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为避免和减少颈部手术对喉返神经损伤,本文利用尸体解剖探讨喉返神经走向与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具用甲醛固定的成年尸体标本喉返神经(40侧)及其分支解剖;肉眼观察其与甲状腺、 甲状腺下动脉和Berry's韧带相关性;测量喉返神经入喉点与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以及甲状软骨下角至锁骨中点与胸骨柄上端的距离.结果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比例为96%,交叉点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之上占88%,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前方与后方分别为22%与50%,经过Berry's韧带后方占95%,喉返神经入喉点至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8.2±2.5)mm.结论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韧带关系复杂,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喉返神经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2.
喉返神经在颈部解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4 5具 (90侧例 )成人颈部尸体标本 ,观测喉返神经及其分支与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下极的位置关系。结果 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的横径平均为 1 9mm± 0 4mm。喉返神经在颈部发出 2~ 5支喉外支和 1~ 4支喉支。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位置关系 ,左右侧有明显差异。 87 5 %的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交叉点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之上。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 ,解剖暴露出喉返神经及其分支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52具中国成年人尸体上对103例喉返神经和50例喉上神经外支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重点观察了喉返神经与甲状软骨下角、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侧韧带及气管食管沟的关系,以及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极和甲状腺上动脉的位置关系。1、甲状软骨下角平均长0.49厘米(0.30—0.84厘米),喉返神经入喉处距下角尖0.62厘米(0.16一1.13厘米),并且总是经过环甲关节后方入喉。2.甲状腺下动脉缺如者9例(8.7%)。左侧喉返神经多位于动脉后方,右侧多位于动脉前方,有75例(81.5%)神经与动脉交叉位于下极之上1.36±0.78厘米,有15例恰位于下极平面,有2例位于下极之下(0.4厘米和0.13厘米)。3、发现6例甲状腺上动脉行经甲状腺表面,供应胸腺组织,过去来见有报导,可能系胸腺动脉的另一来源。4、每一例均具有甲状腺侧韧带。喉返神经大多数位于该韧带后方,少数穿过韧带后份。5、左侧喉返神经(52例)均沿气管食管沟直行向上,右侧喉返神经有2/3在沟内直行,有1/3在气管外侧斜行向上,在颈根部神经位于沟外0.2—1.0厘米。6、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标志,按其可靠程度分别为:甲状软骨下角(或环甲关节)、甲状腺侧韧带最佳;其次是甲状腺下极、气管食管沟和甲状腺下动脉。 7、50例喉上神经外支,有15例紧贴甲状腺上极,穿出血管神经鞘。50例平均距上极0.30—0.54厘米,多在动脉内侧穿出血管神经鞘(46例,占92.0%)。  相似文献   

4.
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局部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避免在甲状腺手术中误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5具(男30具,女15具)成人尸体的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进行解剖,以观测二者的解剖关系。结果:喉返神经平均横径为1.93±0.35mm。喉返神经入喉支以2~5干型的为多见,占68.9%。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为2.61±0.23mm。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左右侧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喉返神经横径平均在1.93±0.35mm之间;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峡平面分支的最为普遍;神经行于动脉主干之后的有48.9%,为多见;神经行于动脉前及动脉分支的例数差不多,左侧神经行于动脉之后的多见,而右侧神经行于动脉之前的多见,左右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外科颈部手术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与区域保护对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42例甲状腺手术随机分成喉返神经显露组(Ⅰ组)和区域保护组(Ⅱ组),每组各171例。Ⅰ组在术中切断、结扎甲状腺峡部后,向上提起腺体,在其下背侧沿气管食管沟向甲状软骨下角方向游离,显露喉返神经。Ⅱ组在处理甲状腺下动脉前后2支时紧贴腺体结扎切断,不分离显露喉返神经。结果:Ⅰ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0.58%);Ⅱ组喉返神经损伤7例(4.09%)。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该神经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甲状腺手术避免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 12 0例 (左右各 60例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 喉上神经外支在平甲状软骨上缘与甲状腺侧叶上极上方约 1 2cm处之间 ,两者距离很近 ,其横径为 0 6± 0 2mm。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横径为 1 4± 0 4mm ,其入喉点至环甲关节 (甲状软骨下角尖 )的距离为 5 2± 1 6mm。喉返神经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者右侧稍多于左侧。左侧沿气管食管沟上行 ,右侧与气管食管沟之夹角为 17 8°± 8 2°。结论 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关系密切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呈交叉或交织关系 ,显露神经的术式 ,术中以气管食管沟、甲状软骨下角等为标志 ,是显露喉返神经简便、安全、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100例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区的局部关系。喉返神经多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但在甲状腺峡下平面,有31例斜入沟内,以右侧为多见(28例)。另外有一例右喉返神经穿甲状腺实质内。喉返神经在喉外分支的56.0±4.45%,其中以2支型最多见(50.O±5.0%)。其分支高度,以位于甲状腺峡平面为多见,占60.72±6.52%。喉返神经及其分支入喉部位,多数在环甲关节后方(82.72±3.78%),环状软骨弓上缘(91.98±2.13%)入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神经在动脉后方的为多见,占55.O±4.97%,神经在动脉分支之间者,占30.0±4.58%,神经在动脉前方者,占14.O±3.47%。左、右有明显差异,神经在动脉后方者,多见于左侧,神经在动脉分支之间或动脉前方者,右侧多见。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的横径平均1.84±0.39mm,以1.6~2.0mm为多见,占47.O±4.99%。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走行和入喉点。方法在50具(10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喉的神经与甲状腺的血管及甲状软骨上角、下角的位置关系。结果①喉上神经入喉点在甲状软骨上角尖的前下方约13mm;②喉返神经入喉点在甲状软骨下角尖的后下方7mm;距喉结最突出点水平线下方约3. 5cm。结论术中以甲状软骨上角、下角和喉结为标志,是显露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容易、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甲状旁腺的解剖研究找出甲状旁腺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对40例尸体的颈部进行解剖,对甲状腺周围组织结构和甲状旁腺的数目、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描述。结果:甲状旁腺平均(3.41±0.59)个/例,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后内侧(即上甲状旁腺主要集中在甲状软骨下角区域,下甲状旁腺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下极)。上甲状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经外侧(62.3%),而下甲状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经内侧(68.1%)。结论:通过对甲状腺解剖结构和特点的探讨,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的特点,为其临床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先富  韩福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28-1329,1332
目的: 比较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的效果。方法: 120例甲状腺手术中, 根据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式不同分为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组65例(99条次)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组55例(57条次)。分别比较2组寻找喉返神经时间(即游离好甲状腺开始寻找喉返神经至找到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即寻找喉返神经时的出血量)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2种方法寻找喉返神经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一过性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均能简便、有效地寻找到喉返神经, 并能够有效保护喉返神经不受损伤, 术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在直视下灵活采用2种方式解剖、寻找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方法,以减少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常规显露RLN242例(293条),不显露RLN85例,并对RLN解剖特点、损伤情况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显露RLN者暂时性损伤率为1.65%(4/242),无永久性损伤;未显露者暂时性损伤率为8.23%(7/85),永久性损损伤率为2.35%(2/85),两组暂时性损伤率之间和永久性损伤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23%(197/293)的RLN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61.09%(179/293)的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面,31.39%(92/293)位于动脉的浅面,4.09%(12/293)穿行于动脉的分叉处,4.13%(10/293)与动脉无关,“非返性喉下神经”的发生率为0.68%(2/293)。结论RLN的行程过程中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有计划地显露RLN可以预防其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术中喉返神经的观察与测量为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术中观察和测量接受甲状腺手术病人的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其"区域解剖变异",总结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措施及保护技巧。结果勾绕动脉后上行的喉返神经多数(62.54%)位于气管外侧缘中下1/3的深面;左侧喉返神经与气管侧壁距离为(5.63±0.58)mm;右侧喉返神经距离为(6.47±0.98)mm。走行于甲状腺背侧叶的喉返神经大部分(63.96%)位于左右侧叶中内2/5。喉返神经分叉大部分(67.14%)位于甲状腺下极的后外下方与甲状腺下极水平距为(0.624±0.021)cm。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喉返神经显露,掌握喉返神经的显露技巧,能够有效的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共20侧上肢标本,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中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支点到肱骨内侧髁以及正中神经主干在肘窝处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结果 正中神经前臂的主要肌支有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掌长肌支、指浅屈肌支、指深屈肌桡侧半支、拇长屈肌支和旋前方肌支,其长度分别(46.3±12.5)、(44.5±9.7)、(43.5±4.1)、(53.5±7.2)、(62.4±19.8)、(64.4±7.8)、(109.4±14.9) mm;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别是(1.7±0.2)、(1.5±0.5)、(0.9±0.3)、(1.2±0.3)、(1.5±0.1)、(1.2±0.3)、(1.0±0.4)mm;正中神经主干距内侧髁距离为(35.4±3.3) mm;旋前圆肌支标本可直接与肱骨内侧髁上方尺神经主干无张力缝合.结论 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旋前圆肌支和桡侧腕屈肌支是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甲状腺术中观察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探讨避免因显露而造成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与甲状腺外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同时显露双侧喉返神经的1642例甲状腺手术的病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显露双侧喉返神经,发现右侧2条“非返性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主干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之前、之后和动脉分叉之间的比例分别为27.2%(446/1642)、41.7%(684/1642)和31.2%(512/1642);右侧分别为20.2%(331/1642)、43.4%(712/1642)和36.4%(597/1642)。医源性损伤8例,永久性损伤3例,暂时性损伤5例。神经减压11例,半年内神经功能恢复7例。结论尽管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不恒定,但经验丰富、熟悉喉返神经解剖特点的医师,术中耐心的显露辨认和保护可避免喉返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价值。方法对235例甲状腺手术作回顾分析。腺叶切除224例,全甲状腺切除11例,行功能性或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47例,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果解剖显露喉返神经242条,2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8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预防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支掌背部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掌背部筋膜皮瓣、掌指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外科神经修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上肢标本42例,应用解剖剥离法,解剖出桡神经浅支及其各分支,观测了桡神经浅支分为内、外侧支的分支点(A点)与桡骨茎突(O点)的距离(AO)和角度(∠A),并测量了其各分支点之间的长度及相应分支点的角度。外侧支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处记为B点;桡神经内侧支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处记为C点,第二、三掌背皮神经的夹角记为∠C;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为指背皮神经处分别记为D点和E点。结果:42例标本中,38例标本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远侧约(3.8±0.6)cm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前行约(1.2±0.3)cm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桡神经内侧支前行(1.1±0.2)cm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布于手背部。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充分的掌握皮神经的走行数据和体表投影,从而减少损伤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显露法在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 893例头颈手术患者,其中甲状腺手术1862例;良性病变1 524例,恶性338例;复发性第Ⅲ鳃裂瘘管14例,气管狭窄10例,气管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各2例,颈段食道癌3例。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在直视下保护喉返神经并切除病变。手术后7 d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声带运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原发病灶完整切除,术后7 d发现2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左侧喉返神经麻痹,随访3个月后恢复部分功能,其他患者声带活动正常。恶性肿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喉返神经显露是头颈手术中一项重要技术,合理的显露方法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319例甲状腺病变的手术方法及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与RLN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19例手术均获彻底切除。术后3例出现RLN暂时性损伤,无术后大出血及甲状腺危象发生。结论:RLN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熟悉RLN的解剖和变异,在甲状腺手术中根据情况有选择地显露RLN是减少其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方红  姚永强  谢继平 《中外医疗》2012,31(32):11+13-11,13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定位在甲状腺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结合喉返神经定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甲状腺旁腺损失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返神经定位在甲状腺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减少了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程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永坚 《中外医疗》2011,30(21):8-9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中不分离喉返神经,语音检测喉返神经是否损伤;B、C2组采用全麻,B组患者术中部分或全部分离喉返神经,C组手术过程中不分离喉返神经,对比分析3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状况。结果 A组局麻下施行甲状腺手术,不显露喉返神经,术后喉返神经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B、C2组。结论用局部麻醉、手术中即时语音检测喉返神经是否损伤,或者术中部分或全部喉返神经分离,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