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颈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腾  王沛  冯世庆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0):577-580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患者总计158例(减压范围均在3个节段以上),发生术后并发症而经再次前路手术或保守治疗者16例(A组)与未发生并发症者142例(B组),皆于手术前、后行脊髓功能JOA评分及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检查,随访时间2~5年。结果A组患者于首次后路减压3个月后其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症状逐渐缓解,A组和B组患者间的脊髓JOA评分改善程度、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波幅和潜伏期变动率在术前及术后2年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仅在术后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后路手术后并发症系术中颈脊髓继发损伤致炎性反应加重,发生短暂脊髓组织可逆性再灌注损伤所致,经适当治疗可基本恢复;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与弓弦效应不呈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发生却与其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脊髓前方减压与高压氧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脊髓前方塌陷减压加高压氧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42例,单纯减压术22例。结果按Frankel分级,脊髓前方塌陷减压组恢复到D级以上者9例(平均改善2.1级);脊髓前方塌陷减压加高压氧组恢复到D级以上者29例(平均改善2.8级)。作者认为脊髓前方塌陷减压加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优于单纯塌陷减压术,高压氧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8例严重脊髓压迫症患者脊髓减压术后出现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于术后1小时内立即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00mg,随后23小时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50mg维持。分别于术后1天、2周、3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早期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8例严重脊髓压迫症患者脊髓减压术后出现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有明显的疗效,术后早期发现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早期使用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特别是术后8小时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在术后24小时内升高最明显。脊髓功能JOA评分平均升高4.375。结论:脊柱术后早期应用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于预防和治疗由于手术造成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早期减压Window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减压和Window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Window钢板对3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本组在伤后24h内手术者12例,伤后24~72h手术者20例,伤后72h~1月手术者6例。患者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系统分级法,其中7例患者为完全性脊髓损伤,31例为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是35.5岁(16~69岁),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2~60个月)。结果手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38例患者中36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是94.7%。术后椎间高度及生理弯曲维持满意,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并发症。24h减压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6级,24~72h减压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0.82级,72h~1月延迟减压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0.64级;24h减压组与24~72h减压组和72h~1月延迟减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19〈0.05)。结论采用Window钢板对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间融合,能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愈合率高,有效地维护了伤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手术减压将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延期减压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结果。我们建议对于颈脊髓不完全损伤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急诊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2005年对22例颈椎骨折椎管前方占位脊髓损伤患者在颅骨牵引颈丛+局麻下行颈前路伤椎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嵌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随访时间1.5年。术后三日死亡1例。其余病例术后拍片相邻椎间隙高度恢复,5个月后植骨融合。Frankel A级12例中1例脊髓横断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余11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3-4cm,提睾反射恢复,但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大小便,腱反射未能改善。Frankel C级4例,D级4例术后均有1级以上提高。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脊髓不全损伤(FrankelC级和D级)术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颈脊髓完全损伤(Frankel A级)虽不能恢复脊髓有用功能,但由于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术后早期即可带颈托坐起,避免了卧床较久易出现的并发症,同保守治疗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X线异常的成人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及MRI检查,对11例MRI检查有脊髓受压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对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的高位截瘫患者,MRI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节段,从而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时手术减压能显著改善脊髓功能。[结论]MRI是诊断无X线异常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手术减压能显著改善病程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关于胸腰椎损伤的前路手术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概述为胸腰椎骨折伴截瘫行前路减压与内固定术的探索始于七十年代。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CT及MRI的应用,使人们确信脊柱骨折中脊髓神经所受打击或压迫大多来自硬脊膜前方。因此,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不适用于多数瘫痪病例,而施行前路减压术却有肯定的理由。近年来,胸腰椎前路减压的合理性获得了公认,并被视为是骨折截瘫外科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前路减压的临床效果为:(1)在不完全截瘫患者获得很高的(80%~100%)神经功能改率,包括曾行后路减压及(或)固定术者。(2)脊髓圆锥损伤者有半数恢复了大小便控制能力;晚期…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截瘫侧前方减压术影响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1992年对28例陈旧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行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术。随.5-1年,感觉,运动无恢复10例,部分恢复7例,大部分恢复11例,有效率64.3%,作者认为,影响疗效因素有二:(1)原发脊髓损伤程度是影响减压效果的决定因素。(2)减压是否充分,彻底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对其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40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通过x线平片测量颈椎椎管矢状径,32例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MR检查40例均见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退行性颈椎管狭窄,16例脊髓前、后受压。本组40例均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野式)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8年,后路较大范围减压未见不稳现象及再关门。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30例恢复至E级,6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C级,2例术前A级无恢复。上肢功能据颈脊髓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功能分5级:Ⅳ级30例,Ⅲ级6例,Ⅱ级2例,Ⅰ级2例。38例患者能独立或通过辅助支具站立,不需帮助。结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多合并颈椎管狭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存在脊髓受压、水肿,应早期手术治疗。MRI对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正确制定治疗与康复计划有重要价值。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减压彻底,持续地扩大颈椎管,未破坏椎间关节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值得推荐的优良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SCIWO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2例SCIWORA患入院后进行仔细的物理学检查了解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判定脊髓损伤平面,所有患常规作X线和CT检查,了解椎管指数,同时作MRI成像,了解颈椎间盘有无突出及脊髓损伤情况,从而作出早期诊断。对8例椎问盘突出行前路减压 植骨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4例保守治疗。结果:1)75%患存在颈椎管狭窄;2)早期通过物理学检查确定的脊髓受损平面与MRI检查基本相似,MRI可进一步了解脊髓压迫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3)手术治疗8例神经功能大部分明显改善,非手术治疗改善不明显。结论:1):椎管狭窄是SCIWORA重要的病理学基础;2)早期的物理学检查对SCIWORA的早期诊断与MRI检查一样重要;3)手术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SLIC评分系统对下颈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76例下颈椎损伤患者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和系统的神经学体检,按照SLIC系统的原则对骨折形态、间盘韧带复合体(DLC)状态和神经功能状态3个方面进行评估。根据影像学检查将骨折形态分为:无异常、压缩型、爆裂型、牵张型和旋转/平移型;将DLC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根据神经学体检将神经损伤状态分为:无损伤、神经根损伤、完全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持续脊髓压迫损伤。根据SLIC评分系统选择治疗方法,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2(12.6±1.2)个月。15例评分≤4分的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其中有4例评分=4分者转为手术治疗;8例评分=4分及53例评分≥5分的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治疗后除6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好转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SLIC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使用简单,易于掌握,此方法对于颈椎损伤的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作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脊柱手术后迟发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后出现迟发性脊髓损伤的原因,提出脊髓手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断参考依据、预处理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内收治的523例颈椎和胸椎管狭窄症患者中手术后2~3h 出现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并对其预后进行客观评估.结果5年中,在所有收治并手术的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中,15例患者于手术后2~3h 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在手术后3h之内出现严重的进行性脊髓功能丧失,经即刻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脱水药及神经营养药,3例患者症状改善不理想,4例患者症状部分改善,生活可完全自理,8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后2~3h出现的脊髓损伤可能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虽然少见,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但损害是灾难性,妥善的处理可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患者62例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对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在不干涉临床治疗方案前提下,采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定为:急性脊髓损伤(受伤时间在1周以内),男女不限,年龄限定在18~65岁,根据临床查体结合MRI或CT检查证实为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2000年修订)的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下不存在任何运动和感觉功能)或者B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下不存在运动功能,但存在感觉功能).所有入选病例均获随访,并分别在受伤入院当时及第1次评估后1、3、6个月采用ASIA分级标准、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价脊髓损伤及恢复情况,分析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共入选62例患者,男性60例,女性2例;年龄18~41岁,平均24岁;A级损伤29例,B级损伤33例.A级损伤中,手术减压患者(手术组)和非手术减压患者(非手术组)的感觉、运动ASIA评分及FIM评分比值在术后各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损伤中,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手术前后感觉、运动ASIA评分、FIM评分的比值在各个时间点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组患者中,减压手术在伤后8 h以内(≤8 h)进行者,术前和术后感觉、运动ASIA评分、FIM评分比值与在伤后8 h以外(>8 h)进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级损伤,手术减压时间点的选择对损伤的脊髓功能恢复影响差别不大,考虑到护理的方便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要求,可以选择减压内固定手术;对于B级损伤,应该尽早进行减压手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5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随访2年,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表(IIEF-5)评定勃起功能,观察脊髓损伤的治疗时间、损伤节段、损伤等级以及尿失禁、肌肉萎缩等因素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完全性损伤组中,患者伤前IIEF-5评分为21.13±0.81分,伤后2年IIEF-5评分为3.13±0.51分,不完全性损伤组中,患者伤前IIEF-5评分为21.40±1.39分,伤后2年IIEF-5评分为11.05±6.35.在两组中,不同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损伤节段、损伤等级、肌肉萎缩和尿失禁的有无对性功能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脊髓损伤对男性性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损伤节段、损伤等级的不同和并发症等因素对性功能的损伤程度和恢复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颈髓损伤患者低渗血症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渗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0月~2002年2月共收治114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其中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42例(A组);不完全性颈髓损伤72例(B组);同期收治的不伴颈髓损伤的其它损伤患者41例(C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浆渗透压、Na^+、K^+、Cl^-、Ca^2+、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浆蛋白质总量(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B)含量.对42例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中35例严重低钠血症患者(血钠=120~125mmol/L)20例每天采用3%氯化钠盐水400ml静脉点滴(D组),15例每天采用3%氯化钠盐水400ml加血浆200ml静脉点滴(E组)进行1周治疗.结果:A、B、C三组间血浆渗透压、Na^+、Cl^-、TP及ALB、GLB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E组间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组优于D组.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易并发低渗血症,其发生率与损伤的程度、低钠及低蛋白有关.同时补充盐和血浆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上胸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上胸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方法 对一组35例手术治疗的中上胸椎骨折(T1-10)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5例,不完全性损伤10例。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的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分级及感觉运动评分变化。结果 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10例,随访ASIA分级提高1~2级;骨折合并脊髓完全性损伤,不能改善ASIA分级,但能提高运动感觉评分平均20分。结论 中上胸椎骨折具有损伤累及节段多、脊髓损伤严重、功能恢复差的特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应尽早手术,完全性损伤宜在伤后2周手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1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的82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伤后JOA评分较低,多合并颈椎不稳,并发症多。MRI图像上72%患者脊髓信号改变为2~4个节段,脊髓信号改变平面多于椎间盘损伤平面,且脊髓信号改变的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非手术治疗3个月与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的JOA改善率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隔的不同分组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并行卡方检验显示,伤后24h内手术效果最好,与其余各组比较P<0.01,24h~2周组与2~12周组术后JOA改善率P>0.05,12周以后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术后JOA改善率P<0.01。结论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症状较重,脊髓损伤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易并发呼吸衰竭。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手术治疗时间越早术后JOA改善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脊柱脊髓锐器伤合并异物存留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王春庆  刘钢  肖正亮  邓进  李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4):263-264,286,I0003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锐器伤合并异物存留的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了1995年1月~2005年11月本科收治的128例脊柱脊髓锐器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9例合并有异物存留患者的诊治、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例均行急诊手术清创,术后死亡1例(5.3%),椎管内感染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14例合并有脊髓损伤患者中,13例术后经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害程度ASIA评分较手术前提高(P〈0.05)。[结论] 脊柱脊髓锐器伤合并异物存留时需在充分地术前准备下急诊手术治疗,必要的术前检查,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格列本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即单纯椎板切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损伤组)与脊髓损伤后格列本脲治疗组(治疗组).HE染色及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损伤后45min、6 h、24 h、3 d、7 d的磺脲类药物受体1(sulfonylurea receptor type 1,SUR1)表达变化,利用IPP 6.0软件对SUR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并对大鼠血糖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HE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出血和胶质细胞增生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治疗组的组织出血、小胶质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均较损伤组轻.电镜观察:治疗组的炎症细胞浸润、髓鞘板层结构破坏及线粒体肿胀程度等均较损伤组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除45 min时SUR1尚未表达外,其余各时间点治疗组的SUR1表达均较损伤组弱.术后24 h,损伤组SUR1表达达高峰,此后随时间逐渐下降.三组各时间点的SUR1平均光密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大鼠,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大鼠的血糖稍下降,但三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格列本脲治疗能显著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格列本脲通过抑制SUR1的表达而发挥脊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