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中电刺激、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的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2例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患者均行神经缝合修复术,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行术中电刺激、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甲钴胺。观察两组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电生理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5.37%,治愈率为56.10%;对照组有效率为65.85%,治愈率为34.15%。两组比较均为P<0.05。术后12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68%,治愈率为70.73%;对照组有效率为75.61%,治愈率为48.78%。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均为P<0.05,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MCV及SC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MCV、SC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吻合术后肌肉运动终板(MEP)再生的影响。方法: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行9-0无损伤线吻合,术后实验组行分米波局部辐射,每周5次,分别于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运动终板显微结构的变化及乙酰胆碱酶(AchE)含量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腓肠肌运动终板再生和Ach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分米波辐射可明显促进终板再生和提高AchE含量,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研究者们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提出3种观点:神经接触引导、神经趋化及神经营养。从这3个方面分别对神经损伤,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神经趋化和神经营养进行综述,分析最近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Bennett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属于不稳定型骨折,治疗不当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拇指功能。我院1992年12月~1998年6月应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32例,经临床追踪随访,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CTLA4Ig基因示踪大鼠臂丛神经轴突及其运动和感觉神经元,探讨转基因产物CTLA4Ig蛋白作为神经通路示踪剂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 经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或肌皮神经近断端导入携带CTLA4Ig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Ad(各2×107pfu).在转染后3周内6个不同时间点取标本,行CTLA41g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标记的运动及感觉神经元所在脊髓和脊髓后根神经节(DRGs)节段、神经根及轴突被标记范围及时间,并与EGFP基因的示踪结果比较.结果 由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所标记的神经元分别在C6~Th1、c7~Th1及C5~C7节段;其相应的神经根及神经干近段轴突亦被标记.CTLA4Ig标记的神经元在转染3周后消失,所标记神经干轴突在转染5周后消失;而EGFP所标记的神经元和神经干分别2周、3周后消失.结论 CTLA4Ig基因能在Ad介导下经外周逆行性、特异性示踪臂丛神经及其靶运动和感觉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分别探讨了神经生长因子对胎兔许旺细胞培养的影响以及去细胞神经移植体的制备,并在体外成功制备出重新细胞化的神经移植复合体。 目的:探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对神经-肌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06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7只,1只用于制备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剩余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8只/组。 方法:切取兔双侧坐骨神经,剥除周围组织,剪成约每段3 cm,放入TritonX-100水溶液中静置12 h,蒸馏水漂洗,以使溶于水的TritonX-100膜蛋白体复合物充分脱离神经干,如此反复,TritonX-100作用时间共为96 h,萃取好的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在Hank s液中4 ℃保存。调整第2代许旺细胞浓度至1×1011 L-1,用100 μL微量注射器注入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内,然后将神经段置于DMEM培养液中,即为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实验组兔于膝关节上方造成20 mm长缺损,将种植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缝接于坐骨神经两断端;对照组兔左侧坐骨神经造成20 mm长缺损后,用单纯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桥接物缝接神经两断端。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通过肌电图、光镜、电镜等方法检测远端腓神经的轴突、髓鞘及胫骨前肌、运动终板的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4,8,16周两组动物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及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运动终板的形态及靶肌肉结构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术后8,16周实验组胫骨前肌湿质量、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不仅能够为再生神经提供良好的支架作用,还能诱导和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再生,对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肌结构重建与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锤状指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类型锤状指的治疗方法.对不同损伤类型的患者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法,并讨论其疗效.方法 对67例不同类型的锤状指患者,按其病情特点分别采用闭合克氏针固定、断端吻合、止点重建、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融合等手术方式,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患者随访6个月~15年,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其疗效,优39例;良17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86.57%.结论 锤状指的治疗方法应视其损伤的类型而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是取得满意疗效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方法,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对22例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此手术.患者均表现为虎口瘢痕挛缩,拇指内收畸形,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明显受限,同时多伴有手背大面积瘢痕挛缩.在彻底切除虎口处瘢痕及粘连带后,设计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虎口组织缺损,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结果 本组2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5 mm,虎口角度平均增加5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虎口角、虎口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虎口角、虎口宽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两点辨别觉为6~9 mm,平均7 mm.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出现,足部行走正常.结论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术后虎口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均较满意,能恢复一定感觉,且供区位置隐蔽,是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液氮冷冻和甘油处理两种方法保存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异体移植的效果,探索出一种较好的进行异体神经移植的方法。方法:取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液氮冷冻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A)、甘油处理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B)、自体神经移植组(C)。术后分别于4周、8周和16周对移植神经行大体和光镜、电镜、电生理、轴突图像分析等检查。结果:3组中以自体神经移植组再生效果最好,异体神经移植组中以甘油保存神经移植组神经再生情况优于液氮冷冻保存神经移植组。经统计学处理,神经电生理结果和轴突图像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种异体神经用甘油处理和液氨冷冻处理后,进行移植能够有效的促进神经再生,甘油保存同种异体神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有肌腱、骨骼外露的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十分棘手,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该皮瓣在逆行转移时明显弥补了血管蒂长度不足,使皮瓣的适用范围严重受限。2005年以来,应用此皮瓣3例,全部成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