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前路钛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忠  赵万恒  沈日尔 《吉林医学》2010,(30):5392-539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胸腰椎前路钛板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应用胸腰椎前路钛板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6例。结果:36例患者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手术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T及X线片,椎体高度复位满意,椎管减压彻底。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现椎体高度明显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及移位,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能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其稳定性;恢复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效果肯定,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Kane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1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病例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采用Kaneda装置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5—3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5例,良2例,进步l例,差2例。结论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Kane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椎管减压彻底。脊柱重建满意,固定强度高,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并采用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前路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伤椎高度丢失,亦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无继发性脊柱后突畸形的病例。结论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发症少,适合于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行前路椎管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临床经验。方法:施行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15例,对其手术适应症、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脊柱畸形得以纠正,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采用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植骨治疗在神经减压、纠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切开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5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其他级别有1~4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经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节段脊柱内固定,减压效果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前路减压固定23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一期植骨融合、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23例全部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无重要脏器损伤,Frankel分级方法评定,术后均有1~2级以上神经损害症状的改善,矫正脊柱后凸的Cobb角较完全,且不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固定,减压效果肯定、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后Cobb角无丢失。  相似文献   

7.
谌勇  魏大成  古恒 《吉林医学》2012,33(33):7173-717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且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的方法治疗的患者32例的手术方法、疗效和随访记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均进行钛网植骨重建脊柱。患者融合节段的平均凸度角为5.0°,矫正率达到92%。对患者在术后进行X线和CT复查,椎管减压非常彻底,椎体的复位情况非常良好。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个月,在随访期间,2例患者的钛网内置物出现轻微的松动和移位,但患者没有具体的临床表现,其余患者都达到骨性融合的效果,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治疗能够很好的恢复患者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比较显著,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广兴 《当代医学》2011,17(22):52-53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5例进行总结。结果术后3个月上下椎体间呈骨性融合;42例神经功能均有1~3级不同程度改善。无脊椎周围血管及大血管损伤,无继发的神经损伤,无输尿管损伤;未出现脑积液漏、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植骨块吸收塌陷、继发性脊柱后突及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良好及牢靠固定等优点,并能够同时进行,达到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前路内固定术对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进行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除A级有1例未恢复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充分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与序列,并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骼骨,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手术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例,从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以上,显示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CT/MRI复查,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人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通过改进内固定技术及支撑材料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远期脊髓神经再压迫风险小。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了解应用3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效果。②方法 2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在进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分别应用AO圆棒内固定系统、TSRH棒钉系统和SDRS棒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比较手术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椎体角度丢失情况。③结果 随访3~38个月,所有病人治疗效果满意,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并发症。④结论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奠定了基础,在脊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 S 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平均出血量1257m 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它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术单一入路对严重的胸腰椎损伤同时完成了彻底的椎管减压、前中柱重建与脊柱三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并采用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前路固定。结果 10例获5~12个月随访,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伤椎高度丢失,亦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结论 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发症少,适合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前路椎管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5.
后路固定开放减压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固定开放减压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经后路固定开放减压加椎体内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对手术时机、减压方法及植骨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 36例中32例椎体的高度、脊柱的稳定性均得到恢复.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者功能未能恢复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有1~3级提高.结论 适应证的合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减压方法、有效的植骨对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环状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椎管环状减压、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椎体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 erican sp inal in jury assoc iation,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27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5例完全性损伤患者部分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面指数(sagital index,SI)有显著改善;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无折断、弯曲、松动现象。结论椎管环状减压、AF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脊柱的生理弧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杨新年 《吉林医学》2012,33(21):4512-4513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38例,行后路手术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30例。随访5个月~2年,并评价其患者的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且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现象出现,内固定物稳定、无松动、破裂。而行后路手术者有2例出现神经功能失常。结论:前路手术治疗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性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Z—plata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共治疗2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取前路减压、椎间植骨Z-plata钢板内固定,对其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截瘫的康复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8~20mo,平均12mo,骨折均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术前不全性截瘫患者14例大部分功能恢复,按Frankal分级:Ⅳ级11例,Ⅲ级6例Ⅱ级3例。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但无明显腰痛,并恢复排尿功能,2例无神经原性损伤患者术后无腰痛,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内固定能很好的改善脊髓功能,减少腰痛等并发症,而对于完全性截瘫患者手术能达到稳定脊柱的目的并能减少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前路减压与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关压与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内神经受压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植骨,应用椎体钉、zeilke和Kaneda装置内固定,观察术前、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67例患者平均随访30.1月,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Frankel分级A级3例,C级4例,D级10例,E级48例;95.4%有1级以上功能恢复,结论:前路减压彻底,前路重建可靠,且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块占位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椎板减压术、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横突、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块占位52例。结果术后52例患者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后突完全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截瘫程度明显改善。2月至5年随访,Frankel评分法均提高2~3级。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块占位存在有明显致瘫因素或使截瘫程度加重,需积极手术治疗,通过椎板减压术改善神经功能、A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恢复椎体高度,椎体横突,关节突间植骨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