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24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8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Hcy水平,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CON组)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DR组与NDR组血Hcy水平、HbA1C均明显高于CON组,以DR组更明显。②T2DMDR组与NDR组患者血浆叶酸(FA)、VB12低于CON组,以DR组降低更明显。结论:Hcy与T2DM视网膜病变有关,可能是T2DM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收集 291 例 T2DM 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眼底检查结果分为 DR 组与非 DR (NDR)组,ELISA 法检测血清CTRP9、脂联素及胰岛素水平。统计分析血清CTRP9水平与T2DM患者、T2DM并发DR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血清CTRP9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DR的关系。结果 与NDR组相比,DR组血清CTRP9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并发DR患者中,血清CTRP9水平与DR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P=0.01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混杂因素,随着血清CTRP9水平的升高,T2DM并发DR的风险显著升高(P<0.001)。结论 T2DM并发DR患者血清CTRP9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T2DM住院患者165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正常眼底(non-DR,NDR)组83例和DRP组82例,同期正常健康人群82例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病史并检测各组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与NC组比较,NDR组和DR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肌酐、胱抑素C明显升高 (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 (P<0.05)。与NDR组比较,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病程、胱抑素C、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明显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及糖尿病病程是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糖尿病病人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其对血清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共计120例,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形标准,行眼底检查或者眼底荧光造影,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7例,糖尿病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3例,另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人5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CTG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标本中血清CTGF水平从而进行分析。结果DNA甲基化特异性PCR统计分析结果显示DR组CTG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24.45%,低于NDR组(42.86%)和NC组(78.95%)(P < 0.05和P < 0.01)。DR组血清CTGF水平明显高于NDR组和NC组(P < 0.01)。结论从表观遗传学角度,CTGF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导致血清CTGF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1例血清镁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羽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2):143-143,145
目的:探讨血清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6例,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35例患者血清镁浓度、检查眼底,并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NDR组(P<0.05)和DR组(P<0.01)血镁均降低。且DR组血镁水平低于NDR组(P<0.05)。结论:低血镁可能为DR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腹C肽(FC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非视网膜病变组(NDR)、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比较三组患者FCP、ACR及CRP水平的关系。结果:NDR组与NPDR组的ACR和CRP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与PDR组的SBP、DBP、FCP、2hc-p、ACR、Cys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和PDR组的FCP、2hc-p、ACR、Cysc、Cc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CP是DR的保护因素,ACR、CRP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联合FCP、ACR和CRP检测,对分析DR的病变程度和防治DR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秋燕  干正琦  邵一川 《浙江医学》2017,39(15):1294-129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78例和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18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NDR组相比,DR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P<0.01),胰岛素抵抗更明显(P<0.05),而TBil、DBil、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124)、年龄(OR=1.023)、BMI(OR=1.036)是其独立危险因素,TBil(OR=0.907)、DBil(OR=0.847)是其保护因素。结论DR的发生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胆红素可能是DR的一种有益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选取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T2DM组(NDR组,n=1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n=100)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100);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 CON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25-( OH) D水平,记录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血压,测定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并将各种DM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CON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NDR组、DR组及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R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DR组、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DP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DMAP与体质指数、HbAl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均P<0.05),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49,P<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血清25-( OH) D水平是与DMAP密切相关。有效监测血清25-( OH) D水平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比较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DR组、NDR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变化在D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液流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秀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88-59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76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1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45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1)。结论血清VEGF、TNF-α及CRP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泰安汉族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 IA)检测泰安地区111例无亲缘关系汉族人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正常对照者35例(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2型糖尿病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27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2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21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PDR组脂联素浓度明显地低于NDR或NPDR组(P〈0.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泰安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人中是降低的,脂联素浓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脂联素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血浆中VEGF的含量,PDR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结果血浆:NPDR组VEGF含量(88.17±25.8)pg·mL^-1,明显高于NDR组(37.49±16.6)pg·mL^-1和PDR组(63.12±16.25)pg·mL^-1,PDR组VEGF含量高于NDR,以上三组中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39±10.48)pg·mL^-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63.12±16.25)pg·mL^-1、房水(291.21±45.04)pg·mL^-1、玻璃体(527.62±79.00)pg·mL^-1中VEG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三者比较,玻璃体〉房水〉血浆(P〈0.05)。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09年6月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23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30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27例,另设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并于生化检验室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病例组,包括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浆瘦素分别为(17.41±5.81)ug/L、(13.32±6.78)ug/L、(9.52±4.34)ug/L、(5.1±3.4)ug/L。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病例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瘦素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无相关关系。血浆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血浆瘦素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且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_3(VD)水平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无DR(NDR)组、非增殖型DR(NPOR)组及增殖型DR(PDR)组,并取同期3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对每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对象血清VD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76.6%处于VD缺乏状态。随着2型糖尿病DR加重,血清VD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长的糖尿病病程(OR:2.379,P=0008)、高HbA1c(OR:5423,P=0.015)、高LDL-C(OR:2.922,P=O.039)、低血清VD水平(OR:0.776,P=O.003)是糖尿病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存在更为严重VD缺乏。低VD水平、较长的糖尿病病程、高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21例糖尿病视网膜无病变组(NDR组),又将DR组分为背景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例和增值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例。分别检测各组VEGF值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NDR组、BDR组及PDR组VEGF含量(pg/ml)分别为108.4±27.2、185.2±32.6、162.3±28.7、220.3±44.6和201.9±3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BDR、PDR与ND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与BDR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1(Ang-1)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49例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41例。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素1,促血管生成素2,Tie-2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促血管生成素1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5);促血管生成素2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明显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组(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高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在3组中逐渐升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视网膜病变中促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Tie-2受体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1和促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组成的信号传导系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6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52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4例),收集并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指标,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PDR组和NPDR组患者病程和HbA1C均长于与高于DM组(P<0.05~P<0.01),而PDR组患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亦长于与高于NPDR组(P<0.05和P<0.01);PDR组和NPDR组25-OH-VD水平均显著低于DM组(P<0.01),而PDR组患者25-OH-VD水平亦明显低于NPDR组(P<0.01);PDR组患者SBP高于DM组(P<0.05),但与NP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病程、SBP和HbA1C与D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25-OH-VD水平与DR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病程和HbA1C均是DR的危险因素(P<0.01和P<0.05),而25-OH-VD是DR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低血清25-OH-VD水平与DR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黏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对照进行FBG、2hPBG、HbAlc、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Retinopathy,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mvRetinopathy,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I、DR—Ⅱ、DR—Ⅲ组。结果NPDR组2hPBG、HbAlc高于NDR组(P〈0.01)。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变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NPDR组、NDR组与对照组(正常人)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NPDR组之间及NPDR组、NDR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lc水平、血流变学密切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