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5—2007年1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左侧5例,右侧7例;年龄60-75岁,平均66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4例,四部分骨折1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9例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5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83.3%。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必要时植骨,可提高骨折愈合率,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21例.经肩关节前侧“7”字人路,采用LPHP固定、部分植入诱导入工骨.[结果]21例均获得13 ~22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肱骨头坏死及畸形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10例,可3例.[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3.
锁定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31~76岁,平均60.7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7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7~20个月,平均11.3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8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88.6%.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方法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优点,适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例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25~79岁,平均52.8岁.所有骨折均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手术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对其中6例存在严重骨缺损患者进行自体骨植骨.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合并内翻畸形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术后1年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适宜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既能实现对骨折断端的稳固固定作用,又避免了对骨块附着软组织和骨膜的过多剥离,可有效地遏制肱骨头的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5.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15例,其中5例伴前脱位,6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4部分骨折6例,其中3例伴肱骨头前脱位,2例伴后脱位.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术后第3 d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10~14个月的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7例,可3例,全组优良率85%.[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但应注意对锁定接骨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锁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对4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予以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经6个月随访,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Neer评分标准,平均83分(39~95分),其中优29例,良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与解剖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常州市第二医院两医院自2007年5月~2010年2月共收治49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3例,女26例.患者平均年龄49.1岁(20~81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25例,解剖接骨板治疗24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二者肩关节Neer评分及术后井发症指标.[结果]锁定接骨板治疗25例中,平均分为77.4,功能优7例,良8例,中7例,差3例,总优良率(Neer评分大于70)为88%;解剖接骨板治疗24例中,平均分为69.1,功能优5例,良4例,中5例,差10例,总优良率(Neer评分大于70)为58.3%.两种治疗在三、四部分骨折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8.
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8年8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年龄35~78岁;平均51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7例,3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2例,均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诊6~24月,平均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只要重视肩袖损伤的修复,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8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18~75岁,平均50.2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就诊时间伤后1~5 d。结果 5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8周(6~14周)。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优33例,良21例,可4例。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肩关节撞击症、肱骨头坏死、骨化性肌炎、畸形愈合等。结论锁定接骨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少、固定可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肩前外侧小纵切口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方法]应用肩前外侧小纵切口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回顾性分析,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4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结果]患肢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本组优2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应用肩前外侧小纵切口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Zhu YM  Jiang CY  Lu Y  Wang M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385-1388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应用锁定型肱骨近端髓内针治疗两部分外科颈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7岁。最终随访时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评价愈合情况,并应用可视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测验(SST)问卷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22例患者骨折均在术后8周内初步愈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感染、肱骨头坏死以及任何与内固定物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患肢主动前屈上举平均为147.8°,主动体侧外旋平均为45.5°,主动内旋平均达T10水平。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平均为1.5。平均ASES评分为81.2,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4,UCLA评分为29.9,SST评分为9.5。18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估为优或良,4例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估为差。结论闭合复位、锁定型肱骨近端髓内针固定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外科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保护附着于大骨折块和大、小结节上的软组织,骨折复位后均行PHILOS内固定。患肩功能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1(16&#177;5.3)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5~3.5(3&#177;0.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评分为75~95(85.5&#177;5.6)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结论 PHILOS可牢固固定骨折,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同步,提高了疗效,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行LPHP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1例复杂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年龄、受伤机制、骨折类型、手术时机、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康复方法、内固定取出时间对肩关节功能影响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者获得10-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5个月。按Neer分型标准: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18例。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平均81.3分,其中优13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0.6%。按照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术后康复方法对肩关节功能产生不同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不同年龄、受伤机制和内固定取出时间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在保护骨折端血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妥善固定,合理处理大、小结节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后早期、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3~85岁,平均57.1±5.8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5例。术后利用Constant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诊10个月~3.5年,平均2.1±0.8年,4例失访,随访期末均顺利愈合。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但不影响功能;3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2例保守治疗缓解;1例出现肩关节撞击征。根据Constant评分为优良率89.2%(25/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 Y  Jiang CY  Zhu YM  Wang M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375-1378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选择。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8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7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12—30个月)。新鲜骨折60例,陈旧骨折15例,均行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xley评分、UCLA评分系统以及简易肩关节测验(S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疼痛情况,并对比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47.3±17.7)°,外旋(30.5±16.2)°,内旋达Tq水平。ASES平均为86.7±12.7;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4±10.5;UCLA评分系统为30.1±4.2,总体优良率为89.3%。与新鲜骨折相比,陈旧骨折患者前屈上举的范围和ASES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均为P〈0.05)。在9例出现晚期并发症的患者中ASES、UCLA、Constant-Murley评分与无并发症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掌握操作技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存在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评价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41例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骨折切开复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49 ~ 82岁(平均67.5岁).按Neer分类法:2部分骨折12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骨折7例.[结果]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得到了愈合,随访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2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82.9%.有1例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2例发生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锁定钢板针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常采用钢丝张力带、三叶草钢板、AO传统的T形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但都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对于肱骨近端复杂的不稳定骨折及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我们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采用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ockingproximalhumeral plate,LPHP  相似文献   

20.

Aim: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 outcome following internal fixation with the PHILOS (proximal humeral interlocking system) for 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reviewed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treated surgically with the proximal humeral locking plate for a 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ociety (ASES) score and Constant Murley score.

Results: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8 years (range, 19-92 years). The average overall ASES score was 66.5. The averag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7.5.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good fracture stability was achieved, and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very good in younger patients and it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age. Early mobilization of the shoulder can be achieved without compromising fracture u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