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证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型的特点.方法 收集120例COP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急性加重频率、合并症、呼吸困难程度(mMRC评分)、COPD评估测试(CAT)、肺功能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证候学特征,120例患者中气虚血瘀、痰热郁肺证50例,阴虚血瘀、热痰恋肺证10例,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22例,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16例,风邪外袭证22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吸烟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程,BMI,FEV1% pre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证候患者存在不同临床特征,气虚血瘀、痰热郁肺证患者年龄小,体质量超重,病程短,病情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阴虚血瘀、热痰恋肺证患者以老年不吸烟女性多见;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患者营养状况较差;风邪外袭证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症和心律失常,提示高脂血症合并心律失常可能成为COPD患者感受外邪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年至2014年有关COPD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OPD发作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湿壅肺、痰瘀阻肺、表寒肺热、水凌心肺、肺肾气虚、血瘀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风热犯肺;稳定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肺气虚、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证、肾阴虚、肾阳虚。对证候要素在发作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痰、火(热)、湿(浊)、寒、水饮。在稳定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湿(浊)、痰、血瘀。结论 COP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COPD气道重建关键基因β-Catenin的相关性分析,尝试从基因水平探讨COPD中医证型诊断。方法选取61例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正常人为实验对照组。COPD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浊雍肺证21人、痰热郁肺证17人、肺肾气虚证23人。受试者空腹采集静脉血,Real-time PCR检测血液β-catenin基因。结果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组血液β-catenin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COPD患者中医证型从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血液β-catenin表达逐渐增高,肺肾气虚组与痰浊壅肺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肺肾气虚组与痰热郁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区分COPD中医证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和冠脉病变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的关系,确定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证候要素,总结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变化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424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住院病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324例,非冠心病100例。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卡方检验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提取冠心病心绞痛8个主要证候要素: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热蕴、气虚、阳虚、阴虚,其中气滞、血瘀、痰浊、气虚、阳虚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证候要素;②冠心病心绞痛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病机变化规律是:阳虚血瘀→痰浊热蕴→阴虚血瘀→气虚血瘀→寒凝痰浊→寒凝血瘀→气、阴、阳俱虚;其本虚的变化依次是:阳虚→阴虚→气虚→气、阴、阳均虚;而其标实则呈现出"先热后寒、瘀痰交替"的特点。③冠心病心绞痛病机随冠脉病变范围的扩大而变化,其过程是:寒热错杂→气虚血瘀和阳虚血瘀→痰浊壅塞→寒凝心脉和气阴两虚。结论:①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是阳微阴弦;②冠心病心绞痛病机随冠脉病变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史若愚 《河南中医》2014,(7):1334-1335
目的:探讨ICU中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初始证候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耐药菌肺炎病例67例,对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并记录患者入院的初始证候类型。结果:气虚质26例,阴虚质19例,痰湿质13例,阳虚质3例,瘀血质2例,痰热质2例;风热犯肺证12例,痰热郁肺证21例,痰浊阻肺证17例,痰瘀互结证4例,热闭心包证i例,气阴两虚证2例。结论:气虚质患者多见风热犯肺证及痰浊阻肺证,阴虚质患者多见痰热郁肺证,痰湿质患者多见痰浊阻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7.
朱海  黄昕雯  杨荣源  李际强 《新中医》2016,48(10):56-5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表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于本院就诊的513例COPD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法设计信息采集表,在对表型特征、证候特征分别进行聚类及描述性统计后,再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气道病变为慢性支气管炎、有肺气肿、炎症反应至少1项为阳性、无二氧化碳潴留等在COPD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均存在于4类临床表型中,对区分不同类别的多维表型意义不大,而年龄、身高质量指数(BMI)、急性加重次数、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则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多维表型。经聚类分析后,中医证型可划分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脾肾阳虚、痰浊阻肺证,脾肾气虚、痰浊阻肺证,脾肾阳虚、痰浊瘀阻证4类。临床表型2与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呈正相关(r=0.90,P=0.042),临床表型4与脾肾阳虚、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r=0.113,P=0.010)。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133,P=0.010);脾肾气虚,痰浊阻肺证与支气管壁增厚呈正相关(r=0.108,P=0.015);脾肾阳虚,痰浊瘀阻证与肺气肿呈负相关(r=-0.122,P=0.006)。结论:COPD患者某一临床表型要素特征相同的患者,在其他要素方面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COPD临床表型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制定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医证候类型。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依据《中医诊断学》教科书相关内容对中医四诊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合并统一后的AMI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聚25类,各类最终类中心所在的症状及舌脉基本能反应中医证候学的特点;出现频率占总例数5%以上的前九类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互阻,气虚痰热瘀阻,气虚痰瘀互阻,气阴两虚瘀阻,气阴两虚、痰热瘀阻,阴虚痰热瘀阻,气虚痰瘀互阻,痰热内阻,气虚血瘀。结论气虚、阴虚、痰浊和血瘀为AMI产生的主要原因;应用聚类分析进行中医客观化研究,需采集大样本资料,且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文献为依据的COPD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万方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英文数据库(MEDLINE),检索1996~2007年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文献中涉及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34篇。其中报道COPD辨证分型127种次,整合后按发生频率大小排序,实证证型前6位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气互结、寒痰伏肺、血瘀、痰瘀互结、痰蒙神窍;虚证证型前6位分别为肺气虚、肺肾气虚、肾气虚、脾阳虚、气阴两虚、肺阴虚;虚实夹杂证证型前5位分别为阳虚水泛、痰饮伏肺兼肺肾气虚、肺热痰瘀兼脾肾阳虚、肺气虚兼痰湿阻滞、肺脾两虚兼痰湿内阻。辨证方法主要有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致病因素主要为痰、虚、瘀,病位主要在肺、牌、肾、心、脑。结论:COPD证型分布有规律可循,传统中医学是通过对COPD的相似疾病进行辨证分型,随着现代中医学对COPD病因病机的进一步研究并结合流行病学发展及先进的统计学方法,COPD的辨证将得到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辨体-辨病-辨证"论治COPD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416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患者体质进行判定,采集患者四诊资料以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中医体质与COPD证型、COPD分级、体质量指数、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 COPD证型以肺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郁肺证为主;气虚质、阳虚质与肺肾气虚证相关,气虚质、痰湿质与痰浊阻肺证相关,湿热质与痰热郁肺证相关,阳虚质与阳虚水泛证相关;不同病情、体质量指数、年龄患者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COPD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证型以肺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郁肺证为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同时受病情、体质量指数、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AECOPD呼吸衰竭临床病例症状、体征等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该病证素、证候的分布,并分析其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选用的症状、体征辨证素表,症状、体征对证素贡献度(权值)表为基准,计算症状、体征对相关证素的贡献度,根据标准选用达到或超过20的证素,得出常见证素;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及临床实际组合证候,确定AECOPD呼吸衰竭临床常见证候,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等。结果:1)AECOPD呼吸衰竭病位证素以肺出现频率最高(100%),其次为脾(81.32%)、心(72.29%)、肾(71.08%)等;虚性病性证素气虚出现频率最高(92.17%),其次为阳虚(72.29%)、阴虚(58.43%)等;实性病性证素痰出现频率最高(100%)、热(48.8%)、饮(48.19%)、血瘀(47.59%)等。AE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证候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21.69%),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16.27%),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15.06%)等。2)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肾不足痰蒙神窍证发生率最高(100%),且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整体偏高(9.7±3.3),病情严重。结论:AECOPD呼吸衰竭的证素以痰、气虚、阳虚、阴虚、热、饮、血瘀等为主,期间常互相联合,易侵袭肺、脾、心、肾等脏,主要证候表现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等,其各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 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病死率关系等分析。结果:1124例AMI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患者平均年龄(66.7±12.3)岁。证素分布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证型中所占比例在5%以上的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占5.2%,实证占30.9%,虚实夹杂占63.9%。住院期间AMI总病死率14.0%。证素中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以血虚证为最。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4个临床证型与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分类证型中虚证与死亡具有相关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从基本证素分析,以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实际证型过多;分类证型显示虚实夹杂证为主。证素及分类证型研究结果均提示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其中以血虚证为最。提示虚证是AMI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实际证型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于专家观点的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出现率,并提取确立其证候要素。方法对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提取证候要素,并运用2检验对其进行多组间的比较。结果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热盛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肝肾阴虚、阴虚燥热、气滞血瘀、肺胃燥热也可认为是糖尿病的常见证候。阴虚、气虚、阳虚、内热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很高(>80%),与其他出现频率较低的各证候要素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证候要素的确立和应证组合是证候量化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新探索。糖尿病常见的证候要素有阴虚、气虚、阳虚、内热、血瘀、内燥、气滞、内湿、痰浊。  相似文献   

15.
齐元富教授认为,脾气亏虚、痰瘀互结是肺癌的主要病机,治疗上注重:①扶正固本,健脾和胃。药用黄芪、陈皮、半夏、薏苡仁、白术、炒莱菔子、炒神曲、炒麦芽等。②化瘀祛痰,辨证论治。阴虚痰热用玄参、麦冬、沙参、热邪郁肺用黄芩、桑白皮,气虚血瘀用黄芪、莪术等。③阴阳并补,整体调和。药用女贞子、菟丝子等。④中西并重,古今结合。喜用白英、蛇毒抗肺癌。文献引用:刘歆,李慧杰,张康乐,等.齐元富教授治疗肺癌经验[ J].中医学报,2014,29(11):1559-15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期以(风邪、热邪)为主,后期以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脾肾阳虚)为主。分风热兼湿、血热夹瘀、湿热瘀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型。指出: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故补气健脾,化瘀通络,解毒祛湿,与疏利少阳并举。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依据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并观察相应中药复方联合川芎嗪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根据不同时段中医证型,在常规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运用川芎嗪联合中药复方治疗:(1)肝阳上亢型,给予羚羊钩藤汤;(2)痰热蒙蔽清窍型,给予黄连温胆汤;(3)痰热腑实型,给予大承气汤合菖蒲郁金汤;(4)气虚血瘀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对照组按西医的常规治疗。结果: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存在着一定的演变规律,即发病前3天以肝阳暴亢型、痰热蒙蔽清窍型、痰热腑实型多见,经临床治疗后,肝阳暴亢型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痰热瘀阻和痰热腑实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且随访半年则以气虚血瘀型、阴虚火旺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胃虚寒型多见,气虚血瘀型为主,其次为脾胃虚寒型。经4周的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存在着一定的演变规律,即急性期以实证为主,经对证治疗后则相应的实证减轻或消退,进而凸现的是虚证本质;依据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中医证型,运用与证型相应的中药复方联合川芎嗪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