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口腔癌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病理确诊的新发病例75例,对照为按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社区人群75例。病例组采集新鲜癌组织,对照组采集口腔黏膜细胞,提取组织DNA,运用HPV基因微阵列分型方法检测21型HPV。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HPV16/18感染增加了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其调整的OR为12.457 (95%CI:1.325~117.117)。HPV感染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有关(P<0.05)。结论HPV16/18感染可能是福建地区口腔癌的危险因素,HPV16/18感染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CDK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病理标本包括48例OSCC。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24例及单纯手术24例。来源于诊断活检及外科手术的诊断用组织标本行CDK4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指数(LI)为阳性细胞率,检测了活检与外科手术之间CDK4 LI变化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单纯手术组,CDK4 LI的降低与良好的预后生存显著相关(P〈0.005)。结论CDK4在OSCC中的表达变化可能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PAP法)对61例口腔鳞癌局部浸润的郎格罕见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进行半定量观察。结果发现癌的病理分级不同,其间质LCs也有差异,分化高,癌间质LCs数量多;LCs在癌间质中数量与淋巴细胞,浆细胞数有关联;LCs数还与肿瘤分期有关,但与颈淋巴结是否转移在统计学上无显差异。其中48例口腔癌患预后与LCs数关系的分析显示,随癌间质LCs数量的增加,生存时间延长。并对LCs在口腔癌间质中的分布,反应的意义及对口腔癌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89例初诊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利用SPSS 20.0及STATA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R)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R)分别为74.3%、73.5%,5年OSR和5年DFSR分别为52.7%、44.5%。单因素分析表明,cN分期、pN分期、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结外侵犯(ENE)与OSCC预后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结外侵犯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χ2检验表明,临床分期、pN分期、淋巴结结外侵犯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OSCC 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中晚期患者淋巴结结外侵犯明显,严重影响预后。早期发现和诊治可降低OSCC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复发患者的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230例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并对106例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研究复发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的总复发率为4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分期、病理分化、淋巴结比率和神经侵犯是影响Ⅲ~Ⅳ期O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比率和神经侵犯是影响Ⅲ~Ⅳ期OS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3.012(1.113~8.148)和0.346(0.138~0.866),P<0.05]。复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R)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3年OSR 39.6% vs 92.8%,5年OSR 21.9% vs 82.6%,P=0.00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N分期和神经侵犯是影响复发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N分期和神经侵犯是影响复发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 CI)分别为1.229(0.996~1.517)和0.490(0.266~0.901),P<0.05]。结论 Ⅲ~Ⅳ期OSCC患者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预后不佳,淋巴结比率和神经侵犯是影响复发的不良特征,而pN分期和神经侵犯与复发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声门上喉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上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临床声门上喉癌的长期随访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各因素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原发灶部位、病理学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治疗方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颈淋巴结有无转移(P=0.000)和原发灶治疗方式(P=0.000)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声门上喉癌预后的因素为肿瘤原发灶部位、病理学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治疗方式,其中独立预后因素为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治疗方式.对于声门上喉癌患者,应选择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临床未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的T3以上患者应行Ⅱ、Ⅲ区以及必要时包括Ⅳ区的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颊黏膜鳞癌50例,确定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核分裂数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随着肿瘤的增大、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者明显增加。(2)随着肿瘤的增大、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3)复发转移分析中,临床分期进入回归方程;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析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年龄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4)经Cox模型分析,证实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5)复发转移组颊黏膜鳞癌的浸润深度为5.90mm,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者的4.82mm(t=2.369,P<0.05)。(6)N0期与N+期颊黏膜鳞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4.24mm和6.36mm(t=5.778,P<0.01)。结论颊黏膜鳞癌的预后与TNM分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与复发转移有关;浸润深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生存率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饮酒、吸烟与口腔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病例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口腔癌病例206例,对照为体检人群及其他科室患者584例。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饮酒、吸烟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饮酒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饮酒、吸烟可显著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调整OR值为2.06(95%CI:1.33~3.20),2.46(1.77~3.41);开始饮酒年龄越早、平均每天饮酒精量的增加和饮酒年限的延长,饮酒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增大。其中平均每天饮酒精量超过60g者与口腔癌有显著关联(P〈0.05),调整OR值为5.98(95%CI:3.26~10.95);吸烟且饮酒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且不饮酒者的4.77倍(95%CI:2.71~8.39),烟酒乘积项的调整OR值为3.58(95%CI:2.45~5.24),调整后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为2.87(95%CI:0.73~5.02)、归因比(AP)为0.60(95%CI:0.33~0.87)、交互作用指数(S)为4.20(95%CI:0.95~18.66)。结论饮酒、吸烟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饮酒与吸烟二者有协同作用,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口腔鳞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52例口脸粘膜鳞癌的石蜡包埋材料,用ABC法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根据PCNA表达的不同进行分级,其中阳性率<25%为I级(低恶),25%-50%为Ⅱ级(中恶)>50%为Ⅲ级(高恶)。结果表明,随PCNA分级从I-Ⅲ级生存率逐渐降低(P<0.005)。PCNA分级在口腔粘膜鳞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仪检测VEGF和VEGF-C的染色强度,计算免疫组化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结果: 在口腔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和VEGF-C的表达均较无转移组增高(P<0.05),VEGF和VEGF-C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r=0.344).结论: 在口腔鳞癌中VEGF和VEGF-C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促进表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口腔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生成中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人口腔鳞癌组织标本,光学显微镜进行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的计数,图像分析软件检测VEGF的表达;8例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组.结果:在口腔鳞癌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巨噬细胞计数呈现正相关(P<0.05);VEGF的表达、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口腔癌浸润的巨噬细胞中有29%~10%的细胞内有VEGF的表达.结论:VEGF的表达、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血管生成之间具有相关性,二者共同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口腔不同病变组织中微血管的定量分析,探讨血管生成在口腔癌前病变和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以CD31为标记物对73例口腔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人工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1),鳞癌组织MVD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和转移相关(P《0.01).结论: 血管生成与口腔癌前病变及癌变密切相关,癌前病变中的血管生成可反映癌前病变的恶性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53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 方法 对149例口腔癌病例和303例对照病例采集5 mL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法检测p53基因的多态性,利用Stata12.1软件分析p53基因的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并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 结果 p53基因Pro/Pro基因型携带者较Arg/Arg基因型携带者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增加1.837倍(95%CI:1.016,3.325)。p53基因Pro/Pro基因型与饮酒有相乘交互作用(OR相乘:4.375,95%CI:1.646,11.627)。 结论 p53基因Pro/Pro基因型可能是福建地区口腔癌的易感基因,Pro/Pro基因型与饮酒具有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初步探讨Ang-2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标本4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Ang-2表达。应用BioMias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图像。SPSS11.0统计软件行数据处理。结果:Ang-2表达主要集中于肿瘤细胞胞浆,尤其是癌灶边缘的血管重塑区。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Ang-2的表达(P<0.01);Ang-2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分析口腔鳞癌癌旁上皮的病理变化及意义。方法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4例口腔鳞癌标本的癌旁上皮和其它不同区域作形态定量研究,分析其上皮厚度、上皮钉长度、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面积及核浆比。结果①邻近的癌旁上皮其厚度、上皮钉长度与远处及正常区域的指标相比显著增加;②基底细胞面积及棘细胞核浆比依肿瘤边缘、邻近的癌旁上皮、远处癌旁上皮至正常区域的顺序逐渐减小。结论口腔鳞癌癌旁上具有高度恶变的危险性,形态定量研究对于探讨其癌变发生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肿瘤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40例OSCC和14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OSCC组织中TP的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和14.29%;在OSCC中TP的表达Ⅲ~Ⅳ期高于Ⅰ~Ⅱ期病例(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OSCC组织中TP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及其在OSCC预后、治疗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