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CI治疗的4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26例在行PCI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观察2组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冠脉血流均有改善,但观察组TIMI血流3级及TMPG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DV及LVEF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可明显增加老年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对术中无复流血流的改善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120例AMI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等治疗。随机分成A组与B组两组,各60例。A组PCI术前予以丹红注射液,术中出现无复流2例,再予以硝酸甘油冠脉内给药;B组直接行PCI术,术中出现无复流8例,再予以硝酸甘油冠脉内给药,对比两组患者冠脉血流恢复情况。同时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监测CRP。结果:A组全部冠脉血流恢复TIMI3级,B组有4例冠脉血流恢复TIMI3级,且用丹红注射液组术后CRP降低更明显。结论:PCI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AMI患者的CRP值,且联合硝酸甘油后较单一给予硝酸甘油可更有效恢复无复流血管的TIMI血流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塞通(三七总皂甙)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替罗非班组(20例)和替罗非班组(19例)。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在发生缓再流现象的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10 mL(0.5 mg)+血塞通400 mg,然后替罗非班10 mL/h持续静脉滴注36 h,0.9%氯化钠250 mL+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药2天;替罗非班组在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0.5 mg后,继续给予替罗非班10 mL/h持续静脉滴注36 h。注射1、5、10 min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注药前后病变血管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并应用TIMI血流计帧法(TIMI frame count,TFC)定量测定血流速度;详细记录注药后2 h内ST段回落幅度,48 h内各种出血发生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注药前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和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分级、TF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在冠脉内注药后有11例(55%)患者获得TIMI 3级血流,注药后1、5、10 min时TFC分别为57.6±12.6、46.1±9.3、49.8±10.9,注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为(1.85±0.31)mm;替罗非班组注药后有8例(42%)患者获得TIMI 3级血流,注药后1、5、10 min时TFC分别为69.3±16.1,61.2±15.3,63.7±18.3,注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为(1.40±0.21)mm。两组冠状动脉内注药后血流均有明显改善(P0.05),血塞通+替罗非班组血流改善较替罗非班组更为显著(P0.05),2 h内ST段回落幅度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3%(6/18)和44%(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内注射血塞通+替罗非班较单用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不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接受PCI治疗后的AMI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行PCI术前给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1次,共3喷,术后继续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3喷/次,每天3次,疗程7天。评价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及峰值,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63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CTFC降低(P<0.05)。两组TIMI血流分级、CK-MB峰值、CK-MB达峰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使用宽胸气雾剂可改善冠脉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相关性。方法:连续记录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64例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排除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等患者199例,最终465例纳入本研究,其中CSFP患者53例(CSFP组),非CSFP患者412例(对照组)。冠状动脉血流流速通过计算TIMI帧数表示。分别测定上述患者血浆FFA水平,分析其与CSFP的相关性。结果:非CSFP组与CSFP组患者的TIMI血流帧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校正后的前降支帧数、回旋支帧数在CSF组分别为(28.33±3.21)和(34.22±4.52),均明显高于非CSFP组〔分别为(17.33±3.34)帧和(18.31±4.11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CSF组比较,CSFP组血浆FF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SFP组TIMI血流帧数与血浆FFA水平呈正相关性(r=0.691,P 0.01)。结论:CSFP患者血浆FFA水平明显升高,FFA可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CSFP,并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AMI行PCI术后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3min内缓慢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ml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10min采用通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分级评价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情况,观察术后2h、12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术后7天内出血情况及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10min TIMI 3级血流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均明显下降,12h后治疗组仍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7天内出血率及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AMI行PCI术后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并分析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需行PCI手术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并记录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TFC、90 min内ST回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术后TIMI血流0~1级、2级、3级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心脏性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PCI后血流灌注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PCI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观察组术前加服阿托伐他汀80 mg。观察2组术后即刻TIMI帧数(CTFC)、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心肌灌注显像积分及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观察组校正的TIMI帧数、心肌灌注显像积分、CK-MB以及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紧急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h~12h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体观察通心络抑制猪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16头小型雄性家猪,麻醉后进行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心脏左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管腔外径大小近似的两处节段进行仔细分离,在血管外膜包裹吸附白细胞介素-1β(IL-1β,2.5 μg)的纸巾,构建冠状动脉痉挛模型,2周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经导管冠脉内给予5-羟色胺(5-HT,10 μg /kg)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情况。将成功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只(12个血管段),单纯喂养专用饲料;通心络组6只(12个血管段),喂养专用饲料和通心络〔1 g/(kg·d)〕,连续喂养4周后停药1周,进行第2次造影并以同样方法进行诱发痉挛实验。造影结束后处死动物,截取包裹IL-1β的血管段,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手术处理血管段(Ras homologue, Rho) 激酶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其底物肌球蛋白结合亚基磷酸化(myosin-binding subunit phosphorylation,MBS-P)的表达。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2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局部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20%~30%),5-HT能诱发其痉挛。第2次造影显示,对照组11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阳性,1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阴性。通心络组2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阳性,10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阴性。 病理学检查,两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巨噬细胞聚集现象,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比较管腔狭窄程度及内膜增殖明显减轻。对照组Rho 激酶 mRNA的表达及肌球蛋白磷酸酶(MLCP)的MBP-S水平明显上调,通心络组Rho 激酶 mRNA表达〔(71.5±2.4)%〕被抑制,与对照组〔(98.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心络组MBS-P的灰度值(16633±1390) 明显降低,与对照组(25 818±4 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心络具有明显抑制IL-1β介导的冠状动脉内膜增殖及5-HT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抑制IL-1β包裹血管段细胞内Rho激酶mRNA表达,减少MBS-P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在防治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疏血通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68例完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随访观察6个月,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的再狭窄情况。结果共有43例患者完成随访,疏血通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20例。疏血通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3例(1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7例(35%)](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疏血通治疗组经治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治疗组;晚期丢失内径及其指数[(0.46±0.25)mm,(24.26±8.64)%]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0.75±0.33)mm,(31.25±11.03)%],P值均<0.05;而净获得内径及其指数[(1.23±0.30)mm,(58.96±24.68)%]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0.98±0.33)mm,(42.68±29.51)%],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在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心可舒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HRV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8.8±3.2)次/周和(4.4±2.1)次/周,对照组分别为(8.4±3.1)次/周和(3.9±2.0)次/周,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周平均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HRV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心率分别为(85.44±2.89)次/min和(77.32±2.17)次/min,对照组分别为(83.80±4.30)次/min和(76.70±2.93)次/min,治疗后两组平均心率均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频(LF)、高频(HF)及总功率(TP)频域指标均明显升高,LF/ HF及极低频(VLF)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心可舒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HRV,减少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注射液辅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对8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注射液,剂量为0.2-0.3mg/Kg,加5%葡萄糖30-50ml静点,每天一次,滴速8-10滴/分,连用3-5天,观察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加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液静点,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可缩短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时间及住院天数,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并发症.结论: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西药常规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心绞痛症状,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提取物显著增加LAD舒张期峰值流速(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P<0.01),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P<0.01);同时,血浆NO水平升高(P<0.01),ET水平下降(P<0.01),NO/ET比值升高(P<0.01);而对照组冠脉血流,血浆NO和E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LAD血流流速的增加与血浆NO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以及NO/ET比值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浆NO和ET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球囊扩张损伤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中段中膜的方法建立再狭窄(RS)模型。采用计量组织学方法,结合病理形态学分析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药物对后期管腔丧失及血管重塑的影响。结果:血管重塑可解释(59±20)%的后期管腔丧失,各药物组在减少后期管腔丧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在减少由血管重塑造成的后期管腔丧失方面,芎芍小、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血管重塑对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期的管腔狭窄具有重要作用,芎芍胶囊可明显抑制猪冠状动脉球 伤后的病理性血管重塑,从而减少术后管腔丧失,预防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与纤维蛋白原(Fig)及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102例AMI患者检测血脂和Fig,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按血浆Lp(a)浓度分为高Lp(a)组(≥300mg/L)和低Lp(a)组(〈300mg/L),比较两组血浆Fig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结果Lp(a)与Fig、冠脉狭窄分数、有明显相关性(P〈0.01)。高Lp(a)组的Fig水平、冠脉狭窄分数、梗死相关血管的残余狭窄程度、血管闭塞率均明显高于低Lp(a)组(P〈0.05),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评分明显低于低Lp(a)组(P〈0.05)。结论血浆Lp(a)升高的AMI患者,其Fig水平也异常升高,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增加,IRA的残余狭窄程度加重,血流速度缓慢,血管闭塞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全面采集在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试验,包含1131例患者,其中丹红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2例,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均数差(MD)=6.62,95%可信区间(CI)(4.91,8.34),P<0.00001],TIMI分级3级患者明显增多[相对危险度(RR)=0.22,95%CI(0.12,0.41),P<0.00001],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MD=-151.86,95%CI(-247.00,-56.72),P=0.002]。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心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增加TIMI血流的分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康男性口服中药复方冠心Ⅱ号对心血管功能,尤其是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11名健康男性口服冠心Ⅱ号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和左前降支(left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diastolic peak velocity,Vmax)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diastolic flow velocity time inte—grals,VTI)的变化。结果服药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与服药前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血流显像测量值、Vmax和VTI在30、60、90、120min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增加冠脉血流量可能是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