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乡镇学校甲肝暴发流行现状,以期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70例病人中除1例教师、1例小卖部人员、2例托幼儿童外,其余66例均为在校中小学生。结论主要考虑食源性同源感染,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预防和控制乡镇学校甲肝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桂西农村寄宿制小学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某寄宿制小学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暴发流行的原因、流行特征,为桂西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预防与控制甲肝暴发措施。方法采用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症状进行诊断,采集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这所学校共有620名学生,<1个月共发生甲肝154例,发病率为24.84%,实验室检测154份学生血样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HAV-IgM)抗体阳性,92例谷丙转氨酶(ALT)≥100u/L,75份食堂及周边食品店人员血样HAV-IgM抗体全部阴性。寄宿生甲肝发病率显著高于外宿生(χ2=9.72,P<0.01)。结论此次甲肝群体暴发是由于饮用了甲肝病毒污染的生水、食物、聚餐及密切接触引起。提示改善西部贫困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设施、提供卫生安全饮用水,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卫生监管是防止寄宿制学校甲肝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文霞  姚玲  赵连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73-1074
目的查明甲肝疫情的暴发原因,为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经验。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及学校餐厅、周边餐厅、饮食流动摊点从业人员血清进行甲肝IgM抗体检测,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制定疫情处理措施。结果该疫情是由学校周边一餐厅食品污染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发病20例(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罹患率0.45%,均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结论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周边饮食卫生监督和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8年广西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株基因型。方法采自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中3所学校现症病人的血清。经RT-PCR对HAV-VP1区核苷酸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来自3所学校的HAV流行株V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AH2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6%,同属于IA亚型;氨基酸水平上没有发生氨基酸的缺失、插入,未发生有意义的突变。结论IA亚型是导致此次甲肝暴发的流行株,3所学校具有相同的传染源和流行株。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水平低是甲肝流行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甲肝疫苗的免疫水平及甲肝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明甲肝疫情的暴发原因,为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经验。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教师及学校饭堂、学校副食品店从业人员血清进行甲肝IgM及肝功能检测,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制订疫情处理措施。结果该疫情由学生饮用学校自供未经消毒的生活用水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发病171例,均为在校学生(住校生169例、外宿生2例),罹患率5.22%,发病学生中接种过甲肝疫苗的46例,接种过人免疫球蛋白的51例。结论此次甲肝群体暴发是由饮用了甲肝病毒污染的生水、共用餐具及密切接触引起。提示改善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设施、提供卫生安全饮用水,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卫生监管是防止寄宿制学校甲肝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暴发流行甲型肝炎2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铜陵市 1 998年 5月暴发流行 2 2 5例甲肝与 1 991年 5月~ 1 998年 5月散发流行的 463例甲肝在临床表现上是否存在差异 ,本文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诊断标准与病例选择按 2 0 0 0年 9月西安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 ,选择抗HAV IgM阳性 (固相放免法 ) ,1 998年 5月~ 1 998年 6月暴发流行的甲肝住院病例 2 2 5例作为暴发流行性组 (简称暴发组 ) ,另按同一标准选择 1 991年 5月~ 1 998年 5月散发流行的甲肝住院病例 463例作为散发流行性组(简称散发组 ) ,两组作对照分析。统计学检验…  相似文献   

7.
1988年初,上海地区部分居民因食用不洁毛蚶引起甲型肝炎(下称甲肝)暴发流行。我院于1~5月共收治甲肝3658例,其中妊娠期甲肝107例,占2.9%。单纯甲肝86例,乙肝基础上重叠甲肝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连市甲型肝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1984—2007年间发生的34起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984—2007年,大连市共发生34起甲肝暴发疫情,暴发原因以经水传播为主,共有19起,占55.88%,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占有一定比例,占26.47%;疫点分布主要以学校、乡镇街道、外资企业(独资和合资)及工厂为主,分别发生12起、10起和9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35.29%、29.41%和26.47%;年龄分布以15~40岁年龄段为主,职业分布涉及学生、外企员工、犯人及幼儿。结论大连市甲肝暴发疫情流行强度较大;发生原因发生变化,经水传播途径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而生活接触为传播途径所占的比例则大幅度上升;高发年龄有后移趋势;高发人群发生转移,流动人口发病比例增加。采取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策略,控制甲肝暴发疫情发生是今后甲肝防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1988年1~3月上海市甲型肝炎(下称甲肝)暴发流行期间,我院共收治甲肝病人1205例,男与女之比为1.11∶1。其中郁胆型肝炎26例,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利川石坝三所学校甲肝暴发流行特征的调查分析,摸清了该次疫情发生的传播机制,提示对中小学生开展甲肝免疫水平监测,加强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学生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学校传染病的流行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夏志才  曾庆秀  王辉 《中外医疗》2009,(31):123-125
目的研究宣城市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全市甲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宣城市1990~2008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2008年宣城市甲肝年均发病率为65.40/10万,发病率由1991年的241.15/10万降至2008年的2.00/10万;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也从1991年的65.41%下降到2008年的4.91%。病例以青少年为主,呈现主要感染年龄组逐渐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转移的现象;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1.60:1)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和散居儿童占绝大多数,但学生和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则逐渐下降;全年均有发病,春季高峰逐渐被削平。结论宣城市甲肝防制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后在做好低龄组儿童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注重青壮年等大年龄组人群的接种。  相似文献   

12.
夏志才  曾庆秀  王辉 《中外医疗》2009,28(34):27-29
目的研究宣城市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全市甲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宣城市1990~2008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2008年宣城市甲肝年均发病率为65.40/10万,发病率由1991年的241.15/10万降至2008年的2.00/10万;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也从1991年的65.41%下降到2008年的4.91%。病例以青少年为主,呈现主要感染年龄组逐渐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转移的现象;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1.60∶1)。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和散居儿童占绝大多数,但学生和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则逐渐下降;全年均有发病,春季高峰逐渐被削平。结论宣城市甲肝防制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后在做好低龄组儿童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注重青壮年等大年龄组人群的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型肝炎爆发的原因,分析甲型肝炎爆发的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对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11月23日至12月18日某镇中学发生的甲肝病例69例,罹患率为4.80%;爆发的原因是学校饮用水受粪便污染、食堂卫生条件差、学生不良卫生习惯以及疫情报告不及时。采取控制传染源、环境消毒、预防接种以及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此次甲肝爆发是由饮用水污染所致。今后农村寄宿学校应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防止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14.
新兵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3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远贵  马峰  刘世昌  龙泳  徐德忠 《医学争鸣》2001,22(18):1717-1719
目的:观察新兵接种甲肝疫苗与乙肝疫苗3a效果。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观察3a接种甲肝、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结果:接种甲肝疫苗组2201人,无1人发生甲型肝炎;对照组2611人,发病4人;甲肝疫苗接种3a的保护率为100%。接种乙肝疫苗组2611人,发生乙型肝炎1人;对照组2628人,发生乙型肝炎5人;乙肝疫苗接种3a的保护率为80%。结论:部队新兵接种甲型与乙型肝炎疫苗,可使部队战士甲、乙型肝炎发病率减少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扬州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方法对2004-2011年戊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结果戊肝上升趋势明显,发病数已明显超过甲肝,戊肝以35~70岁有壮年和老年高发。结论应结合戊肝的流行特点开展相关防制工作,戊肝防控工作和意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平江区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江区1991 ̄2005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平江区病毒性肝炎的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2.82/10万,甲肝为4.24/10万,乙肝为18.27/10万;具有春季相对多发、青壮年相对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城郊多于城区的特征;甲肝疫情具有典型的春季高峰,乙肝占病毒性肝炎的比重逐渐增多。结论总体疫情呈持续下降的势态,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琳  陈立 《医学综述》2012,18(17):2802-2804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青少年及儿童发病为主。我国是甲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如今,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甲肝疫苗。一次接种便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现从甲型肝炎最新分子流行病学分型、甲肝疫苗使用现状及保护效果和甲肝基因重组疫苗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更好地研究甲型肝炎疫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甲肝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4606例,年均发病率15.38/10万,甲肝占病毒性肝炎的百分比也呈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为1.72∶1;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46.92%),其次为农民(21.91%)。结论黔西南州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仍需扎实开展甲肝疫苗常规接种工作以维持低发病水平;重点加强学生、农民等高发人群的预防措施,提高全人群对甲肝的免疫力,控制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描述和分析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2008年年鉴,并采用两步聚类方法对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6.82/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为主,0~20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9.92%;7~11月高发(占报告病例数的52.01%),即秋冬春季节高发,发病最高峰为10月。甘肃省各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水平差异较大,发病较高的地区多位于甘肃西部和南部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可聚为2类,即以农民和非农民人员为代表,以农民为代表的一类大多年龄较大,发病时间在上半年;而非农民人员多数年龄较小,发病时间在下半年。结论本研究表明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差异显著,应进一步摸清存在差别的原因,加强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规划及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