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方法回顾性收集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3035份血液培养的结果,分析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生长细菌的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结果3035例血培养标本中596份阳性,分离到608株细菌,55株念珠菌,其中革兰阳性细菌占59.1%,革兰阴性细菌占32.6%,念珠菌占8.3%。单纯需氧瓶培养的阳性率为16.2%,单纯厌氧瓶培养的阳性率为4.3%,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的总阳性率为23.3%。对引起血液感染细菌,仪器在24h、48h和72h内阳性报警率分别为54.6%、84.5%和95.2%。结论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常见引起血液感染的细菌和念珠菌能在5d内得到仪器的阳性报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发热患者送检病原微生物室的血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鉴别临床病原菌的应用。结果:7226份血培养标本检测阳性率为5.83%(421/7226),在421份血培养阳性瓶中,同时为阳性标本的厌氧瓶与需氧瓶共377份(89.55%),仅报阳性的厌氧瓶为21份(4.99%),仅报阳性的需氧瓶为23份(5.46%)。421份报阳性瓶中,共检出菌株205株,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阳性报警时间平均为(24.53±2.47)h。而需氧瓶与厌氧瓶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18.60±1.29)、(17.30±1.31)h,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原菌以及污染菌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有助于初步鉴别临床病原菌及污染菌,为临床明确诊断提早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培养瓶配对使用有助于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方法在患者抽取血培养时,将患者血液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并用梅里埃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器进行培养检测。结果在1993例送检血培养中,阳性标本为193例,占9.68%,其中仅需氧血培养阳性103例,占53.37%;仅厌氧血培养阳性20例,占10.36%,检出厌氧菌5例。结论需氧瓶厌氧瓶配对使用能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1147份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应华  江涟 《铁道医学》2000,28(2):87-88
目的 探讨提高血培养阳笥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使用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1147份血培养标本进行需氧培养,分析阳性率、检出菌的种类、阳性检出时间、假阳性和假阴笥。结果 1147份血培养标本,有148份阳性,共分离出细菌133株,真菌17株,阳秘 12.9%,阳阳性率为0.3%。24小时内阳笥占60.2%,48小时阳性占85.2%,72小时为96.3%。阴笥报告为5天。结论 使用B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培养瓶病原菌分离率及报阳时间(time to positivity,TTP)的区别,探讨厌氧瓶和双套送检方式对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送检的54582瓶血培养数据,分析厌氧瓶病原菌分离特点,比较厌氧瓶和需氧瓶病原菌分离率及TTP差异,分析双套送检方式病原菌分离数量特点。结果 仅从厌氧瓶分离出的血培养病原菌占13.11%,血培养厌氧瓶TTP显著短于需氧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套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于单套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送检比单套或非成套送检血培养标本更能及时准确地分离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ini VITAL-l0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Mini VITAL-l0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998份血培养,分析其阳性率、细菌种类、检出时间及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在76份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79株细菌(阳性率7.6%),最短报警时间1h30min,最长报警时间219h45min,24h内检出细菌53.2%,48h内检出74.7%。血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9.3%),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29.1%)。有4份假阳性,1份假阴性。结论:Mini VITAL-l00全自动血培养仪快速、准确,操作简便,为及时准确诊断医院感染血培养病原学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乔宁  喻华 《世界感染杂志》2008,8(5):361-363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240)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用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的1898份血标本,对检出阳性的时间、细菌种类和阳性率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1898份血标本中分离出255株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13.4%。最早阳性检出时间为2h,24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72.2%,48h检出的阳性数占92.6%。假阳性率为3.1%,假阴性率为0-3%。结论应用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提高了血培养的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多,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数量和培养阳性率的关系,为合理采集血培养标本提供参考。方法:血培养采用BD公司BACTEC9120及相应的需氧树脂和厌氧培养瓶。一个穿刺点采集20m L血培养标本,每瓶10m L为一套。对血培养阳性且与临床相符合的进行统计。同时采集的不论几套只要有一瓶或一瓶以上有有意义细菌生长视为血流感染状态。结果:血流感染状态下采集10m L血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4.26%;需氧树脂培养瓶阳性率为77.64%,厌氧培养瓶阳性率为70.89%。采集20m L血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91.56%。采集40m L血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96.13%。采集60m L血液培养阳性率为96.97%。结论:成人血培养只采集10m L血培养阳性率达不到要求,怀疑有血流感染培养40~60m L血液合理,采集60m L以上培养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院血培养标本各种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方法 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标准需氧瓶、厌氧瓶,中和抗生索培养瓶及儿童专用培养瓶,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1887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MICROSCANPc12/NC21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缩短至5天,血培养的阳性率为8.2%(155/1887),155株阳性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3.2%(67/155),革兰阴性杆菌占48.4%(75/155),真菌占7.1%(11/155),革兰阳性杆菌占1.3%(2/155).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高度敏感.结论 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了培养阳性率,缩短了培养时间,为血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12个月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12月采用BACTEC 9120血培养仪及其专用血培养瓶进行培养的结果,阳性血培养标本转种后经BD PHONEX系统进行微生物鉴定及药敏。个别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法补充测定。结果在5418份标本中,分离菌株404株,阳性率为7.5%,革兰阳性菌占64.2%,革兰阴性菌占28.9%,真菌占6.9%。结论应加强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致病菌菌谱以及药敏情况,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成人树脂需氧瓶和含溶血素厌氧瓶、儿童树脂需氧瓶培养,所有菌株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细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用WHONET 5.5软件。结果 1 290例血液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28种109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8.4%。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各菌属对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率;均未发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结论血液培养病原菌菌谱较广,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次之,且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应及时对血液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BACTEC 9050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年来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阳性率、阳性报警时间、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结果 检测2424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328株菌,总阳性率为13.5%(328/2424),其中革兰阴性菌167株(50.91%,167/328),阳性菌112株(34、15%,112/328),真菌49株(14.94%,49/328)。分离率居前三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22.8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菌(10.36%),白色念珠菌(7、32%)。在全部328例阳性瓶中,24h阳性报告率为51.36%,48及72h阳性率分别为78.5%、92.3%。结论 BACTEC 9050自动血培养仪对肠杆菌、葡萄球菌及真菌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卢亚林  万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36-1837
目的评价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使用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36份血培养结果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对466份血培养结果,对两种方法在培养阳性率、阳性报告时间、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等方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血培养仪培养的阳性率为15.1%,90%的阳性标本在48h内报警提示,最早阳性报警时间为3h,共培养出细菌81株27种。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培养的阳性率为10.3%,最早出现阳性反应时间为18h,共培养出细菌48株21种。结论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相比,培养阳性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方法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BD专用儿童体液培养瓶培养血液样本,分离所得菌株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血培养阳性结果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74.8%,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4.2%。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结论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对血液感染新生儿非常重要,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离情况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BACT/ALERT 3D6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09~2011两年间共送检血培养标本3 031例,基本采用单侧双瓶采血,需氧培养1 531例,厌氧培养1 500例,共分离出病原菌268株,阳性率8.84%。其中G+菌152株,占56.7%;G-菌98株,占36.6%;真菌18株,占6.7%。最常见的分离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仪器报警阳性在12 h之内82株,12~24 h之间105株,24 h内共有187株,占78.6%,且12 h内同一株兼性厌氧菌培养比需氧培养阳性报告稍快。结论血流感染是临床上最严重感染,快速准确地培养出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另外,对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检查来判断是污染还是真正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本室XS-800i血细胞五分类分析试行复检规则在儿科领域应用给予评价。方法参照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结合儿科疾病诊疗的特点,参照SysmexXS-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异常报警提示信息,建立本室25条复检规则。随机选取1348份患儿抗凝全血标本,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血涂片人工镜检,对试行复检规则效果进行评估。定向选取184份标本对修订后的复检规则进行验证。结果试行版儿科复检规则评估复检率为30.2%,真阳性率为10.0%,假阳性率为20.2%,真阴性率为66.9%,假阴性率为2.9%。135份真阳性标本中第1位是异型淋巴细胞。272份假阳性标本中第1位是异型淋巴报警。修订复检规则将异型淋巴报警Q-Flags阈值从100调整到300,并增加红系IP信息报警"红细胞凝集"。修订复检规则验证结果表明真阳性率为20.7%,假阳性率为15.2%,真阴性率为62%,假阴性率为2.2%。结论通过对制定的儿科复检规则随机标本评估和复检规则临床实验有效验证,我室修订血细胞五分类分析复检规则可基本满足儿童医院专科特点,降低了常规血液检测假阳性率,血液病无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 (BACTEC90 5 0 )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BACTEC90 5 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 4 6 8份标本 ,捡出阳性的时间、细菌种类及阳性率进行了评估。结果BACTEC90 5 0最短检出时间 4小时 ,最长 96小时 ,2 4小时以内阳性率为 6 0 .8% ,4 8小时以内阳性率 82 .4 % ,72小时以内阳性率 94 .1% ,细菌种类 12种 ,阳性 10。 9%。结论BACTEC90 5 0无论从出现阳性的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本室往年传统方法的结果 ,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