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思  麦惠洪  刘陈黎  李剑峰   《四川医学》2018,39(2):165-168
目的探讨T2期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112例T2期肾癌患者(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5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血常规及炎性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患者,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72h,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ESR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72h,腹腔镜组患者WBC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开腹组患者,Hb、白蛋白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3.57%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期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肾癌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探讨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总结3例肾癌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并复习文献。3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CT诊断为肾癌,血常规化验提示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结果:积极术前准备并行肾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扩容、改善微循环等措施,患者痊愈出院,6个月复查,血象已恢复正常。结论:肾癌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同时补液维持适当红细胞比积.术后对症治疗.可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确诊为肾癌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方式及技巧。结果: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对肾癌围术期患者术前、术后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了巡视和观察,经上述护理方案,以上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患者围术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诊治的12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提高肾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肾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有26例无临床症状,体检时B超发现(20.3%);有102例有临床症状就诊(79.7%),主要症状为血尿、腰痛、腰部包块、消瘦、贫血、发热等,通过B超、CT、MRI、IVP等检查确诊。结论:B超是体检时发现偶发肾癌的主要方法,CT是诊断肾癌的最好影像学诊断方法。肾癌的治疗预后与肿瘤的分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肾癌根治术后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10年6月我科32例肾癌根治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治疗1周后治愈,4例治疗2周后治愈,2例治疗2周后好转.结论 术后精神障碍可能与患者的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 、手术类型、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营养不良等有关,术前积极有效的心理沟通、加强围术期处理及补充充足的血容量、术后早期诊治及早期配合肠内营养能有效防治肾癌根治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双期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肾癌术前计划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了解肿瘤所在肾的动、静脉血供、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 ,对肾癌肾根治切除术术前计划制定有决定作用 .双期螺旋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 ,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可同时对血管及肿瘤进行显示 .我们拟就我院 1998- 0 1/ 1999- 12期间接受双期肾螺旋 CT检查 ,并经手术证实的肾癌病例进行分析 ,探讨肾双期螺旋 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肾癌肾根治切除术术前计划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者 9(男 6 ,女 3)例 .年龄为 43~ 6 4岁 .4例为左侧肾癌 ,5例为右侧肾癌 .病理显示 ,8例为透明细胞癌 ,1例为混合癌 .均被 B超诊断为肾…  相似文献   

8.
9.
孤立肾肾癌是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绝对适应证,目前多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原位肾部分切除或肿瘤剜除术。体外工作台离体肾部分切除加自体肾移植术(bench surgery)适用于肿瘤累及肾门的多发性或体积较大的复杂性孤立肾肾癌,临床鲜有报道。我院于2007年1月2007年3月采用该术式治疗孤立肾肾癌2例,术后给予精心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在肾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58例肾癌根治术患者,并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分为单纯肾癌根治术组(I组)、加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组(11组)和加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组(Ⅲ组),所有患者资料均来源于信访、走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并对其中105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8年,140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39例死亡。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年生存率:Ⅰ组:T1~3N0M080.0%;Ⅱ组:T1~3 N0M076.7%,T1~3N1M0 33.3%;Ⅲ组:T1-3N0M074.2%,T1-3N1M050.0%,T4Nt~2M133.3%;各组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9例淋巴结肿大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33.3%。结论肾癌的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有关;以单纯肾癌根治术为首选,不主张在手术中盲目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提高肾癌手术效果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行肾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肾癌根治性手术,对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52例患者5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6.2%,2例死亡。5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康复出院。4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率86.0%。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患者ADL评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肾癌根治术前进行术前准备、术后针对性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引起医院和患者的高度重视,以最大限度改善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意义.方法对36例行肾癌根治患者耻行术前及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术前指导与准备;术后病情的观察及各种管道的管理;出院后的指导等.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取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做好围手术护理是肾癌根治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癌根治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患者,采用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自芨等行肾动脉栓塞,7d后再行手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手术过程及术后病理切片。结果 同术前未行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相比,本组病例术中肿瘤与肾床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肾蒂易处理,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Ⅰ、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63.6%,Ⅲ期43.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肾癌术前介入栓塞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降低手术风险,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肾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经CT检查特别是高分辨螺旋CT检查,术前基本可以做出正确诊断。现将我院1995~1997年资料完整的30例肾癌CT扫描影象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2~76岁,平均61岁...  相似文献   

15.
肾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彩色多普勒、CT、MR等设备的普及应用,对肾癌的诊断已不成问题。肾癌的治疗应首选外科手术切除,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往往采用姑息性化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对于那些中晚期肾癌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为手术切除大大提高了便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分期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行常规平扫及静脉团注法增强CT,观察CT征象并分期。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肾实质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增强后病灶实质及边缘呈一过性强化。根据Robson分法,将肾癌分为四期。结论:根据肾癌的CT表现,大部分肾癌可准确定性及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已成为肾癌手术治疗的常规方法,但如何客观评价其微创手术效果,目前报道不一。观察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机体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67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65例,对其术前24 h及术后3、24、48 h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间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并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近远期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开放性肾癌根治手术组患者术后3、24 h血清IL-1β、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8 h开始恢复正常,血清IL-10、TNF-α水平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而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组手术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IL-1β,IL-10水平的变化跟开放手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组在住院天数、失血量、切口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开放性肾癌根治手术可造成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水平升高,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对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开放性手术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的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血糖及血压、心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血糖及血压、心率均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手术后1d及3d的上述几项指标则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应激状态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开放性手术,故认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9.
刘银 《医学综述》2012,18(9):1317-1319
目前大量分子靶向药物运用于转移性肾癌,但在局部进展期肾癌中的应用尚未被证实。对局部进展期肾癌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应既能降低原发灶分期,又能阻止肿瘤转移。在此对临床试验进行总结,评估分子靶向药物对原发肿瘤的减瘤能力,探究分子靶向药物阻止肿瘤转移的证据,为局部进展期肾癌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联合乳化剂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无水酒精、鱼肝油酸钠、碘化油与抗癌药物混合成联合乳化剂对肾动脉栓塞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搜集19例中晚期肾癌或肾转移癌,分析了栓塞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生存率结果。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实施了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其中2例肾转移癌行肾动脉栓塞,所有病例栓塞术后临床状减轻,肿瘤坏死萎缩。另外,还可以观察肿瘤内残留碘化油聚集和栓塞效果。结论:联合乳化剂栓塞肾动脉治疗肾癌,对肿瘤组织起到全部坏死作用,疗效是肯定的,同时便于观察治疗肿瘤效果,另外对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采用此方法治疗,可使肿瘤缩小,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以提高其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