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34例应用此手术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平均随访5年3个月。结果29例腕部疼痛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微腕部疼痛不适;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术前增加了30°~50°;尺、桡偏活动较差,范围20°~30°;握力较健侧稍减弱;29例恢复了原来的工作,5例改为轻工作。结论近排腕骨切除术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早期手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手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加压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术后评估腕部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手部握力及骨折愈合,并用腕关节Krimmer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13例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2例出现静息痛,3例活动时疼痛.腕关节屈伸活动度(65±11)°,尺桡偏角度为(10±8)°,平均握力较健侧减少10%.X片检查3例腕关节炎,2例舟骨骨折近端骨质吸收致舟骨不愈合.11例腕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8个月.Krimmer评分法评估总体疗效:优7例,良1例,可3例,差2例.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应用克氏针和加压螺钉同时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住手术方式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2月,对30例退行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和腕部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70°(健侧为126°),尺桡偏平均为36°(健侧为66°);握力为25kg(健侧为46kg);疼痛值为32(术前为73);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0。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3例腕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侧及背侧神经切断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急性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或经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12例月骨周围损伤的患者,其中8例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4例月骨周围脱位.全部采用切开复位,3.0mm AO空心螺纹钉或通用公司Bold钉固定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腕骨间关节,并使用Nitek锚钉修补腕骨间韧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7个月(33~4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舟骨骨折均愈合,舟月角平均50°(35°~65°),桡月角平均5.(-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2.5°,握力达健侧的76.7%,腕关节无痛者8例、轻痛者2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法平均为72分(50~95分),其中极好1例、好4例、可4例、差3例.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可获得较满意的腕关节功能,结合韧带修补可防止腕骨间不稳以及继发的腕关节塌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掌背联合切口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5例,采取掌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带血管的桡骨瓣植骨促进舟骨愈合。结果所有病例经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6.7%。结论掌背联合切口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复位容易、暴露充分,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自1986年5月至1996年6月对32例陈旧性腕骨骨折脱位患者采用近排腕骨切除关节成形术。经长期随访,术后症状消失,腕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的14例(优);术后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达健手70%,握力达健手60%者12例(良);症状减轻,仅劳累后疼痛,休息后缓解,关节活动度达健手40%,握力达健手40%者5例(可);术后腕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及握力不及健手20%者1例(差)。因此,对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伴腕痛及关节活动障碍者,近排腕骨切除术是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8岁。48天前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右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当时腕部畸形、疼痛,活动受限,手指麻木。在院外两次摄片,并多次手法复位失败,以后到我院求治。查体:右腕部轻度肿胀,似Smith’s骨折的腕部畸形,腕掌面桡侧腕横纹的近侧可扪及异常的骨性突起,局部压痛,X线片示:腕舟骨的远端与大、小多角骨相关节处为轴心,近端向桡侧及掌侧旋转移位,舟骨的长轴线与桡骨的轴线近平行,舟骨与月骨及头状骨间隙增宽,其它腕骨排列正常。诊断:腕舟骨陈旧性脱位并腕管综合征。臂丛麻醉下经腕掌面桡侧切口手术,见腕关节囊破裂,舟骨近端经此破口脱出,舟骨的桡骨关节面旋向掌侧。原舟骨间隙充满疤痕组织,难以复位,故行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3周。随访9个月,腕部无疼痛,握力下降,手指无麻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舟骨,应用全螺纹空心螺钉融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治疗10例进行性腕塌陷,术后随访1~5年,平均(3.71±1.24)年,随访检查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X线片检查,观察上述指标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10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健侧的52%。[结论]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有效方法,术后能恢复大部分腕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2月,对10例创伤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之和)平均为73°(健侧为127°),尺桡偏平均为37°(健侧为67°);握力为24 kg(健侧为48 kg);疼痛值为30(术前为75);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术前为56分)。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1例桡头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近排腕骨切除术3年以上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992-2004年在我科进行近排腕骨切除3年以上的19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0年,平均6.7年),观察术后腕关节的影像学资料、握力和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19例中有16例术后随访时无疼痛,3例轻度疼痛.术后发生桡腕关节退变者8例.腕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72±17)°,尺桡偏(39±11)°,分别为健侧的63%和45%.腕部握力平均为(20±11)kg,为健侧的77%.结论 近排腕骨切除术的中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唐春晖  姚高文  王林  罗伟 《中国骨伤》2018,31(9):863-866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外联合固定结合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治疗月骨周围损伤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克氏针行腕骨间关节固定,3.0 mm空心钉固定舟骨骨折,可吸收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联合跨腕关节支架固定治疗月骨周围损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其中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5例,月骨周围脱位6例,观察内容包括舟月角、桡月角、腕骨高度指数、腕关节活动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示舟月角平均51°(35°~65°),桡月角平均7°(-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5例舟骨骨折均Ⅰ期愈合,未见舟骨及月骨坏死。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1.5°,握力达健侧的78.5%。腕关节无痛者6例,轻度疼痛者3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Cooney腕关节评价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超腕关节支架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月骨周围掌侧骨折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月骨周围掌侧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对5例腕部复合损伤造成月骨周围掌侧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2例(急性开放损伤)采用清创术,腕骨骨折脱位复位后予克氏针内固定或前臂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为陈旧性损伤,行近排腕骨切除,其中2例同时行骨间背侧神经切除。结果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4.4个月。术后腕关节主动运动功能为掌屈15°~40°,平均20°;背伸20°~50°,平均35°;桡偏5°~10°,平均8°;尺偏10°~20°,平均12°。3例日常活动时腕关节疼痛,4例握物时力弱,1例X线片发现有舟月骨间分离;1例术后6个月重返原工作岗位,余4例仍残留其他部分功能障碍需进一步治疗。结论月骨周围掌侧骨折脱位由直接暴力作用所引起,临床易引起漏诊。由于损伤暴力大,常造成开放性多组织复合损伤,延误诊断是导致疗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军  金冬泉  周凯华 《骨科》2012,3(4):175-177
目的探讨采用2枚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腕舟骨骨折采用双空心螺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选择掌侧入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评估腕部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手部握力及骨折愈合情况,并用Krimmer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治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4~9周,平均6周。11例活动度与健侧相同,无疼痛等不适感觉。2例桡偏和掌屈欠5°~10°,腕关节掌屈时感轻度疼痛,无其他并发症。按Krimmer评分法评估总体疗效:优11例,良2例。结论采用双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合腕骨间韧带修复治疗新鲜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合腕骨间韧带修复治疗新鲜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9例。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发现9例腕关节平均屈曲70°,背伸50°,Mayo腕关节评分平均为80分:优4例,良3例,可1例,差1例。X线片检查舟骨完全愈合,腕关节轴线恢复好。结论切开复位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合腕骨间韧带修复治疗新鲜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能达到舟骨解剖复位、恢复腕关节轴线,术后功能恢复较好,是治疗新鲜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1岁.摔伤致右腕肿痛、功能受限7d入院.7d前,由3m高处坠落受伤,难以回忆伤时手部着地具体情况.即在外院就诊,腕部X线片和CT等检查后诊断为右腕舟骨骨折、月骨脱位.予以手法复位失败,于2010年12月收住我院.临床检查:右腕、手肿胀明显,疼痛,腕关节不能活动,手指末梢血液循环正常,桡侧3指麻木不适.复查X线正位片显示:舟骨腰部骨折,骨折近断端与桡骨远端、头状骨部分重叠;月骨呈三角形,与尺桡骨远端、三角骨部分重叠;侧位片显示:舟骨骨折,近断端及月骨向掌侧脱位,头状骨及其他腕骨与桡骨轴线一致(图1,2).CT三维重建显示:舟骨骨折近断端及月骨掌侧脱位,并翻转约100°,余腕骨关系正常.入院诊断:右腕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腕骨四角融合术微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舟骨骨不连腕进行性塌陷(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SNAC)的手术技术和初步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9月,5例SNA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彻底切除舟骨,显露月骨、头骨、三角骨及钩骨,保护月桡关节软骨,去除上述4块腕骨间关节软骨面至松质骨面,调整头骨及月骨对位关系,将自体骨粒充填至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之间,将微型钛板置入上述4块腕骨背侧,4枚螺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均无骨不连、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6.81±2.28)个月,5例患者腕关节静息时疼痛均完全缓解,1例长时间重体力劳动偶有疼痛;所有患者握力均有明显好转;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50%以上。[结论]应用四角融合术微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SNAC安全有效,融合率高,能够明显缓解疼痛,保存部分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握力为(32.49±6.21)Kg,恢复至健侧的80.8%: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53%以上: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态下:术前为(4.46±1.27)分、术后为(1.31±0.9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00±1.41)分、术后为(2.6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4.6%.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合创必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grand fix)内固定结合bFGF生物蛋白海绵(创必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例陈旧性舟骨骨折按Herbert分型:Ⅲ型6例,Ⅳa型2例,Ⅳb型1例.取桡背侧切口,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骨折端填塞、覆盖bFGF生物蛋白海绵.结果 9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7.3个月.其中8例舟骨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45.~55.,背伸40°~50°,桡偏20°~25°,尺偏25°~35°;腕部握力平均恢复至健侧的88%.1例舟骨不愈合,骨折端硬化,持重物后疼痛、无力,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20°,背伸25°,桡偏10°,尺偏15°.术后全部患腕均无过敏反应及感染发生.结论 可吸收螺钌内固定结合bFGF生物蛋白海绵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固定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促进舟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2017年收治的11例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术中复位月骨周围脱位,固定合并的骨折,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术中判断月骨周围关节稳定则不再行关节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制动4周。末次随访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中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及固定合并的骨折后,10例月骨周围关节稳定,1例仍存在舟月关节分离,加用克氏针固定。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重返原工作岗位。患侧腕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06.2°,平均握力相当于健侧的87%。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不常规使用关节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急性期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13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部活动度(ROM)、握力、Cooney腕关节评分、舟骨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VAS评分0~6(1.8±0.9)分,其中9例患腕基本无疼痛。患腕屈伸ROM和尺桡偏ROM分别为对侧的73.9%和74.1%。患腕握力达对侧的91.1%。末次随访时Cooney评分:优1例,良9例,可2例,差1例。舟骨骨折愈合时间10例为12~18周,3例为30~39周。结论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舟骨、修复月三角骨间韧带,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