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藤茶中提取的二氢杨梅素(DMY)对胃癌细胞 SGC7901生长的影响,以筛选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方法使用超声中性水浸提法提取藤茶中的活性成分 DMY,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纯度达99%以上,CCK-8比色法检测纯化后的 DMY 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 DMY 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直接从野生藤茶中提取 DMY,经过 RP-HPLC 分离纯化后的 DMY 的纯度达到99%,DMY 在低浓度时(≤1 mmol)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应(P <0.05),且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同时 DMY 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且其促凋亡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藤茶中提取的 DMY 具有显著杀伤胃癌细胞 SGC7901的效应,将来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杨梅素(Myricetin)诱导膀胱癌细胞株BIU-87凋亡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加入不同浓度杨梅素干扰,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MTT及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杨梅素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凋亡的影响;后用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及caspase-3转录水平的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杨梅素能诱导BIU-87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survivin的转录和表达,同时对caspase-3有上调作用.结论:杨梅素能诱导膀胱癌细胞BIU-87凋亡,其机制与抑制survivin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杨梅素对人肝癌细胞系 HepG2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杨梅素孵育HepG2细胞,在不同时间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定量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液LDH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途径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杨梅素对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杨梅素作用于HepG2细胞,随杨梅素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100.02±5.97)%vs.(71.60±3.75)%,P=0.006];早、晚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0.19±2.61)%vs.(2.52±2.05)%,P=0.003;(11.71±3.34)%vs.(3.69±1.13)%,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杨梅素浓度增加,线粒体途径的促凋亡因子BAX蛋白表达量增加,而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杨梅素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肝癌活性;线粒体途径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体外对肺癌干细胞(LCSC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肺癌细胞株PC9和H1299以及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经DMY作用后,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亲代PC9和H1299细胞建立LCSCs,单细胞成球实验测定DMY对PC9/LCSCs和H1299/LCSCs悬浮细胞球形态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anog、OCT4、SOX2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5~100μmol/L的DMY对16HBE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效应,该浓度范围的DMY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体外PC9和H1299细胞活力,25μmol/L的DMY可显著诱导体外肺癌细胞凋亡;DMY可显著抑制LCSCs体外单细胞成球体积和数量,并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同时降低LCSCs中Nanog、OCT4、SOX2表达量。结论DMY在体外可抑制肺LCSCs生长,其抗癌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顺铂(Cisplatin,CIS)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K组)、100 mg/kg.d-1二氢杨梅素组(DMY组)、2 mg/kg.d-1顺铂组(CIS组)、2 mg/kg.d-1顺铂+100 mg/kg.d-1二氢杨梅素组(联合组),实验第24 d,测定小鼠体重变化、肾脏指数(KI)、尿素氮(BUN)及肌酐(CRE)水平、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K组相比,DMY组小鼠体重前期无明显差异,后期有明显下降,KI、BUN、CRE及MDA均无显著差异;CIS组及联合给药组小鼠体重及KI显著下降,BUN、CRE及MDA均显著增加。与CIS组相比,联合组小鼠体重前期无明显差异,后期显著增加,KI有一定增加,而BUN、CRE及MDA显著降低。结论在活体条件下DMY对小鼠CIS引起的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MY增强小鼠肾脏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二氢杨梅素体外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体外培养HO-8910细胞,以不同浓度(10、20、40 μmol/L)的二氢杨梅素作用于HO-8910细胞,MTT法及CCK-8法检测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Bcl-2、Bax、ERK、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和CCK-8结果均显示二氢杨梅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O-8910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可浓度依赖性促进HO-8910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作用后的HO-8910细胞呈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可上调HO-8910细胞Caspase-3和Bax水平,下调Bcl-2、ERK、p-ERK水平(P < 0.05)。结论二氢杨梅素具有抗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活性的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调控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8.
杨梅素抗肝肿瘤细胞HepG2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杨梅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杨梅素对HepG2细胞株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HepG2细胞株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应用形态学观察、HE染色和AnnexinV—PI流式检测,测定杨梅素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并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最后对杨梅素对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p34^mk-2、CyclinB1、Bcl-2和PAR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杨梅素对HepG2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细胞G2/M期阻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Bliss法测定杨梅素对HepG2细胞的IC如值为(32.18±2.31)μmol/L,30、50μmol.L杨梅素对GJM期细胞比率分别为(41.32±0.90)%和(80.0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4^ok-2之蛋白的表达量未见变化,而CyclinB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升,Bcl-2蛋白的表达量锐减,并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底物PARP蛋白(113kD)水解为89kD的特异性水解产物。结论杨梅素通过激活Caspase家族蛋白实现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氢杨梅素(DMY)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DMY对丙泊酚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角度探讨其机制。10周龄SD大鼠先进行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一次,然后灌胃给药DMY(每天200 mg/kg),共7天。Morris水迷宫测试发现DMY改善了丙泊酚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Western blot分析发现DMY下调了丙泊酚诱导的大鼠海马组织中CD68和iNOS的表达,而上调海马组织中Arg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发现DMY降低丙泊酚诱导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和IL-6的水平,而增加IL-4和IL-10的水平(均P<0.05)。本研究结果阐明DMY改善了丙泊酚麻醉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杨梅素具有抗肿瘤效果的具体机制还未被阐明。目前有研究表明,杨梅素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凋亡是一种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其经典诱导途径主要为:线粒体途径介导凋亡、内质网(ER)应激所介导的凋亡、以及由DNA双链断裂损引起的细胞凋亡。为此,我们想探究杨梅素在诱导SKOV3细胞凋亡中,是否也存在内质网(ER)应激和DNA双链断裂损伤途径所介导的凋亡。方法:采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给予杨梅素进行体外实验。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杨梅素作用于SKOV3细胞后,能够抑制其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结合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促凋亡转录因子CHOP(C/EBP同源蛋白,GADD153)的表达,发现杨梅素上调了GRP78和CHOP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DNA断裂的标记性物γ-H2AX,发现γ-H2AX也明显上调。结论:杨梅素能诱导SKOV3内质网应激途径和DNA损伤所介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先秦两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将瘿病的发展总结为理论奠基期、方药汇集期、方药充实期和应用发展期。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瘿病内容的梳理,追溯有关瘿病理、法、方、药认识的历史,厘清前人对瘿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为现今中医药防治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中青壮年致残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更新,但是,达标治疗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围绕近年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研究团队的我国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以期为今后该类疾病的探索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方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