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两种术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2 0 0 1年 11月~ 2 0 0 3年10月 ,对 2 0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两种术式进行治疗。第一组 7例 ,采用闭合复位、经关节镜下定位、小切口置入股骨远端逆行髓内钉固定手术 ;第二组 13例 ,行常规手术切开、直视下复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行随访观察 ,并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随访 4~ 2 4个月 ,全部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第一组术后肿胀情况较第二组明显减轻 ,在 6~ 9周内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达 12 0°,第二组最终仅有 4例达到屈膝 12 0°。 结论 经关节镜置入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成人双腓骨游离移植修复股骨远端巨大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所致股骨远端巨大骨缺损的治疗手段及疗效. 方法 1998年2月~2002年12月对6例患者(年龄19~37岁)股骨下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髓炎及外伤性骨缺损,采用吻合血管的双腓骨移植,在股骨远端及胫骨关节面切除后植骨,以螺钉固定,两腓骨相对侧骨膜切开,骨皮质紧贴并缝合骨膜. 结果术后获随访13个月~5年7个月,平均3年4个月,移植骨生长良好,能完全负重,其中1例随访至5年7个月时X线片见双腓骨骨皮质之间完全愈合,并显示双腓骨出现髓腔再通,融为一个髓腔,且负重能力更强. 结论股骨下端骨缺损用双腓骨移植治疗,增强了骨的稳定性,但膝关节融合,丧失了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在无空心髓腔软钻的情况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24例股骨干闭合骨折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18~63岁,平均38.3岁.左侧7例,右侧17例.病程3~20 d,平均7.6 d.AO分型A型5例,B型6例,C1型7例,C2型2例,C3型4例.术中对断端均不予切开,透视指导下闭合复位,顺行扩髓并植入髓内钉.结果 手术时间100~170 min,平均128_3 mm1例输血400 mL,余患者均未输血.20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6~12周X线片可见大量骨痂生长.术后15~30周,平均22.2周去拐行走.伸膝均达0°;屈膝120~170.,平均145.5°.无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术后出现骨化性肌炎伴屈髋受限、疼痛1例,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后症状消失;无症状骨化性肌炎2例,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保护断端血供、中心固定、固定强度高等优点;在无空心髓腔软钻情况下,需要特殊的手术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康复团队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8月入住且行手术治疗的19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团队康复组92例和传统康复组102例,分别采用由康复治疗师、骨科医师、内科医师及护士共同完成的团队康复治疗和仅由康复治疗师完成的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结果团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8.7±4.1)、(34.7±5.8)d,出院时Harris评分分别为(83.5±9.4)、(78.2±12.1)分,出院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87.5±7.4)、(80.2±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团队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提高术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前路减压固定23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一期植骨融合、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23例全部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无重要脏器损伤,Frankel分级方法评定,术后均有1~2级以上神经损害症状的改善,矫正脊柱后凸的Cobb角较完全,且不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固定,减压效果肯定、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后Cobb角无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肱骨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5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1例,记录肩关节活动、Constant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摄X片比较患侧和健侧颈干角,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外翻组、内翻组。比较三组间活动、功能评分的差别。结果 51例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118.6±24.3°,外旋39.2±17.4°,外展83.3±22.4°,Constant评分79.7±6.7分,优良率达76.5%。三组间患者术后活动、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活动及功能评分优于内翻组、外翻组,内翻组的前屈上举、外展、功能评分均差于外翻组。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颈干角恢复是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之一,尤其应避免内翻出现,术中应尽量解剖复位、内固定可以降低该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3月对31例RA患者(32膝)行滑膜切除。患者男10例,女21例;年龄23~51岁,平均(35.5±8.7)岁;患病时间5~21年,平均(12.0±5.5)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年以及术后2年X线检查结果并用Larsen法进行评估。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膝关节疼痛评分的改变。结果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后1年,膝关节疼痛评分从术前的(4.23±0.96)分下降至(2.21±0.87)分,类风湿因子从(265.3±120.1)U/m L下降至(89.2±12.1)U/m L,C反应蛋白从(89.36±32.12)mg/L降至(20.12±10.21)mg/L,血沉从(86.56±12.32)mm/h降至(45.23±11.12)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Larsen评价术后1年有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可缓解疼痛,阻止局部病变进展和改善关节周围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0.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肿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血肿形成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00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03例骨水泥型THA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36~89岁,平均55.3岁。股骨颈骨折49例(均为Garden4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6例(均为Ficat4期),骨关节炎28例(均为Tonnis3期)。病程1d~8年,术前Harris评分19~48分,平均36分。2000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按常规THA术进行操作(A组);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60例在常规THA的基础上,采用术中缝扎外旋肌断端、拔管后加压包扎、延长术后卧床时间等改进方法(B组)。结果A组术后9例假体周围发生血肿,9例抽出积血量为110~410ml,平均317.8±75.3ml;第1次抽出积血量为50~125ml,平均86.7±30.7ml;抽血2~7次,平均4.2次。B组术后2例假体周围发生血肿,2例抽出积血量分别为110ml和160ml;第1次抽出积血量分别为40ml和60ml;抽血3次和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共91例(A组39例,B组52例)获随访1.2~5.5年,平均3.7年,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A组平均78分,B组85分。其中,疼痛项评分:A组A级(44分)16例,B级(40分)24例,C级(30分)3例;B组A级48例,B级12例,无C级。两组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缝扎外旋肌断端、拔管后加压包扎、延长术后卧床时间等方法,可有效减少骨水泥型THA术后假体周围血肿的发生率及积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