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效果及经济性分析.方法:选择150例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及中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静脉输液常规方法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根据中医症状评分表对所有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并由住院所需费用对医疗成本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效果明显,且治疗费用较低,患者具有较好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进行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中风(脑梗塞)急性期患者9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内科静脉输液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药汤剂辨证施治、针灸展开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wk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医疗成本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脑梗塞急性期实施中医药特色治疗的临床效益更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以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急性期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诊疗方案治疗,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内科基础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及护理等),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通过NIHSS量表、BI评分(≥85分)和m RS量表(0~2级)对治疗第4周及随访第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第4周NIHSS评分与基线差值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随访第3个月BI评分≥85分及m RS量表0~2级的患者比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实施中医综合诊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LPO、SOD、NIHSS评分、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LPO、SOD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有一定疗效,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医疗方法对中风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220例、脑梗死480例,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氏(BI)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针刺、推拿等疗法;各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脑出血、脑梗死两病在治疗4周后,FMA、BI指数评分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南疆地区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加予传统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对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2.50%(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BI评分均有所上升(P 0.01),观察组两项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南疆地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为(8.17±2.62)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分别采用星蒌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星蒌承气汤加减口服和开塞露灌肠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疗效并进行NIHSS评分、巴氏指数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入院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1组总有效率85.7%,对照2组总有效率68.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l)和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自拟开窍方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自拟开窍方疗法。并于治疗14 d后对病情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测定血脂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BI评分均有所上升(P 0.01),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自拟方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采用西医分期治疗,治疗组139例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NIHSS评分、Rankin残障评级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0天试验终点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73.38%(102/139例),优于对照组的61.43%(86/140例)(P〈0.05)。NIHSS评分改善≥40%者对照组66例(47.14%),治疗组80例(57.55%);Rankin评级0-2级者对照组65例(46.43%),治疗组78例(56.12%);Barthel指数评分≥85分者对照组60例(42.86%),治疗组71例(51.08%);CSS改善≥46%者对照组为61例(43.57%),治疗组为72例(51.80%)。上述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为明显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评估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医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21天的NIHSS评分降低(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21天以后的神经缺损情况,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改善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应用西医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组8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75%,对照组6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的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卒中单元中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卒中单元临床和数据平台,观察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连续观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1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1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结论熄风化痰活血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此法为指导的中医小复方在卒中单元中能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申世军 《河南中医》2020,40(3):396-399
目的:观察自拟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血醒脑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观察组优良率为88.5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黏滞状态及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和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脑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神经损伤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NSE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SS-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使用加味星蒌承气汤可以改善中医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同时抑制神经细胞炎性因子,有着良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瑞轩 《河南中医》2021,41(1):116-119
目的:观察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积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罗霞  ;张剑荣 《中医药研究》2009,(12):1414-1415
目的探讨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豁痰祛瘀通络方法治疗,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114例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电脑抽取法分组,分为各为57例的两组,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基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下,结合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抑制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