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慢性乙肝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TLA4表达.观察CTLA4在2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表达状况,同时观察了1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9例急性乙肝患者、13例无症状乙肝携带者CTLA4表达情况,并检测10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TLA4表达情况。结果:乙肝患者T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TLA4,CD3~ T淋巴细胞及CD8~ T淋巴细胞表达为明显,CD4~ T淋巴细胞表达CTLA4较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TLA4表达(5.36±0.13)%,急性乙肝患者(1.51±0.36)%,慢性重症肝炎(2.45±0.23)%,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0.50±0.06)%。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CTLA4表达(4.98±0.63)%,急性乙肝患者(1.21±0.37)%,慢性重症肝炎(2.16±0.23)%,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0.35±0.02)%。慢性乙肝患者、慢性重症肝炎、急性乙肝患者CD3~ T及CD8~ T表达CTLA4较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增加(皆P<0.05)。健康人外周血CD3~ T及CD8~ T淋巴细胞CTLA4表达分别为(0.47±0.12)%,(0.31±0.07)%.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乙肝发病者中,慢性乙肝患者、慢性重症肝炎较急性乙肝患者表达增加(皆P<0.05),慢性乙肝CT- LA4表达较慢性重症肝炎增加(P<0.05)。结论:CTLA4在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表达低或无表达,而在发病后表达增加,提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免疫耐受与CTLA4无关。乙肝发病后,T细胞激活,CTLA4增加,提示CTLA4参与了乙肝的发病过程,慢性乙肝患者CTLA4增加,提示CTLA4表达可能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毒难以清除有关。慢性重症肝炎、急性乙肝患者CTLA4表达较低,免疫抑制作用减弱,有利于病毒的抑制或清除,表现出肝细胞急性炎症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实验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6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水平,统计分析血清标志物水平与HBV DNA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BeAg和HBV D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HBsAg+ HBeAg+HBcAb+(大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平均含量明显高于HBsAg+ HBeAb +HBcAb+(小三阳);且高于其他模式组合.HBeAg阳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的HBV DNA载量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HBeAg有很好的相关性,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在2005年12月10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将慢性HBsAg携带者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为慢性乙肝病毒(HBV)携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最主要原因。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2亿左右,这是一个内涵相当复杂的群体,可以由肝组织正常至肝硬化的不同病变谱[1],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逐渐被重视。我们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肝组织免疫组  相似文献   

5.
肝癌发病率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第2位,95%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是由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演变而来的[1]。并且肝癌形成的过程有一定的规律:病毒感染人体后的潜伏状态—急性发病→慢性过程→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血清容易获取并易于随时监测,通过检测早期发生变化的蛋白,可能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据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有3.5亿慢性携带者,目前中国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000万,最高可达25%的患者将死于乙肝或其相关并发症[1],约20%感染者成为慢性携带者或乙型肝炎病人,其中部分患者出现重症肝炎、肝硬化或肝癌[2]。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人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简称肝癌),在全世界肿瘤患者的致死原因中居第四位。我国,肝癌病人大多数有慢性乙肝病史,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发生肝癌的概率为9.9%-16.6%[3]。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4]。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医疗费用高达300~500亿元[5]。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患者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较差,究其原因各有不同。本文就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十分严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超过一亿。造成传播如此广泛的原因首先是其传播途径不够清楚,除经血传染已经肯定外,其余传播途径及方式均乏直接证据。此外,对已感染者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亦为大量慢性携带者存在的原因。众多的携带者长期存在,带来如何正确判断其危害性及处理问题。尤其在医疗实践中,既要正确治疗和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又不能夸大它的影响和危害,造成不必要的恐惧,或不正确地处理和对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如何正确判断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全国各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42.5~80.7%,全国约有1.2亿以上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全世界乙肝炎病毒携带者的1/3以上,我国约有220万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是慢性传染性疾病,由于长期迁延不愈,以及社会上某些人对乙肝知识的缺乏和不正确认识,常常对乙肝病人“敬而远之”,从而使乙肝病人在生理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11-1412
目的观察3种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n(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IL-8含量高于非活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HBsAg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变化与肝炎病变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密切相关,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动态监测其含量对临床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水平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以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1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及22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 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慢性乙肝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均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sFas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分析,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多色荧光分析法,对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慢性病毒携带者以及2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淋巴细胞测定.结果 慢性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淋巴细胞为(3.23±1.37)%,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5±1.38)%和正常健康对照(1.59±0.54)%(P<0.05),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66±1.09)%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96±1.43)%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淋巴细胞分别为(79.53±16.07)和89.30±5.12)%,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63.93±7.85)%(P<0.05);另外,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87.47±17.82)%,也明显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64.90±15.26)%(P<0.05).结论 慢性病毒携带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可能与体内调节性淋巴胞CD4+/CD25+和CD8+/CD28-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61-3063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体检检出的慢性乙肝病毒无症状HBsAg阳性携带患者102例,以及慢性乙肝初治患者420例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e抗原(HBe Ag)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慢性乙肝初治患者中,HBe Ag为阳性的253(60.24%)患者,其HBV DNA载量为6.535±1.024;HBe Ag为阴性的167(39.76%)患者,其HBV DNA载量为5.547±1.018。两者HBV DNA载量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初治患者以及HBV携带者都可以通过HBe Ag含量来反映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黄遵仁 《临床医学》2008,28(4):102-103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中20%~30%是儿童,慢性乙肝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害极大.拉米夫定具有迅速强效的抗病毒效应和炎症迅速缓解特点;干扰素α(IFN-α)具有血清HBeAg阴转率相对较高,持续效应相对较稳定的特点;二者均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肝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是联合治疗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慢携防变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因病机及应用慢携防变汤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总结了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结论:慢携防变汤治疗慢性乙肝及病毒携带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在各地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57.63%,HBsAg阳性率9.75%,超过1.2亿人,占全球的1/3.我国有现症乙肝患者3000万人左右,每年新发乙肝患者100余万,且发病日趋低龄化.据5年随访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病人肝硬化发生率为2%~20%,发展成肝癌的占6%~15%.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医疗费用高达300~500亿元[1].该病不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健康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可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许多患者不能按医务人员的指导定期门诊复查、改变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等.由此,可见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除与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病人的依从性不佳.本文就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在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病情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慢性HBV携带患者的超声检查及肝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肝脏大小及形态、肝脏回声、胆囊壁厚度、脾厚度及长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等超声特征性表现。结果慢性HBV携带患者230例中,超声检出:肝脏回声异常156例(检出率67.8%),胆囊壁异常150例(检出率65.2%),脾脏肿大20例(检出率8.7%);病理检出:S0~S1,169例(占73.5%);S2~S4,61例(占26.5%);G0~G1,156例(占67.8%);G2~G4,74例(占32.2%)。结论超声检查对慢性HBV携带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病情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全自动微流控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低水平甲胎蛋白(AFP)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住院的17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0例轻中度慢性乙肝(轻中度慢性乙肝组)、45例重度慢性乙肝(重度慢性乙肝组)、4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组)、43例慢性乙肝后肝癌(肝癌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AFP-L3%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患者AFP-L3%阳性率为24.2%。轻中度慢性乙肝、重度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组的AFP-L3%阳性率分别为0.0%、22.2%、25.0%、5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1);重度慢性乙肝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慢性乙肝组,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7.02,P<0.05);肝硬化组与重度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重度慢性乙肝组AFP-L3%明显高于轻中度慢性乙肝,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t=2.71、8.70,P<0.05),肝硬化组与重度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05)。随访10例AFP-L3%>10.0%的肝硬化患者,有4例在9~15个月内相继诊断为肝癌。肝癌术后AFP水平降为<20 ng/mL的肝癌复发者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4,P<0.01)。结论低水平AFP慢性乙肝人群的AFP-L3%并不一定在正常检出范围内,采用高敏感检测方法可检测低水平AFP慢性乙肝人群AFP-L3%。AFP-L3%既能对低水平AFP肝癌起预警作用,又能对肝癌术后AFP降到低水平的患者是否会复发起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sC),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血清转氨酶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我国HBsAg携带者人群覆盖率极高,约占总人口的10%(近1.3亿)。  相似文献   

19.
胃苏冲剂治疗慢性乙肝性胃粘膜病变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计明  许美珍 《临床荟萃》1997,12(6):268-269
近年来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往往存在胃、十二指肠病变,为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暂且将慢性乙肝患者并有的胃、十二指肠病变称为慢性乙肝性胃粘膜病变.为探讨慢性乙肝与其胃、十二指肠病变之间的关系及胃苏冲剂对慢性乙肝性胃粘膜病变的疗效,对76例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加服胃苏冲剂(江苏省杨子江制药厂生产)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炎主要是指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在我国常见的是慢性乙肝,如不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应用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肝患者3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