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18例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1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问的相关性,明确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2002-2004年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8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临床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ER、PR、C-erbB-2均为阴性表达者("三阴"乳腺癌)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根治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者较未予内分泌治疗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11).术后放疗者较末予放疗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48).结论 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三阴"乳腺癌以及术后进行内分泌、放射治疗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其中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临床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46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性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2001年有确切随访资料的24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与Cox回归模型评估各因素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246例乳腺癌病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79.02%,使用SPASS软件进行Pro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与绝经状况、肿瘤大小复发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均显著相关而与PR、ER、病理类型和年龄无明显关系。单因素分析淋巴结状态和复发情况是乳腺癌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且多因素分析淋巴结状态和复发情况是女性乳腺癌患者最明显的预后协同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绝经状况、肿瘤大小、复发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的不同水平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情况不仅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更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联合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骨转移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浸润性导管癌出现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影响其骨转移的因素.方法:收集2000~2008年在我院进行治疗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完成347例随访,从中选择经过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67人,单因素分析6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核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患者发生骨转移集中在3年内,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为6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核分级,肿块大小,淋巴转移数目,病理分期,雌激素受体(ER),Her-2受体状态及放疗化疗均对术后发生骨转移有影响(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再次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数目,术后是否完成辅助化疗放疗及Her-2受体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初诊乳腺癌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预后是十分重要的,对具有转移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其发生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癌术后方,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26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直径〉2 cm,临床Ⅱ期和Ⅲ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ER(-)PR(-)的患者,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以及ER(+)PR(-)和ER(-)PR(+)的患者,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和年龄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王伟  胡林巧  吴斌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张艳珍  郑轲   《四川医学》2022,43(12):1214-1221
目的 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与超声显像特征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及超声资料,比较两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超声显像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同侧乳腺癌ER、PR表达的关系,分析预后特点。结果 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肿块血供不丰富组较血供丰富组有更高的ER阳性表达率((P<0.0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组较转移组有更高的ER、PR阳性表达率(P<0.05)。第一癌与第二癌在肿块内部回声、瘤内钙化、瘤内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乳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侧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双侧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双侧pTNM高分期(III期)较双侧低分期及单侧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两侧浸润性癌灶在超声显像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瘤内血供、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R、PR的表达情况。双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面临更高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预后不良,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的表达状况及其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组织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00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3.53±12.60)岁;浸润性导管癌占80.5%。绝经后ER阳性者显著多于绝经前,且临床分期较早(P<0.05);绝经前后ER/PR双阳性与双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PR阴性、ER/PR双阴性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ER阴性或ER/PR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ER阳性或ER/PR双阳性者(P<0.05)。结论ER、PR、c-erbB-2参与了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ER、PR表达状态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癌术后方,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26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直径〉2 cm,临床Ⅱ期和Ⅲ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ER(-)PR(-)的患者,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以及ER(+)PR(-)和ER(-)PR(+)的患者,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和年龄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意义.方法: 回顾98例乳腺癌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绝经后ER、PR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素之间的意义.结果:ER 和PR 在乳腺癌绝经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16%、66.33%.ER、PR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TNM分期乳腺癌绝经后患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β蛋白、C-erbB-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β、C-erbB-2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Rβ、C-erbB-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作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ERβ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月经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gt;0.0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月经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gt;0.05);(2)ERβ阴性患者中接受内分泌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29%和84.06%)高于未接受内分泌治疗组(分别为53.87%和5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β、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ERβ阴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明显,检测ERβ的表达水平是预测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术后进行化疗、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P〈0.05)。年龄、绝经与否、激素受体表达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其中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病理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探讨这些生物学特征在临床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女性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24例患者的ER、PR、CerbB-2、Ki-67的表达状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如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等因素相结合进行比较,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生物学指标中,乳腺癌组织分级与CerbB-2、Ki-67阳性表达正相关(P=0.0498,P=0.0404);pTNM分期与CerbB-2、Ki-67阳性表达正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PR、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是乳腺癌复发的影响因素,而CerbB-2阳性表达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CerbB-2、Ki-67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因素,而CerbB-2、Ki-67阳性表达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CerbB-2、Ki-67指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CerbB-2、Ki-67阳性表达和乳腺癌pTNM分期相关。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有ER、PR、CerbB-2、Ki-67,其中CerbB-2、Ki-67阳性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指标,ER、PR阳性表达是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喉鳞癌和喉鳞癌旁非癌组织中表达,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喉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 收集1997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块,制作组织芯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81例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喉组织的COX-2表达;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COX-2在喉鳞癌和癌旁喉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15%和0%,(P<0.05);喉癌COX-2阳性组(5年生存率9.65%)较阴性组(5年生存率97.56%)预后差(P<0.05);COX-2表达与临床分期、T分期、N 分期、病理分级、发病部位、复发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COX-2表达、临床分期、T分期、病理分级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OX-2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COX-2与喉鳞癌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COX-2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喉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福建地区口腔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访设计,随访705例口腔癌患者,收集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生存情况,运用COX回归探讨口腔癌预后影响因素的风险比例(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性别、文化程度、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首诊淋巴结转移、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口腔卫生是影响口腔癌总体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首诊淋巴结转移、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口腔卫生与口腔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PFKFB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PFKFB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PFKF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PFKFB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8%,高于癌旁组织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PFKFB3mRNA相对表达量1.73±0.21,高于癌旁组织的0.7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KFB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的转移(N)、TNM分期及分子分型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FKFB3阳性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FKFB3蛋白表达、肿瘤分级、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TNM分期及分子分型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FKFB3蛋白表达、TNM分期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FKFB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其高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8例可手术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7.46%,5年总生存(OS)率为8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DFS及OS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放疗(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乳腺癌患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贵  邰亦成  王磊  张磊 《重庆医学》2017,(35):4966-4968
目的 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BCT)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于该院行BCT的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切缘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行BCT后局部复发率为10.5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型和ER/PR比值均对年轻患者BCT后局部复发无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切缘状态、Her-2和Ki-67均可影响年轻患者BCT后的局部复发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Her-2和切缘状态为年轻患者BCT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淋巴转移、Her-2阳性和切缘状态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行BCT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74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随访截止至2018年6月或患者死亡) 。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状况, 以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随访终点, 274例患者中, 242例死亡, 32例存活, 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 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24.6%、10.7%、4.6%。单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 TNM分期、有无肝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血清CA242水平、NLR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P <0.05) , 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血清ALB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无关 (P>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大小>2 cm、c TNM分期为III~IV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37 U/m L、血清CA242>20 U/m L、NLR> 4均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 而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益因素 (P <0.05) 。结论 肿瘤大小、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及CA242水平、NLR及治疗方式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及与之配对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特点,生存率差异及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63名男性乳腺癌的病例资料,并与126名同期的女性乳腺癌相匹配。匹配的标准是年龄、确诊时间、临床分期均相似。男性乳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比较采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2组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0年无病生存率(DFS)男性乳腺癌患者为53.9%,女性乳腺癌患者为65.1%(P=0.047);10年总生存率(OS)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为61.9%,女性乳腺癌患者为77%(P=0.032)。单因素分析结果: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复发是影响男性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临床分期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女性乳腺癌患者10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男性乳腺癌患者好。临床分期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海云  边红侠  冯艳霞 《海南医学》2016,(13):2153-2156
目的:观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术后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年龄、病理分级、类型等各亚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7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7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全部患者中复发13例(16.7%),中位复发时间为46个月(6~76个月),其中10例在术后5年内复发。全部患者的3年DFS为91.5%。病理分期、分级、类型、肿瘤最大径、术前血清CA125水平是导致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结清扫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整体预后较好,但对于Ⅱ期、G3级、特殊类型、肿瘤最大径>2 cm、术前血清CA125水平>35 kU/L、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在术后5年内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20.
汤永峰  谢莉莉 《中外医疗》2011,30(35):20-2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BCA-225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和10例良性乳腺病变中E-cadherin和BCA-225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乳腺疾病,其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而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癌基因Her-2无关。BCA-225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疾病(P〈0.01),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癌基因Her-2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E-cadherin与BCA-225两者表达无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cadherin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状况较对应情况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E-cadherin蛋白为乳腺癌有效的独立的预后指标,其风险系数exp为-1.795954,(P〈0.05)。结论乳腺癌E-cadherin表达缺失或减少,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乳腺癌BCA-225表达上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作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评价指标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