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398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的关联,为提倡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在北京市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招募1 145名7~16岁儿童青少年,对其进行一般身体测量和问卷调查,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症状和睡眠时间。使用t检验比较不同组社交焦虑得分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的社交焦虑平均得分为(5.47±4.18)分,女生、13~16岁、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不足的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分数较高(t值分别为-4.34,-6.14,3.35,2.93,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的混杂因素后,总体的睡眠时间每增加1 h,社交焦虑分数降低0.78分(β=-0.78,95%CI=-1.03~-0.54,P < 0.01),男生和女生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60(95%CI=-0.95~-0.25)和0.90(95%CI=-1.24~-0.56)分,7~12和13~16岁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75(95%CI=-1.11~-0.40)和0.76分(95%CI=-1.11~-0.41),非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儿童分别降低0.78(95%CI=-1.09~-0.48)和0.81分(95%CI=-1.22~-0.41)(P值均 < 0.01)。  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程度不同,睡眠时间延长与社交焦虑分数降低相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年龄18岁以下行术后放疗的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患儿均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为27.0~30.6 Gy,瘤床区加量照射至55.8~60.0 Gy。22例患儿放疗结束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奈达铂。中位随访时间22(4~93)个月,27例患儿死亡18例,9例生存。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0.2%、36.5%。死亡患儿中颅内播散8例,脊髓播散10例。  结论  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脑膜瘤组织105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QP-4和VEGF的表达。术后2~15 d复查头部MRI判断脑水肿。结果 105例中,术后脑水肿加重30例(28.57%),未加重75例。术后脑水肿加重组AQP-4阳性表达率(63.3%)和VEGF阳性表达率(30.0%)较未加重组明显增加(分别为30.7%和16.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QP-4和VEGF阳性表达是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QP-4和VEGF表达上调与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药师干预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药师干预儿童哮喘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包含1 235例哮喘患儿。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药师干预组)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FEV1%和PEF%)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药师积极参与儿童哮喘的治疗过程,可有效改善患儿哮喘的控制水平和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少年多生牙影像学和临床特点,阐明锥形束CT (CBCT)在多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过CBCT扫描并已确诊的青少年多生牙患者共146例,分析患者性别、多生牙数目、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及骨组织的结构关系等,评估多生牙形态不同引起邻牙吸收率的变化。结果:14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98:1(97/49),其中95例(65.07%)为单个多生牙。146例患者共有203颗多生牙,其中圆锥形多生牙为132颗(65.02%),倒置多生牙112颗(55.17%),牙根弯曲多生牙48颗(23.65%);多生牙形态不同引起牙根吸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直观显示多生牙数目和位置等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可为多生牙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5 例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ymond-Roy分类(MRRC)评估动脉瘤即刻治疗和随访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结果 25 例共25枚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女22例,破裂出血2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充分栓塞15例(MRRCⅠ级7例,Ⅱ级8例),不全栓塞10例(Ⅲa级6例,Ⅲb级4例)。DSA随访平均(20.7±20.6)(3~73)个月,除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外,复发4例,其中2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再治疗;随访终点显示MRRCⅠ级10例,Ⅱ级10 例,Ⅲb级 4例。临床随访平均(40.1±30.5)(3~117)个月,患者预后均良好(mRS评分0分23例,1分1例)。 结论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很多情况下需要支架辅助,且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2020年,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其中,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在1~2年级小学生中,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P=0.007)。结论 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年级越高,户外时间相应增加,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药品供应是灾害医学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前的预估,合理选择运输和投放的时机与方式,对于有效控制救援成本,提高救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之后的灾后救援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颅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例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18岁(3~60岁);17例患者行手术全切,14例患者行次全切除;平均放疗剂量53.9 Gy(48.6~60 Gy);观察疗效,分析患者3和5年的疾病无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切除情况、病理分级、放疗方式、放疗剂量、辅助治疗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51个月。7例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5例为原位复发,2例发生全中枢播散。死亡患者6例,其中4例为儿童第Ⅳ脑室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3和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 分别为80.6% 和75.9%,3和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 83.9%和76.2%。手术全切组(17/31)和次全切除组(14/31)的3年和5年PFS分别为94.1%和64.3%,90.9%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6.311, P<0.05);手术全切组和次全切除组的5年OS分别为83.3%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 P<0.05)。放疗剂量≤55 Gy和>55 Gy两组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64.2%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 P<0.0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切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后放疗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手术切除程度和放疗剂量影响室管膜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