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仝小林院士基于在武汉定点医院、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观察并诊治的病例资料,将本次传染病的病名定为"寒湿疫",并就"寒湿疫"的提出背景、临床特征及病机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以"寒湿疫"理论为基础,制定了适用于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分期辨治方案,并制定了适用于疑似病例的通用方,以期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有效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总结从"寒湿疫"理论治疗通化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策略与思路,凝练救治经验.COVID-19属于中医"寒湿疫"范畴,病机特点为"寒、湿、瘀、虚、痹",寒湿阳虚是病因病机核心,气化顿滞为疾病变化的关键.结合通化地区气候特点,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等复杂因素,在治疗上,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原则.全程注重内外通达,宣畅气机,心肺同治,温阳解毒.治疗策略上同质通治与个体辨治相结合,谨守病机,中西结合.在重症与危重症的救治中,思辨西医救治方法之影响,去伪存真.在治疗节点上,逆其病势,关口前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提出了清肺排毒汤可用于治疗确诊病例的各个类型,中药复方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已经在前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初步证实,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经方及现代药理学的角度对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进行了方药理论研究。清肺排毒汤是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和橘枳姜汤等多个经方的巧妙融合;麻杏石甘汤和五苓散相合,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从多途径祛除新冠肺炎之"寒湿疫毒",尚可清泄"寒湿疫毒"入里之郁热;"寒湿疫毒"闭肺,痰饮阻肺,气机不畅,又合用射干麻黄汤及橘枳姜汤理气宽胸、化痰祛饮;小柴胡汤协调气机升降,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既防"寒湿疫毒"入里,又调肝和胃,顾护人体消化功能;此外,加用藿香芳香化湿和中,山药生津益肺、补脾养胃;全方针对新冠肺炎"寒湿疫毒"的病因病机特点,从多途径祛除"寒湿疫毒",宣畅三焦,既清除肺部疫毒,又给邪气以出路,同时兼顾正气,标本同治,故临床疗效甚佳。此外,药理学研究表明,各个经方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清肺排毒汤复方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标对机体起到整体调控作用,它通过调控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起到抗病毒、平衡免疫、消除炎症的作用,这些是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可能的药理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羽翼温病,发人所思""旁征博引,溯源经典""三焦正邪,立法详备"等几方面探讨《寒湿论治》一书的特点及立意。阮诗玮教授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著《寒湿论治》,意在补伤寒、温病之不足,使人不至于寒湿湿热不认,伤寒寒湿混淆一说,而令医者能更清晰地认识和准确辨治寒湿病证。书中示人圆机活法,载入卓有成效之方药,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和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主寒湿,风痹,黄疸。"《本草经疏》解释说:"以其为治,善治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也。"黄疸的直接原因是湿执或寒湿,但血瘀也为其原因之一,即"瘀血纹黄"。茜草主治"黄疸",因其性味苦寒,理论上讲是可以治疗湿热黄疸。茜草治疗湿热阻滞,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多无症状,有症状时60%~70%已属晚期。该病的主要病机为正虚、寒凝、气滞、血瘀。其发病特点为伏邪稽留日久而渐成,有明显症状时已成顽疾恶候。其中一部分卵巢癌符合"脏腑风湿病"的发病特征,属于"胞宫风湿病"范畴。结合"脏腑风湿"的相关概念可将这类卵巢癌分为寒湿(早期)、寒湿瘀(中期)、寒湿瘀癥(晚期)三个阶段。治疗时温阳散寒法贯穿全程,早期兼以除湿,中期兼以化瘀,后期兼以消癥。同时结合名老中医经验及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脏腑风湿"类卵巢癌的理论基础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属中医学"胎黄"范畴,病机脾虚主要为,湿无出路;土壅木郁或湿热熏蒸,致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成。临床常分为寒湿阻滞型、湿热熏型,瘀血阻滞贯穿疾病始终。病变脏腑由脾及肝,脾肝同病。治疗需健脾除湿以"截源",而后疏肝利胆、活血化瘀而"开流",以达治疗胎黄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中医整体观念及六淫致病的学说,探讨中医治疗"带下病"的具体运用。方法通过对感受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引发的带下病进行分析,根据病人的症状、全身情况、舌象、脉象,通过八纲辨证,辨析其湿热及寒湿之别。结果分别运用清热燥湿、温化寒湿、固摄止带的治疗方法,对处于生育期及围绝经期的患者,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结论中医中药诊治"带下病",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解除了许多患者的难言之隐,现总结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多由于各种"先、后天污染"刺激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失衡,导致寒湿邪气外侵,白液质泛溢所致,其根本病机为"禀性衰败兼寒湿",故在治疗上应多选用具有益禀补肾、祛痰化湿作用的回族方药。"禀性衰败"理论指导临床糖尿病肾病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随着研究深入,相信回医药将会对DN的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中医经典文献有诸多关于疫病防治理论,为本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笔者认为本病的直接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气",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外与己亥年的运气背景有关;早期的基本病证为寒湿闭郁脾肺、邪热内郁,治则当温散寒湿为主,兼以透热袪邪;若失治误治,病情则易化热化燥,传入阳明,治疗方向应迅速调整,在温散寒湿基础上加大清热解毒力度,或以清热解毒通腑为主;祛湿透邪、健脾宣肺贯穿始终。同时针对不同人群提出中医预防方药及生活调摄方案,为新冠肺炎提供有效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阮诗玮教授编著的《寒湿论治》一书,试从寒湿病的病因、病机、致病特点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与病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点、四诊信息、诊疗方案以及预后,认为该病主要中医病因为寒湿疫毒,病机主要为寒湿疫毒侵袭肺脾,重者凝闭心肺,甚至内闭外脱、危及生命。同时根据表里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分为寒湿疫毒在表、寒湿疫毒闭肺、寒湿疫毒入营入血、恢复期四个阶段。这一思路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此次疫病的核心病机是寒湿伏热。结合广西地域条件和人群体质特点,运用中医壮医防治COVID-19理论,以袪寒湿兼扶正为原则,概述中医壮医结合治疗特点,为COVID-19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寒湿(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药物集成III中成药(一)》、《药物集成IV中成药(二)》、《药物集成V中成药及民族药制剂》为搜索来源,以"腰(腿)痛"、"痹症"、"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为搜索词进行检索。根据功效或适应证确定所属寒湿型或寒湿兼肾虚型。采用系统聚类法对高频使用的中药进行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寻找中成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搜索到中成药31条,其中寒湿型21条,涉及用药83味,寒湿兼肾虚型10条,涉及用药77味。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类、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类、活血化瘀类是其组方配伍的主要规律。结论: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选用风痛宁片或独活寄生丸为基本方化裁,需加大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类及活血化瘀类药物的选用,寒湿兼肾虚型选用独活寄生丸治疗。  相似文献   

14.
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思想分为三点:补脾固阳以治水泛;甘淡利水以消阴;宁心安神而定悸。苓桂术甘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元气匮乏,阴盛阳衰导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证。叶天士根据苓桂术甘汤的方证特点,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辨治思路,创立"鼓运转旋脾胃"法。其运用苓桂术甘汤常常去掉甘壅的甘草,加入辛通的生姜,称为苓姜术桂汤。吴鞠通称苓姜术桂汤为苦辛温法,将其广泛运用到寒湿伤脾胃之阳导致的诸多病证。由于,寒湿内伤脾胃之阳,所以药用姜、桂既能温通阳气,又能散表邪,并协同苓、术温补脾胃,祛除寒湿,寒湿去,阳气复,脾胃健。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历史悠久,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使用"圣散子方"治疗寒湿瘟疫取得辉煌战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亲临武汉一线,通过对当地气候、地理的观察及新冠肺炎患者的实际诊疗,在国内首先明确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中医"寒湿疫"的范畴,并为此创立了"寒湿疫方(武汉抗疫1号方)",广泛运用于临床,救治了大量的患者,尤其在仝小林院士所推行的防治新冠肺炎"武昌模式"中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两张名方的学习,并从疫情背景、创制过程、治则治法、药物方解、使用方法等方面对两张名方进行对比解读,加深对"寒湿疫方"的理解与运用,以期作为当代中医防治"寒湿疫"的核心成果,"寒湿疫方"能受到广泛重视与借鉴,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寒湿疫"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五运六气指导下中药联合开阖枢六气针法成功促醒并康复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危重症1例.运用顾植山教授"司天、司人、司病证"的诊疗模式,司天即发病当时的运气特点,己亥年三之气,风象尤为明显;司人即患者本人的体质特性,甲戌年一之气生人,寒湿为主;司病证即发病时的症候特点,所谓"象",神志不清、四肢抽动,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临床以"湿热毒瘀"为主要辨证依据,拟通过刁娟娟教授以"寒湿夹瘀"辨证论治儿童白塞氏病1例,为临床辨证提供处方思路。方法 11岁女童"反复口腔溃疡1年,发作1个月",诊断为白塞氏病,辨证属"寒湿夹瘀"证,处方"吴茱萸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结果患儿初诊口服4剂,方证对应,症状明显好转,二诊复予6剂,溃疡愈合,治疗后1个月内无反复。结论众多医家辨本病多从"湿热毒瘀"立论,病位责于肝脾,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治法及处方依据,临床疗效显著,但临床病因差异,体质不同,无明显阳热征象者,可从寒证辨治。  相似文献   

18.
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外邪侵袭、伏气潜藏的发病特点,在微观病理变化及名家临证经验等宏微观方面与脏腑风湿理论相符,属"脏腑风湿"下"四体风湿病"范畴,阳气虚郁、风寒湿毒四淫袭虚、伏气潜蓄为其基本病机.肿瘤患者阳气本虚,化疗寒湿毒邪数损内阳并壅塞阳气升发、布达道路,阳气既虚且郁,其中阳虚为本,阳郁为标.阳虚无力行血、寒湿滞...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医外感热病的理论,综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气候、地域、病因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中医学的“寒湿疫”。本文从中医学“寒湿疫”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点、病机特点和传变规律,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拟定出“寒湿疫”分期治疗原则,强调初期重视疏散寒湿、芳化湿秽;中期宣透郁热、清化痰热、宣畅湿热、通下湿滞,是阻断疫毒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时燕萍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可总结为"在内正气不足,在外寒湿阻滞",导致气血不畅,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或肾阳虚弱,脏腑经络失于温养,不荣则痛,强调辨证属寒湿瘀阻者多见,病机可概括为"寒湿-蕴阻-癥瘕";西医方面,本病发生多与免疫功能异常相关,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局部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发生,导致盆腔微环境改变,炎性致痛因子及组织增生及盆腔粘连等多种途径共同造成慢性疼痛发作,反复日久,血流变学改变,盆腔异位包块形成,即"炎症-疼痛-包块"途径,中西医理念相互对应,不谋而合。治疗上主张不论何种病因导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痛,均应重视"炎症-疼痛-包块"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中医药早期扶正化瘀、温经散寒除湿,并从浅治,积极阻断上述途径,以期缓解疼痛及预防疾病进展演变,自拟经验方加味内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