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和西医虽是2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两者研究的都是同一个客观体——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中西医学相通的生理病理机制和规律,进而运用此相通的规律认识2种医学在病因、病机、病理上的相通、  相似文献   
2.
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突破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楠 《河北中医》2010,32(5):792-793
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而卡住整个活动和整体系统的正常进行和发展。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干姜在血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相关本草著作及方剂出发,对干姜在治疗血证方面的功效特点及其炮制、配伍的用法做了整理.研究发现,干姜可以用于出血、血虚等证,分别起到温中止血、温阳引阴生血以退虚热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兵  夏庆  马建昕  王华楠 《河北中医》2010,32(7):1115-1116
近20年来,在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下,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医疗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医、教、研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综合医院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目前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特色专科门诊,专科专病病房”的医疗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服务于医疗模式的转变,根据我们较为成功的经验,兹对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华楠 《江苏中医药》2008,40(12):90-91
配伍是组药成方的重要环节,一个完整的方可能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基本的配伍组合、配伍结构,这些基本的配伍结构再通过有机的组合、配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方,以对应其所辨的证、确立的治法。所以,方中基本的配伍结构就  相似文献   
7.
王华楠 《广西医学》2003,25(12):2459-246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小儿 ITP大多为急性 ,常与前驱病毒感染有关 ,成人 ITP多为慢性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血小板相关抗体、特异性自身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升高 ,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内环境平衡紊乱有关。近年来 ,对 ITP的免疫学机理研究主要有细胞免疫紊乱与体液免疫紊乱 ,相关细胞因子存在异常变化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现就 ITP免疫系统异常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以兹共同探讨。1 T细胞亚群的变化  免疫调节细胞中 TH 和 Ts之间 ,相互诱…  相似文献   
8.
王华楠  邓中甲 《河南中医》2006,26(11):10-12
中国艺术思想、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均源于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心物一体的思维模式是中国艺术家以心物感应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气活力、气韵流动的基础。中国先师在心物感应中感应大自然的气势、气运,并运用在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经脉气机状态的脉象的描述上,以反映人体气机的生理与疾病状态。中国艺术“气韵生动”启示我们,在脉诊中体会感悟受病邪影响的气机变化,是中医诊治疾病从外知内、推导病机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王华楠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60-1261
阴阳互根互用,是五行五脏体用功能关系的基础。五脏体用功能通过五味功能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以实现,并运用于临床调节五脏功能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论五行理论与五味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确立了以五味相伍,针对五脏苦欲、六淫太过不及为治法的理论。此五味相伍或依据五脏喜恶以五味入脏,作用于脏腑的气化功能失常,或作用于病邪传化,使脏腑恢复正常的生克制化功能;或以病因病症的五行属性,直接以主药味的五行属性予以制化,并伍以与之药味属性相制化的辅佐药成方,使治疗不致过偏,以免矫枉过正等。1以五味配伍调五脏之苦欲补泻,复五脏生克制化五脏的所苦病变、功能的虚实变化、气化的太过不及,都会打破脏腑之间原有的生克平衡,平衡被打破的同时,就会伴随有脏腑间病邪的传变。以药物之五味入脏,可调脏腑之虚实、苦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