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等相关问题。方法对2例实施双腔法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手术后早期恢复顺利,至此,分别已经存活了2.5年和1个月,心功能Ⅰ级,无心率失常,无瓣膜返流现象。结论术前充分了解肺动脉压力和安抚患者情绪,术中根据肺动脉压力选择适当的术式,术后右心衰竭的预防与治疗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肖海波  张绍明 《医学争鸣》2007,28(20):1908-1910
0 引言 自1967年人类首例同种心脏移植成功,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心脏移植的成功率及疗效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OHT)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手段,为这类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希望.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T)作为终末期心衰的严重并发症,被视为心脏移植的高危因素,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率[1],是当前心脏移植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PHT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有效药物的应用,PHT患者成功接受心脏移植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就肺动脉高压对心脏移植的影响、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以及围手术期相关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45例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体外循环手术36例,剖左胸动脉导管结扎术9例;围术期采用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为6.7%。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出血等。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结论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就应尽早手术,但对术前有肺部感染或心衰,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和心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的镶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在体外循环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围术期综合降肺高压,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应用前列腺素E1,降肺动脉高压.无1例死亡.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完善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方法,有效的降地肺动脉压治疗及呼吸道管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left-to-right shu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L-RCHD)影响心脏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重要因素。方法对229例心脏手术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可能导致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肺高压危象26例次,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6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术前详细检查肺动脉压力,并给予吸氧、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术中注意心肺保护,妥善矫正畸形,并尽量缩短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支持,监测肺动脉压力,继续强心、扩血管处理.结果 65例患者中,死亡1例(1.54 %),死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合理处理可减少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肺功能等的影响。方法测定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雾化吸入米力农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PAP)、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米力农雾化吸入能明显降低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但对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体循环血压无影响。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肺动脉压力过高,肺功能差,血气指标异常的病人,雾化吸入米力农可作为新的术前治疗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杨劲松  聂磊  刘一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18-2020,2023
目的总结6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及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无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术后7~10 d检测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41.9±8.9)mmHg/vs (85.1±13.8)mmHg](P<0.01).19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减少心肌及肺损伤是提高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及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无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术后7~10 d检测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41.9±8.9)mmHg/vs (85.1±13.8)mmHg](P<0.01).19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减少心肌及肺损伤是提高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瓣膜外科手术(瓣膜置换和/或瓣膜成型)对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瓣膜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6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等级、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预后。结果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术后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接受手术的60例患者中共有2例死亡,死亡率为3%,共20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CVP、MAP、CI、PVRI、PAP和LVEF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瓣膜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P<0.05),2例死亡患者均是重度肺高压。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与手术并发症高度相关,术前肺动脉压力评估应作为手术适应证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饶海群  黄大江 《医学争鸣》2007,28(8):763-76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心衰晚期唯一的根本性治疗是心脏移植.心衰及心脏移植患者体力活动受限,并常伴有肾功能障碍.另外,利尿剂和抗免疫排斥药物等常规应用于心衰和心衰心脏移植患者.以上因素均影响骨质代谢,从而大大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本综述将阐述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术前和术后骨代谢的改变、机制及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乐继红  陈道中 《海南医学》2009,20(10):134-136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时获得长期存活的唯一方法,但是仍有部分病人在心脏移植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急性或慢性移植心脏失功,而解决方法只有再次心脏移植(Card iac retransp lanta-tion)。本文就再次心脏移植的病因、手术时机、外科技术、术后处理等问题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曾超  黎伟  罗程  雷宾峰  冯旭  郑宝石 《医学文选》2013,(6):672-674,686
目的 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诊治经验及手术指证.方法 5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血栓取出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灌注性肺水肿等并发症,术后病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复查心脏彩超均示肺动脉血流通畅,血管管壁光滑,术后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肺动脉切开血栓取出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尤其是内科溶栓术无效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住院死亡42例,占15.8%。采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缩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生 《黑龙江医学》2005,29(6):404-405
目的讨论关于室间隔缺损(室颤)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存活。其中,术后1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重视术前研究,明确诊断,估计病变严重程度,明确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病例,改进手术操作技术及进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的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停顿院死亡42例,占15.8%.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及中长期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规范。方法6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应用联合药物控制肺动脉压力并确定根治手术指征后,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根治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肺动脉压力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西地那非、前列地尔、NO吸入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钙离子拈抗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死亡1例,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6例均经治疗好转出院,除少数患者肺动脉压力反弹性升高外,多数患者经围手术期和长期不间断药物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手术后中长期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围术期和术后中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方案,对于降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维持远期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2年7月至12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极重度肺动脉高压(指主动脉压力与肺动脉压力相近,心脏彩超检查出现双向分流者),在我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并痊愈出院.现将术后观察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盛松  石开虎  张飞 《安徽医学》2010,31(12):1440-1442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补片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麻醉行深静脉穿刺过程中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手术前后肺动脉压(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量(CO),另抽取外周动脉血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等项指标;手术前后行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脏间隔缺损状况及肺动脉压、间隔分流变化情况,同时检测PAP变化。结果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患者术后早期PAP、PVR即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PaO2、CO增加,随访4~20个月,PAP进一步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全组除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外,其余均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随访中发现2例术后PH持续存在,单向活瓣持续右向左分流,其余44例心脏彩超提示术后1~6个月活瓣关闭(平均3.6个月)、分流消失,PH自术前的(76.81±13.33)mmHg降至(37.23±9.46)mmHg(P〈0.01)。结论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能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