塑剂用量和压片主压力对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型口崩片的耐酸性和释放度的影响,并采用f2相似因子法评价了自制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型口崩片与市售制剂的体外释放相似性。结果:选用微晶纤维素丸芯平均粒径为150~180 μm载药,隔离层增重为10%,丙烯酸树脂L30D 55和丙烯酸树脂NE30D配比为8∶〖KG-*2〗2,肠溶衣包衣增重为30%,增塑剂用量为20%,压片主压力为10~16 kN,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在压片过程中肠溶衣膜未发生破裂,表现出良好的耐酸性,与市售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相比f2相似因子值大于50,说明两种制剂体外释放行为相似。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型口崩片的耐酸性较好,与市售制剂相比体外释放相似性较高,可进一步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3.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