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潜阳丹在戊戌年五之气及其气交期间应用的经验分析。通过叙述五之气期间运气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推测人体可能表现的欲病状态,结合阴阳关系思辨探讨出现欲病状态的原因,及辨识出虚阳不潜的重要性,结合以上理论探讨在五之气使用潜阳丹的理论基础。统计临床应用情况,观察潜阳丹治疗欲病状态的疗效,并分析其机理。通过病案分析,进一步论述在五之气使用潜阳丹对于调整人体阴阳的作用,加深潜阳法对于治疗虚阳不潜而现寒热错杂表现的临床应用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军  王华楠  陈艳 《河北中医》2006,28(2):116-117
骨质疏松是使用糖皮质激素(GC)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我们从中医传统理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角度出发,提出糖皮质激素是激发人体阳气大量外出以发挥其应激作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是"阳失潜降,肾失封藏",其治应以"封髓潜阳"为法,倡导以古方"封髓丹"和"潜阳丹"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3.
<正>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及封髓丹组成,潜阳丹出自火神派郑钦安的《医理真转》:西砂仁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版二钱,甘草五钱;封髓丹首见于元代《御药院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甘草三钱炙。潜阳丹和封髓丹皆为纳气归肾之法,主治命门火衰,真阳为阴寒所迫,上浮不能归根所致的上热下寒之证,吴佩衡等后世医家主张将两者合用,名为"潜阳封髓丹"。黄贵华教授乃广西名中医,善用《伤寒论》及  相似文献   

4.
潜阳封髓丹由郑钦安《医理真传》中潜阳丹及许国祯《御院药方》中封髓丹合方而成,是火神派代表方剂,由附片、砂仁、龟板、黄柏、炙甘草组成。附子辛热,补益肾中命门真火;龟板咸甘微寒,促使阳热下潜内收,通阴助阳;砂仁辛温,健运脾胃,纳气归肾,使火置土下;黄柏苦寒,直折火势,导君相之火下行;炙甘草甘温,补土伏火。全方有温肾潜阳,导龙入海功效。  相似文献   

5.
董月秋  郑玉  姜莉云 《新中医》2016,48(9):192-193
正潜阳封髓丹为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方,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二方合成,潜阳丹出自火神派鼻祖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方由附子、砂仁、龟板、甘草4味药组成;封髓丹最早见于元代许国祯的《御院药方》,方由黄柏、砂仁、甘草3味药物组成。郑钦安治疗虚阳浮越之证时常将上述两方合用,疗效显著,后世火神派传人将其发扬光大,吴佩衡先生将两方合称为"潜阳封髓丹"。姜莉云主任现任昆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  相似文献   

6.
潜阳封髓丹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阳丹是清代名医郑钦安的独创方剂,他临床注意扶阳,擅用大剂量姜附等辛热药,创立了"火神派".笔者近2年来有幸跟随火神派名家张存悌教授出诊,从其临证遣方用药领略了"火神派"的用药风格,可谓别有洞天,在中医学领域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潜阳封髓丹为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方,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二方合成,前者为郑氏独创,后者为《医宗金鉴》方,郑钦安十分推崇该方,临床用于虚阳上浮之证时多与潜阳丹合用,疗效卓著,后世医家常承继郑氏方法,将二方合用,吴佩衡称为"潜阳封髓丹",该方用药独特,临床疗效妙不可言,对真气上浮或虚阳上越之证屡试屡效.  相似文献   

7.
潜阳封髓丹是由郑钦安所著《医理真传》中的潜阳丹和《御药院方》中的封髓丹相合而成,具有健运中焦,清上温下,调和水火阴阳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阳气不足、下焦不藏、虚阳上浮诸证。现总结肖泓教授临证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阳痿、不寐、复发性口疮验案3则,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思想,说明只要病机为中焦不运、上下寒热不调,应用此方均能获益。  相似文献   

8.
对潜阳封髓丹的来源、方解、功效、主治进行了探讨.认为潜阳封髓丹比潜阳丹、封髓丹组方更为缜密,更有利于扶阳抑阴,引火归原,更适宜于阴火诸证.临证用之得当,效若桴鼓.列举潜阳封髓丹治疗口腔溃疡、牙痛、腰痛、便秘、自汗、更年期综合征、痤疮伴月经先期和习惯性便秘的医案共10则.  相似文献   

9.
正潜阳封髓丹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两方合成。潜阳丹首见于郑氏《医理真传》,由西砂仁一两、附子八钱、龟版二两、甘草五钱组成,治以纳气归肾、引火归原[1]。郑氏解说:"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  相似文献   

10.
"午后发热"是临床的常见病症,一般按照阴虚发热、阳明腑热、瘀血发热、热入营分、湿热或湿温发热五个证型辨证施治,而阳虚导致的午后发热很容易被忽略,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容易失治误治。本文记录了一名素体阳虚、加之长期饮酒导致长期午后低热的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经过,最终应用潜阳封髓丹、小柴胡汤、甘露消毒丹合方治愈,阐释了其发病机理及用方依据。文中指出,该患者系由于阳虚导致虚阳上浮而引发的发热,用潜阳封髓丹引火归源;病位属少阳,合用小柴胡汤,再合甘露消毒丹清利湿热,标本兼治,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潜阳丹一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医理真传》,方由附子、砂仁、龟板、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其药意解:按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封髓丹为《医宗金鉴》方,由黄柏、砂仁、甘草三味药物组成。郑钦安在临床应用治疗虚阳浮越之证时常将二者合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常继承郑氏方法,将两方合用,吴佩衡称为"潜阳封髓丹"。该方用药独特,针对虚阳浮越,肾气不纳,下寒上热等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余跟随薛一涛教授学习,老师在临床中以潜阳  相似文献   

12.
潜阳丹临证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潜阳丹为清末郑钦安所创。郑钦安临证处方善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之品,被誉为"火神派"的开山祖师。潜阳丹乃郑氏毕生参悟阴阳之所得,该方订制精巧,组方严谨,用药独特。临证之时,方证相合,常收意外之功。笔者于临床每遇此方证习用之,常获良效。现将临证验案介绍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3.
结合西北地区地域特点、发病时令及易感人群体质,从五行脏腑气机气化角度探讨此次疫情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国家级名中医刘华为教授认为本病当属"寒湿疫",证型为"寒湿束表,热郁津伤",病位在肺脾,方选藿香正气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相似文献   

14.
阳气主卫外,但相火必潜藏于肾以温肾水,且阳气务以上下通达为要;如虚阳浮越,相火上逆,上下不通,则怪病丛生,常法不效。潜阳封髓丹乃潜阳丹与封髓丹合方化裁而成,具有导龙入海之功、引火归元之妙,专为阳虚火浮、阴不敛阳、真寒假热一证而设。本文结合案例阐述了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程方伦 《四川中医》2009,(12):107-108
目的:研究具有引火归元作用的中药封髓潜阳丹加味治疗顽固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封髓潜阳丹加味水煎口服。结果:36例病例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率30.5%,总有效率94.4%。结论:引火归元法是治疗顽固性口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荨麻疹在中医学属于"瘾疹""风疹"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团骤起骤消、不留痕迹,反复发作,瘙痒剧烈.本病多从风寒、风热、阴血不足论治[1],近现代医家认为其难治在于夹杂虚、瘀、毒[2],而笔者在临床上跟诊中发现,除上述因素外,部分难治性荨麻疹尚与虚阳外越有关.潜阳封髓丹是火神派温潜法的代表方,由潜阳丹、封髓丹两方...  相似文献   

17.
柳××,女,58岁.1991年6月15日夜诊.患者早年因胎堕血崩,常患偏头痛,三天前与儿媳口角,盛怒伤肝,眩晕头痛,卧床不起,曾服柴胡疏肝散二剂,病反加重.今晚神志恍惚,妄言乱语,家有惶急,遂深夜延诊.刻诊:神情苦痛,不敢张目,目开则视物旋转,左头角痛如刀割,不饥不食,已两天彻夜不寐,气短心悸,神志恍惚,时有谵语,小便热涩刺痛,脉细弦急,舌光嫩红.证属郁怒伤肝,厥阳化风,火扰神明.治宜舒肝达郁,滋阴潜阳,清心宁神.拟丹栀逍遥散合滋水清肝饮加减:柴胡、郁金、丹皮、栀子、女贞子、萸肉、天冬、麦冬、枣仁、木通各10g,白芍、生地、丹参、玄参、龙齿各20g,石决明、牡蛎、淮山各30g,甘草5g.一剂.药后,旋即入眠.翌日醒来,诸症大减,已能进食.原方续服  相似文献   

18.
《温病条辨》一书对寒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辨证纲领、治法、方药性味配伍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建立了一套辨治寒湿病的完整体系。吴鞠通认为,寒湿之病乃由内外之邪合而为病,其病机为寒湿伤阳,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其中以中焦脾胃居多,其兼证、变证繁多。对于该病的治疗,吴鞠通善用性味配伍理论,在寒湿病辨治中最常用的方剂性味配伍方法为苦辛法,临床常根据其病位、病机、治法等不同进行具体运用。通过探析吴鞠通辨治寒湿之病,为现代临床寒湿所致之病的辨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潜阳丹为火神派鼻祖郑钦安所创,郑钦安十分推崇该方,临床用于虚阳上浮之证时多与封髓丹合用或交替运用以温肾潜阳、纳气归肾,疗效卓著。后世医家常承继郑氏方法,将二方合用,吴佩衡称之为“潜阳封髓丹”。对真气上浮或虚阳上越之证屡试屡效,临床疗效妙不可言。原方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中坚持:“有是证用是药”,通过加减配伍后,能清上温下,引火归原;纳气归肾,助阳生津,对于下元不藏、虚火上浮之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口臭患者,男,38岁。口臭加重半月,自诉晨起刷牙两次仍不解其臭,与人交谈手掩其口,家人抱怨非  相似文献   

20.
潜阳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医理真传》,方由附子、砂仁、龟甲、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纳气归肾之功;封髓丹源于《医宗金鉴》,方由黄柏、砂仁、甘草3味药物组成。郑钦安治疗虚阳浮越之证时常将上述两方合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常继承郑氏方法,将两方合用,吴佩衡称为"潜阳封髓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