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例;全髋关节置换20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骨水泥型假体12例,其中加长柄5例;生物型假体18例,其中加长柄8例。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采用QOL量表。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有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余29例患者随访10~34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0~52(44.53±6.26)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4~94(87.85±10.03)分,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评分(t=2.394,P0.05)。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为20~40(28.37±10.29)分,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39~57(47.36±9.24)分,其中优12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6%。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优于术前(t=2.772,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关节置换方式和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3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直患者,其中男14例22髋,女5例8髋;年龄20~54岁,平均33.7岁;随访时间1.5~4年,平均2.6年。对随访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28.8±3.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6.8±4.3)分;髋关节总活动范围由术前(39.8°±4.1°)提高至术后(194.3°±5.2°).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假体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例术后出现大腿疼痛,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异位骨化,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做特殊处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加长柄假体置换联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高龄且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股骨近端融合钢板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骨折块,同时结合股骨加长柄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43例。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43例患者术前等待时间2~15d,平均(4.0±1.5)d,手术操作时间65~130 min,平均(102.0±11.5)min,术中出血量250~750mL,平均(345±45)mL,术后下床时间3~21d,平均(13.0±2.4)d,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0.0±2.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内固定失效的情况。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5分,平均为(86.5±14.0)分,其中优14例(32.56%),良23例(53.49%),中6例(13.95%),优良率为86.05%.结论:股骨近端重建联合加长柄假体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人工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因假体松动而采取补救性的关节融合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方法:6例人工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应用大转子髋关节融合术予以治疗。结果:经术后12~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X线片示髋关节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5~8个月,平均6.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26~41分,平均31分,提高到术后56~80分,平均72分。结论:本手术是一种疗效可靠、简单实用、切实可行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柄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股骨近端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利用长柄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53.7岁。男21例、女3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3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1例。ARCO III C期6例、Ⅳ期18例。术后影像及临床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情况,并进行Harris评分,从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0~130min,平均115min,手术出血量400700mL,平均570mL。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年至7年。术后3~4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患者Harris评分,优15例,良6例,可3例。截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患者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6.1±6.O)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0.6±4.9)分。结论:长柄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伴股骨近端骨折早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对10例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术,术前髋关节屈曲畸形65°~86°,平均78°,均为骨性固定强直。采用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0.3±8.6)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4±7.5)分,其中优6髋,良2髋,可2髋。术后随访X线片示:单纯股骨假体松动1例,其余患者显示假体骨长入良好无松动。2例患者末次随访残留10°屈曲畸形。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患者股四头肌肌力4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治疗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但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它常规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23例:男10例,女13例。观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3年,平均17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0d(7~20d),手术时间平均73min(60~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350~800mL),输血量平均2U(1~6U),术后平均下地时间为3d(2~6d),出现深静脉栓塞1例,保守治疗后出院,未出现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9分(82~93分)。结论: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在术前合理评估选择病人情况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4例患者术前髋关节平均活动度为64°,Harris评分为34~63分,平均47分;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44个月,感染均未复发,髋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至92°,Harris评分为72~90分,平均82分,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感染的类型、患者一般状况及假体有无松动现象,通过清创术或行一期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病灶、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头径金属对金属(Metal-on—metal)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合理的运用该技术。方法: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对23例(28髋)患者运用大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股骨头坏死13例,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颈骨折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患者平均年龄58岁(42—68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6—25个月),16个患髋的Harris评分平均从术前的43分(32—52分)至术后一年的91分(72~100分),平均髋关节活动度达到了屈曲115°,外展40°外旋35°内旋25°。3例术后偶感疼痛,2例术后轻微疼痛,无严重疼痛病例。X线显示所有患者髋关节假体位置符合要求,无脱位、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头径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拥有更好的关节活动度,更小的脱位机会和更小的磨损,对于年轻或较大运动量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翻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对13例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翻修手术治疗,翻修术中所用髋臼杯及垫块均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男6例,女7例。年龄31~68岁,中位数51岁。左髋8例,右髋5例。THA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12例、假体深部感染(假体旷置后感染控制)1例。6例臀中肌肌力Ⅲ级,其余下肢肌力均正常。髋臼侧骨缺损按照Paprosky分型标准,ⅡC型3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初次置换术后出现疼痛症状至本次翻修手术时间3~5年,中位数4年。测定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测量双下肢长度,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30.0±15.4)min,术中出血量(680.0±30.5)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数2.5年。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术前(12.44±3.07)分、术后3个月(6.58±2.35)分、术后6个月(4.97±2.48)分、末次随访时(1.08±0.41)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1.89±7.03)分、术后3个月(67.21±7.26)分、术后6个月(74.65±7.94)分、末次随访时(87.99±7.31)分。双下肢长度,术前相差(4.85±1.96)cm,术后相差(1.23±0.87)cm。2例术中探查发现臀中肌缺损,术后遗留臀中肌步态;2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对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翻修手术治疗,短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假体的选择、内固定物的处理、髋臼缺损的重建等问题。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砸伤4例,摔伤4例,碰撞伤3例。11例均为单侧骨折,右侧6例,左侧5例,均为闭合骨折。按照Judet-Letoumell骨折分类法分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3例,前后柱骨折l例,后柱加后壁骨折2例,前壁骨折2例。其中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1例患者均行THA治疗。术前Harris评分25~67分,平均49.6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翻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无脱位,伤口均I期愈合。3例髋臼缺损植骨者延长不负重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6个月后均能生活自理。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患者骨折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下肢短缩得到矫正,术后2年参照Harris评分平均94.7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重建一个正常、无痛的髋关节。瘢痕组织形成、内固定的影响及2次手术潜在感染等因素,经常会加大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由于病例少,随访时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5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评定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恢复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为(61.1±7.2)min,术中出血量为(282.8±26.5)mL,术后引流量为(194.1±23.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87±0.7)d,完全负重时间为(6.9±2.4)d。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78.0±5.7)分,SF-36评分为(64.7±8.3)分,均比术前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83.1±5.8)分,SF-36评分为(78.5±6.6)分,均比术后1个月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4.1±5.2)分,SF-36评分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要点。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对9例脑卒中或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进行了瘫痪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为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或Ⅳ型),其中1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6例为脑卒中后遗症,骨折前髋关节外展肌肌力均下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骨盆发育畸形。2例为继发性髋骨关节炎,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盆发育畸形,站立时向瘫痪侧倾斜,髋关节外展肌肌力下降。均选用生物型假体,髋臼假体外展角采用术前设计角度、前倾角采用正常角度,股骨假体前倾角选择正常角度。通过采用加长颈股骨假体来调整髋关节外展肌力臂,必要时通过阔筋膜张肌移位来加强髋关节外展力,注意避免患侧肢体延长过度。假体安装完成后,缝合后关节囊并重建短外旋肌结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中位数101 min;术中出血200~600 mL,中位数300 mL。7例患者选用加长颈股骨假体,2例行阔筋膜张肌移位,4例行内收肌部分离断。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假体松动或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例继发性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3.6±10.1)分、(80.3±7.3)分、(89.0±4.6)分、(92.3±3.5)分;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受伤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55.56±10.07)分、(32.3±9.11)分、(48.33±5.32)分、(53.88±2.76)分。3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盆畸形患者术后6周髋臼假体冠状面外展角为31.70°±7.64°,其余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术后6周髋臼假体冠状面外展角为35.00°±1.32°。2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继发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即刻Thomas征阴性,腰部不适分别持续12 d和22 d,6周后穿矫形鞋行走时Trendelenburg步态明显改善。术后半年,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步态均无改善,1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Trendelenburg步态明显改善。结论:对脑卒中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通过合理安放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外展肌功能及软组织平衡,可以获得一个早期功能良好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发育性髋脱位4例。左侧23例,右侧31例,双侧6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第7天在髋关节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8.75±24.76)min,术中出血量(235.65±25.60)m L。术后第7天,髋臼假体前倾角(15.73±6.22)°、外展角(41.12±7.04)°。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0.12±3.78)分,术后6个月(87.23±4.89)分。均无感染、局部血肿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假体可植入安全位置,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属大头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优势和缺陷。方法:对40例5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金属大头全髋关节假体,并进行1年的临床随访,评价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未发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以及骨溶解等现象;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3.6±6.8)分提高至(90.7±12.2)分,优良率达到96%。结论:金属大头髋关节假体具有磨损率更低、关节稳定性更好、脱位率更低、活动范围更大等特点,早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组配式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非水泥型组配式翻修假体对2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3岁。首次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时间15月至17年,平均7年。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髋关节先天发育性不良3例。翻修的原因:其中无菌性松19例,髋关节感染3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23例患者均为首次翻修。术中并发症:骨干皮质穿孔1例,大转子部分劈裂1例。结果23例患者手术后刀口均为I期愈合,无下肢DVT及肢体不等长,术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感染周围骨长入良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为48,末次随访平均86分。与手术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组配式翻修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效果明显,可以调节长度,偏心距,前倾角可以独立匹配远近端股骨,达到初期与长期的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agner SL柄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Wagner SL柄治疗11例髋关节术后Vancouver 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部位疼痛情况和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为2.5~4.3 h,平均3.6 h;术中出血400~2 600m L,平均1 250 m L;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双下肢术后长短在0.5~1.7 cm,平均1.1 cm。住院时间17~31 d,平均23d。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VAS评分平均0.69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8.9分,术后6个月平均79.8分。结论Wagner SL柄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11月,应用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12例(13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随访所有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手术均在长度6.0-10 cm(平均8 cm)的小切口前外侧入路下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280-400 mL(平均340 mL),术后48h引流量120-340 mL(平均270 mL);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38-5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90-170 mL(平均130mL),术后48 h引流量50-19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8周可负重行走,功能康复满意。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7%。结论:本组12例13髋用此术式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脱位率低、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和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失败12例,动力髋螺钉或钢板内固定失败8例;骨折不愈合、骨折端移位严重者8例,骨折畸形愈合导致髋内翻行走功能丧失者12例。所有患者接受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下地时间和行走情况,术后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44.5~542.4(268.83±47.56)m L;手术时间88.3~115.9(94.37±24.38)min;住院时间8~16(10.25±3.28)d;有3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经过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治疗以及加强护理后肺部感染情况得到控制。术后随访6~24(12.32±4.49)个月,无一例失访,手术3个月后17例可以弃拐行走,3例行走后疼痛需要继续扶拐行走,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够控制疼痛。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9.45±9.38)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应根据患者的骨质量等具体情况选择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2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Crowe分期,Ⅰ期2髋,Ⅱ期3髋,III期4髋,IV期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20~55分,平均46分。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术后Harris评分为82~95分,平均90分。结论: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髋臼的重建与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